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世界上尤其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位,死亡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第四位,女性恶性肿瘤第六位。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治愈率也在不断提高。手术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患者术前吞咽困难,术后短时间内无法进食,营养摄入不足,机体能量消耗增加,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研究越来越重视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患者主观感受和满意度的改善是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评价指标。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发起的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况与临床预后相关性研究(I
研究
营养
营养
状态a
营养状况
营养状况
食管癌
INSCOC)的研究表明,食管癌是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的第一大肿瘤。
早期营养支持和有效护理可提高食管癌的治疗效果,防止病情恶化,促进康复。肠外营养是临床常用的营养支持方法,但长期应用会增加肠道通透性,引发肠黏膜萎缩,延缓胃肠功能恢复进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逐渐应用于临床,它可以通过肠胃为患者提供营养,有效保护肠道黏膜和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研究表明,食管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术后患者对消化道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可使内脏蛋白的消耗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并在查阅相关文献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食管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
1、术前 4 天开始指导患者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
2. 术后第 1 天,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以 50 毫升/小时的速度均匀滴入 500 毫升肠内营养混悬液;
3、术后第2天开始,以100毫升/小时的速度滴入1000毫升肠内营养混悬液;根据患者病情和不良反应随时调整滴入速度,如果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等情况,可适当降低滴入速度。
4、术后第 5-6 天,逐渐肠内营养混悬液 2000ml,滴速 100mlh。
5、术后第6-7天每日应常规打入食物2000-2500ml,出院后用十二指肠营养液继续在家进行肠内营养,可以打入牛奶、果汁、安赛蜜、藕粉、骨头汤、匀浆液等。
食管患者营养治疗指南指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逐渐改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但要使患者恢复到术前水平,出院后的家庭营养必不可少。家庭营养治疗是住院期间营养治疗的延伸,合理的家庭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那么肠内营养护理,尤其是家庭肠内营养,营养管的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术前向患者讲解肠内营养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如向患者讲解术前口服肠内营养悬液的作用。鼓励患者乐观面对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督促患者尽早参加康复锻炼。
2、打饭前后必须用温开水冲洗干净,牛奶、果汁不能连续打,两者之间要有间隔。
3、肠内营养供给护理:在恒温箱内处理营养液,保持在39℃左右,防止低温营养液刺激患者胃肠道,滴注时取半卧位,防止误吸和反流。
4、将营养管严格固定,像患者及家属讲解营养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合理约束患者,以防脱落。滴管应每天定时更换。
5、患者一般不能经口进食,且口腔黏膜比较干燥,因此需要保持清洁,做好一日三次的刷牙工作,可以使用漱口水漱口,合理摆放体位,有效咳嗽或叩背排痰。
6、对于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等情况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注意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7. 同时,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对手术的预后比较担心,不能进食口服常伴有精神紧张、绝望等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要经常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诉说内心的感受,做好安抚工作,并可举出往年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及家属的自信心。
由此可见,食道癌的早期营养支持显得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和研究,更多的食道癌患者可以通过早期营养支持得到更好的治疗。记得有位学者说过:"食管癌治疗的终极目标是让他们正常生活、正常进食,最终回归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让我们为此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