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和胃癌的区分是胃病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胃溃疡是良性病变,胃癌是恶性肿瘤。错误的区分会带来不必要的恐慌或延误治疗。
正确区分两者,不仅关系到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更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胃溃疡和胃癌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但在临床表现上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 "溃疡性胃癌",极易造成误诊。为了不出差错,不仅医生要掌握两者的鉴别能力,患者也要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提高警惕,尽量做到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
实践证明,只要仔细观察,胃溃疡和胃癌是可以区分的。
左图为胃癌,右图为胃溃疡。
年龄和病程 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90%的患者有上腹痛,且呈周期性,每次疼痛可持续数天、数周甚至数月,缓解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作,往往持续多年。另一方面,胃癌多发于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胃癌一般没有明显不适。但一旦出现上腹痛等症状,就会逐渐加重,发展快,病程短。
2. 一般情况下,胃溃疡患者状态好,食欲好,对药物治疗反应好,很少出现贫血,全身无淋巴结肿大;而胃癌患者食欲差,晚期可无食欲,全身进行性消瘦,全身贫血。晚期左锁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上腹部有时可触及肿物。
3. 疼痛的规律性 胃溃疡疼痛大多与饮食密切相关,即进餐半小时后开始,疼痛持续数小时,有烧灼感,然后逐渐消失,直到下次进餐后发现又出现上述节律。服用碱性药物 可以缓解疼痛。胃癌疼痛无规律,与进食无关,进食后疼痛可加重或减轻;疼痛性质不确定,可为钝痛或剧痛,常伴有饱胀感;晚期疼痛加重,多为持续性,服用碱性药物不能缓解。
胃镜鉴别 1、胃溃疡 在胃镜下,可见胃内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平坦、边缘整齐的溃疡。根据所见溃疡面,可分为:
①活动期:
溃疡表面覆盖灰色或棕色苔藓,边缘肿胀,颜色偏红,光滑柔软。
愈合期:苔藓变薄,溃疡缩小,周围可见粘膜上皮再生的红晕;或溃疡面几乎消失,苔藓薄而少。
瘢痕期:溃疡面白色苔藓消失,变为红色充血瘢痕,可见褶皱集中。
2、胃癌的胃镜表现:
隆起型:主要表现为菜花样肿块向胃腔内突出,表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覆盖浅表糜烂、充血、溃疡或污苔,组织质脆易出血。
弥漫浸润型:病变弥漫广泛,由于癌肿浸润胃壁,胃黏膜粗糙僵硬,有浸润感,黏膜表面凹凸不平,有明显水肿或浅表糜烂,胃体管腔狭窄或扩张受限,蠕动减弱或消失,典型病例有 "皮革样胃 "之称。
溃疡局限型: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溃疡,边缘呈不规则结节状增生,僵硬;或呈堤状增生隆起,与正常黏膜边界清楚,周围黏膜分界不清;溃疡一侧边缘常呈不规则堤状隆起,另一侧边缘边界不清,周围黏膜有结节、凹凸不平、出血、糜烂、颜色改变等。这种类型最常见。这种类型最常见。
早期胃癌的报警信号:(1)疼痛模式改变:
腹痛失去原有胃病发作的规律性,与平时明显不同。
(2) 疼痛加剧:
胃痛发作时,以往进食或服药后可缓解,但近期虽进食或服药,仍无济于事,甚至加重。
(3)体重减轻:
以往胃痉挛发作时对食欲、体力、体重影响不大,但现在出现食欲减退、乏力、体重明显下降。
(4) 便血或呕血:
出现持续便血或 9 区便血。
(5) 其他:
经Biro's E式胃手术后5年以上,有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胃出血症状等;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胀痛、不适、乏力、消瘦等。
显微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有以下表现要引起重视,如有以下胃镜检查及其病理改变和X线检查结果应引起重视:
(1)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
(2)40 岁以上的典型上皮化增生或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
(3) 直径超过 2 厘米的胃溃疡,尤其是位于小弯且病史较长的胃溃疡。
(4) 腺瘤性、无酸性或直径超过 2 厘米的大型胃息肉,伴有肠上皮化生,尤其是萎缩性胃炎伴有严重的非典型增生。
对于上述变化,需要仔细观察,定期复查,如果有癌变的可能,建议及时手术治疗。
当然,以上只是一般鉴别,进一步检查还需要进行胃液分析、脱落细胞、大便潜血等实验室检查,以及X线钡餐、胃镜等特殊检查。这些检查要与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比较,以便医生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病人不仅要作为被检查者,还要作为合作者。无数事实证明,医患之间的良好合作是提高疾病诊断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胃癌和其他癌症一样,防治的关键在于 "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据观察和研究发现,从胃组织某一部分细胞开始癌变,到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这个过程在医学上被称为 "癌前病变"。而这个时期也是治疗效果最好的阶段。因此,关注胃癌的早期表现,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因此,重视胃癌的早期表现,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