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全球恶性肿瘤现状报告,中国是肝癌大国,人口占全球的18.4%,但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球的54.6%和53.9%。
国家癌症中心于2019年10月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情况(收集了全国501个登记中心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分层如下表所示:
该数据是根据目前我国肿瘤登记处最新、最完整的人群数据,按地区、性别、年龄对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相应人群估算得出。2015年,我国肝癌发病率为26.921万人,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4位,死亡率为23.721万人,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2位。
30岁以下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30岁以后开始迅速上升,80-84岁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高峰;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西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
为什么肝癌多发于晚期?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和 HCC-ICC 混合型。肝细胞癌往往起病隐匿,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体征,少数患者可有食欲不振、上腹闷胀、乏力或轻度肝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
大多数患者是在肝病随访或体检中通过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和超声波检查偶然发现肝癌的。
肝癌中晚期才会出现明显症状,如右上腹痛;上腹部可触及肿块或较硬、不规则的肝表面;食欲减退、饱胀感、消瘦;乏力或疲倦感、恶心呕吐;脾肿大、黄疸腹水、壶腹便、尿色加深;发热、肝区疼痛、乏力、消瘦等。
因此,80%以上的肝癌患者被确诊时已是中晚期,进行有效治疗为时已晚。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首要危险因素。
在中国,肝细胞癌占肝癌的80%以上,而约80%的肝细胞癌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因此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是预防肝癌的关键。
除了新生儿期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外,许多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托幼机构人员、接受器官移植的人、易受外伤的人、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侣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都需要定期进行血清病毒学检测,并适当重新接种乙肝疫苗。
肝细胞癌发生的高危因素除肝炎病毒感染外,还包括黄曲霉毒素暴露、吸烟、饮酒、肥胖和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