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治疗的目标是消灭所有体内癌细胞。体内胃癌可能发生的部位包括:胃、胃附近淋巴结、邻近器官、腹腔、远处淋巴结、血液和远处器官。手术只能切除胃、胃附近淋巴结、邻近器官的癌灶,有时还能切除部分腹膜,但远处淋巴结、全身血液和远处器官只能通过化疗和放疗等其他疗法来治疗。
由于各种疗法都有其局限性,都有其优缺点,都有不同的费用、风险和痛苦,因此在选择各种疗法之前,应明确癌细胞的具体位置,明确疾病的早期还是晚期适合某种疗法。癌细胞的位置实际上决定了疾病的分期,因此,一个能够了解癌细胞位置、判断疾病分期的分期系统,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生存期的预测尤为重要。
目前,主要的分期系统是描述胃癌细胞在体内中的位置和范围,以便对疾病进行早期或晚期分期。总体分期主要通过描述原发性胃癌病灶的侵犯深度、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包括远处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和血液转移)来确定; 再根据T、N、M不同分期的组合与预后疗效、生存期的相关性综合确定总体分期,因此有的系统又称为TNM分期系统,分期越高,病程越晚,生存期越短。
多年来,各分期系统不同的T、N、M分期标准让许多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无所适从。经过东西方的不断交流和国际合作研究,特别是近十年来更多高实证水平的临床循证医学研究成果的发表,2010 年以后,国际上临床医生应用最多的两大胃癌分期系统,即 AJCC和UICC联合推出的第7版《胃癌分期手册》和JGCA(日本胃癌协会)推出的第14版《胃癌管理规约》,最终统一采用T、N、M分期和TNM分期标准,T、N、M分期和TNM分期如下:
T 分期
Tx 无法评估原发癌灶
T0无原发癌灶证据
Tis 原位癌:胃粘膜上皮内癌灶,未侵犯粘膜固有层
T1 癌灶侵犯胃粘膜固有层、粘膜固有肌层或粘膜下层
T1a 癌灶侵犯胃黏膜固有层或黏膜肌层。
T1b 癌症侵犯粘膜下层。
T2 癌症侵犯固有膜
T3 癌细胞侵入浆膜下结缔组织,但未侵犯内脏腹膜或邻近结构。
T4 癌症侵犯质膜或邻近结构
T4a 癌症侵犯质膜
T4b 癌症侵犯邻近结构
N 分期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无癌转移的 N0 区域淋巴结
N1 区域有 1-2 个淋巴结转移
N2 区域 3-6 个淋巴结有癌症转移。
N3 区域 7 个或更多淋巴结有癌症转移
N3a 区域有 7-15 个淋巴结癌细胞转移
N3b 及以上区域 16 个或更多淋巴结有癌症转移
M 阶段
M0 区域淋巴结以外无远处转移。
M1 淋巴结外有远处转移
TNM 分期表
TNM 分期
T 期
N 期
M期
0期
Tis
N0
M0
IA 阶段
T1
N0
M0
IB 期
T2
T1
N0
N1
M0
M0
IIA 阶段
T3
T2
T1
N0
N1
N2
M0
M0
M0
IIB 期
T4a
T3
T2
T1
N0
N1
N2
N3
M0
M0
M0
M0
IIIA 期
T4a
T3
T2
N1
N2
N3
M0
M0
M0
IIIB 期
T4b
T4b
T4a
T3
N0
N1
N2
N3
M0
M0
M0
M0
IIIC 期
T4b
T4b
T4a
N2
N3
N3
M0
M0
M0
IV 期
任何 T
任何 N
M1
虽然病理学家对手术标本进行检测后得出的术后分期非常准确,被称为病理 TNM 分期,但它并不能指导选择全面的术前治疗方案,因此出现了一种不完善的术前粗略分期方法,即仍以主要分期系统的 T、N 和 M 分期标准为基础、 仍以主要分期系统中的 T、N、M 分期标准为基础,只是 T 和 M 分期更为准确,而 N 分期只能非常粗略地猜测,因此称为临床 TNM 分期。
胃癌手术切缘分为 3 类:
R0 切除:显微镜下在胃边缘看不到癌细胞;
R1 切除:胃边缘显微镜下看到癌细胞;
(R2切除:肉眼在胃边缘看到癌细胞)。
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
D0 清扫,即排除 JGCA 第 14 版《胃癌管理章程》中列出的所有第 1 站淋巴结;
D1 清扫:即清扫所有第 1 站淋巴结;
D2 清扫:即清扫所有第 1 和第 2 站淋巴结;
D3 清扫:即清扫所有第 1、2 和 3 站淋巴结。
有时,由于各种原因,D0、D1、D2 和 D3 的范围可能大于或小于 D0、D1、D2 和 D3,分别用 D0+、D1+-、D2+- 和 D3+-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