淋巴瘤的 CAR-T 细胞免疫疗法,B 细胞淋巴瘤免疫疗法的进展与挑战
近年来,免疫疗法发展迅速,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最有前途的方法。而随着CAR-T疗法被批准用于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也标志着这类癌症进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新时代。未来,CAR-T疗法在中国B细胞淋巴瘤领域将面临哪些挑战?免疫治疗新药Pola的应用前景如何?本报特邀四川省肿瘤医院张智慧教授为您解读。
01、CAR-T治疗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进展
CAR-T疗法在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早有报道,近年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CAR-T疗法可应用于三线治疗后的复发和难治性淋巴瘤患者。近年来有报道显示,对于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尤其是双命中淋巴瘤或双表达淋巴瘤,应用CAR-T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到70%以上,完全缓解(CR)率接近50%。虽然中国和美国已经开展了较多的CAR-T疗法研究,但真正获批临床应用的只有axicabtage
eciloleucel和tisage
因此,我国应重视 CAR-T 的临床试验,早日获得 CFDA 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目前,欧美国家的CAR-T细胞制备已实现全自动化,与我国的手工制造相比,可以摒弃人为操作的影响。自动化生产获得的细胞活性更高,细胞数量和质量也更稳定。未来,只有将CAR-T生产的 "制药车间 "搬到医院,才能进一步提高CAT-T细胞治疗的疗效。
02、CAR-T治疗并发症处置
CAR-T 疗法的并发症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 CAR-T 细胞相关脑病综合征(CRES)。据报道,CRS 的发生率各不相同,一旦发生,需要与感染相鉴别,排除感染和休克后再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于CRS,如果反应轻微,可以采取观察,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出现不适、乏力、呼吸困难、血压轻微下降等症状,可以对症治疗;如果出现III级或以上不良反应,则需要特殊治疗。对于由细胞因子IL-6和TNF-α引起的CRS综合征,可使用托珠单抗和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一般可明显改善症状)。对于 CRES,重要的是要及早发现,如果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或癫痫,就要进行针对性治疗。
此外,CAR-T疗法并发症的处理通常需要医疗团队的合作,如肝肾功能损害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
03、B细胞淋巴瘤免疫疗法的前景
PolatuzumabVedoti
(pola)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2019年批准的首个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药物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它是一种抗CD79b单克隆抗体,与抗有丝分裂剂MMAE偶联,进入细胞后发挥抗肿瘤作用。
最近一项研究报告称,波拉、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 B 细胞淋巴瘤患者两个周期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有效率达到 100%。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患者人数较少、非三期研究等,治疗周期也需要进一步设计,如是否可以先进行一个周期的化疗等。此外,pola在国内的应用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因为上述三种药物的组合费用非常高,国内患者可能无法承受。当然,单纯从学术角度来看,这一方案能否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专家访谈CSCO淋巴瘤联盟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