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在肺癌术后患者中更为常见。
"医生您好,我已经做完手术了,请帮我看看是否需要术后治疗?"
对于术后辅助化疗无益的早期肺癌患者,我会建议在完善基线检查后进行定期随访。也有一些患者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病灶较大或分化较差,需要进行术后治疗。我会建议完善基线检查,然后开始全身化疗,即项目推荐的含铂双药联合化疗。因此,经常有患者、患者朋友和患者家属问我,什么是基线检查?
基线检查通常是指在开始新的肿瘤特异性治疗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影像学、器官功能和伴随疾病等。
对于术后患者,手术会将肿瘤连同肿瘤所在的肺叶或肺段一并切除,并清除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这意味着术后身体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今后的随访将无法与术前的影像学数据进行比较,而需要与术后的影像学数据进行比较。这里提到的术后影像学评估和其他检查都属于基线检查。
基线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首先是影像学检查,包括增强头颅核磁共振成像、增强胸部和腹部 CT 扫描以及骨扫描。如果术前进行了头颅核磁共振成像,基线检查时可以不做。有些患者说:"我术前做了 PETCT,术后还需要做头颅核磁检查吗?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不能替代核磁共振成像,因此如果您在手术前进行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那么在手术后的基线检查中仍需要进行增强核磁共振成像。如果术前进行了骨扫描或 PETCT,则可以在基线检查中省略骨扫描。需要强调的是,增强型头颅磁共振成像更可取,能提供更多信息。
接下来是器官功能评估,包括心脏功能、肝肾功能、肺功能和骨髓功能。
基线检查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病理检查和驱动基因检查。例如,如果是肺腺癌,则需要同时检查 EGFR、ALK、ROS1、CMET、BRAFV600E、HER-2 等。
基线筛查的重要性。对于手术后患者来说,基线检查是未来随访时进行比较的基准。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打个比方,如果这名患者术前没有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术后也没有进行相关检查,一段时间后在随访时发现了颅内转移灶,那么颅内转移灶是术前就存在还是新发生的就不清楚了。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朋友来说,基线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上一次治疗方案的总结和评估,也是为了下一次治疗方案的调整,以反映肿瘤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