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食管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食管癌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影响进食,加上围手术期禁食、手术创伤等原因,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对食管癌患者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干预,是决定患者术后能否顺利康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哈医大肿瘤医院医院胸外科食管纵隔病房护士长金楠楠介绍。
据悉,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食管纵隔病区自2014年5月成立以营养医生、营养护士、药师为主的科室营养团队以来,通过营养筛查、营养咨询、营养过程监测与管理、延续居家营养指导的营养关注链,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全程营养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金楠楠护士长介绍,食管癌患者的护理工作已从以术后护理为主,逐渐转变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营养指导,并对这一全过程护理进行了详细讲解。
入院时的营养筛查与评估: 主管护士会在患者入院时使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工具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筛查和评估。
术前营养护理:由主管护士申请科室营养师会诊,营养护士和营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患者需求制定系统的营养干预方案;必要时,术前给予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肠外营养补充剂的标准化配制。
术后营养方式:患者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或空肠造瘘管,术后要求科室营养护士和营养医生再次床旁会诊评估患者情况,及早采取全肠内营养。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喂养管的重要性、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做好标识。
术后营养护理原则:遵循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 "循序原则",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由稀到稠。术后第1-2天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溶液过渡,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第2-3天使用预消化肠内营养制剂或标准高分子制剂,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调整。
术后营养护理要点:实施肠内营养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掌握肠内营养的浓度、速度、温度、清洁度、适宜性和耐受性。输注营养液时使用恒温器加温,保持营养液温度在38-40℃。使用肠内营养输液泵控制速度,术后第1-2天40-60mlh,逐渐增加,最大滴速不超过125mlh。营养液输注采用半卧位,头部抬高30°,减少胃内容物反流,保持该体位直至输注完毕30mi。
输液时应保持此体位直至输液结束 30mi。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营养供给,每人专用,每 24 小时更换一次输液器。正确固定鼻空肠导管,防止导管牵拉、受压、反跳和意外脱落。每次喂食前都要仔细确认导管是否到位和通畅。输注营养液前后用温开水冲洗喂食管,连续输注时每隔4-6小时冲洗一次,并经常挤压喂食管,防止管道堵塞。
并发症的护理:给予口腔护理,每天两次。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相关并发症,如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反流等。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营养液的种类或输注速度。如果出现剧烈腹痛,应考虑腹腔感染和肠梗阻的可能,并立即通知医生。
出院营养指导:出院前一天,由主管护师、营养医生、营养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家庭肠内营养处方,交代注意事项,发放专科指导自我护理单。
出院后持续营养护理:主管护士在患者出院后7天内,对患者进行出院电话随访,内容包括康复锻炼及营养状况等。建立家庭营养微信群,对患者进行主动跟踪,群内汇集营养专家、医疗护理专家,提供24h在线咨询答疑服务。
肿瘤医院胸外科食管纵隔病区采用营养管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结合入院开始的全程营养护理,大大改善了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