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前健康体检项目的完善和公众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各种体检,甚至自费体检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在谈 "癌 "色变的大环境下,体检中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异常结果往往让人恐惧和焦虑。本文就来说说体检报告中肿瘤标志物胃蛋白酶原的始末,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胃蛋白酶原主要由人体胃的主细胞分泌,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当胃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将胃内的pH值调节到1.5-5.0时,就能激活胃蛋白酶原,成为胃蛋白酶参与人体内食物的消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消化酶。人体分泌四种类型的胃蛋白酶原,包括胃蛋白酶原 I、胃蛋白酶原 II、组蛋白 E 和组蛋白 D,而具有消化功能的胃蛋白酶主要来源于胃蛋白酶原 I 和胃蛋白酶原 II。胃蛋白酶原 I、II 及其 III 的比例是体检中肿瘤标志物的常用指标。
图 1 胃中 PGI 和 PGII 的不同分布位置示意图。
根据现有的临床研究和工作经验,血清PGI、PGII、III比值的检测主要针对两类筛查。第一类,这三项指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胃癌患者有关,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清除后,患者血清PGI、PGII会降低,III比值会升高,对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判断价值。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各种原因导致胃部受损时,胃部就会出现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发生、胃黏膜受损时,PGI、PGII 会升高,同时根据胃内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应升高,其病理过程就是,当胃黏膜因各种原因受损时、 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减少,胃腔内酸碱度升高,使胃蛋白酶原不能被活化成为胃蛋白酶,积聚的胃蛋白酶原就会从破碎的细胞间隙中 "逃逸 "出来,进入血管,使血中浓度升高。然而,当胃黏膜萎缩,发生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本身分泌的胃蛋白酶原减少,"逃逸 "到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也相应减少,尤其是 因此,日本将胃癌筛查标准定为 PGI <70 gml,PGⅢ比值 <3.0,低于此标准则为重度萎缩性胃炎,易发生癌变。在中国,研究表明 PGIII 比率<7.0 适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图 2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和 PG 之间的关系
第二类与肿瘤中胃蛋白酶原的异位分泌有关。正常情况下,胃蛋白酶原主要由胃黏膜的主要细胞分泌,在其他器官和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PGII 在其他肿瘤中也会升高,如前列腺、乳腺、卵巢、子宫子宫内膜和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等。
总的来说,胃蛋白酶原检测只是一种简单的筛查方法,结合其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它不能取代其他临床上重要的检测方法,如呼气试验、胃肠镜检查等。胃蛋白酶原检测不能替代其他临床重要检测,如呼气试验和胃肠镜检查。如果体检中发现胃蛋白酶原异常,不要惊慌,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检查,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史蒂夫
J.Czi
萨姆拉-萨里戈尔-布拉
chard,i
小儿胃肠
胃
肝病
肝病》(第四版),2011 年。
),2011.
2. 石旭华
佘世华
佘世华
嘉
ga
dYua
尤雅
百事可乐
oge
百事可乐
,法规
a
其关系
船
细胞
cerCellI
t (2017) 17:57.
3, Takashi Kawai, Takashi Gotoada, Shigenori Moriyasu, ヘ? フ? シノケ? n 和胃炎?胃癌》,《全科门诊》,2014;41:30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