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体内的重要器官,在脂肪、糖和氨基酸三大物质的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承担着多达500种不同的功能。正常、健康的肝脏具有很强的再生和自我修复能力,而慢性炎症会永久性地损伤肝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或肝功能衰竭。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现时往往已发展到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预后较差。临床上发现的晚期肝癌患者自然生存期通常只有3~6个月。
为规范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有效预防、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根据国内外原发性肝癌的基础、临床和预防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为慢性肝病人群原发性肝癌的预防、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其中,HCC 占 85% 至 90%。
对于肝细胞癌的预防,本共识采用以下分级概念:
一级预防是一项措施,旨在防止可导致发展为 HCC 的风险因素对普通人群造成最初的伤害;
二级预防是通过控制相关的致病因素和危险因素,并根据慢性肝病患者的危险分层进行筛查和监测,减少或延缓HCC的发生;
三级预防是对已发生HCC的患者,在根治性治疗后,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HCC的复发,降低死亡率,提高总生存率。
图 HCC 三级预防的目标人群和措施
流行病学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20年12月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6位,新增病例90.6万例;死亡率排名第3位,共83万例。过去 5 年,全球原发性肝癌的年均发病率为 99.5 万例,其中亚洲为 73.2 万例,占全球的 73.6%,中国为 42.3 万例,占全球的 42.5%。
HCC 的病因和风险因素
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是发展成 HCC 的主要风险因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中国 HCC 的主要病因,占 86%;其他病因包括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合并 2 型糖尿病、长期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等。
建议 1:任何病因导致的肝硬化都有发生 HCC 的风险。在中国,乙肝肝硬化是导致 HCC 的主要病因,是筛查的重点监测人群。
建议 2:多种病因或危险因素叠加(如慢性 HBV 或 HCV 感染合并 ALD、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 T2DM 或代谢综合征等)可显著增加 HCC 风险,此类人群应密切监测 HCC 的发生。
建议 3:影像学证实的癌前病变发生 HCC 的风险极高,应密切监测结节生长和性质变化。
HCC 高危人群
HCC 的发生与持续的肝脏炎症、修复和纤维组织增生以及肝细胞异常增殖有关。目前,欧洲和美国的肝细胞癌诊断和治疗指南对 HCC 危险人群的定义存在差异。结合HCC的病因、流行病学特点和我国循证医学证据,本共识根据HCC发生的危险程度对危险组别进行分层,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
低危人群:年龄小于30岁,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肝病早期和稳定期,无明显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包括慢性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乙肝免疫控制期、单纯性脂肪肝、吉尔伯特综合征、Dubi
-约翰
因此
综合征、Dubi-Joh so 综合征、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以及其他良性遗传代谢性肝病。
中危人群:年龄大于 30 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无肝癌家族史,无长期酗酒、吸烟史,无明确的致癌毒素接触史,无糖尿病或肥胖合并症)、慢性丙型肝炎、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或慢性肝病(如威尔森氏病)活动期患者、Dubi-Joh so 综合征患者。
活动性慢性肝病(如威尔森氏病)患者。
高危人群: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包括 HBV 感染、HCV 感染、ALD、NAFLD、药物 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威尔森氏病和其他活动性慢性肝病患者。
导致肝硬化的疾病和其他疾病;②年龄≥30 岁、有肝细胞癌家族史或长期酗酒、吸烟、有明确的致癌毒素接触史、合并糖尿病或肥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极高风险人群:具有以下1项或多项的高风险人群。(1) 超声波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有疑似癌前病变或不典型占位性病变; (2) 血清甲胎蛋白(AFP)≥20
血清甲胎蛋白(AFP)≥20 毫毫升,伴或不伴 DCP≥40 毫安毫升,或 AFP-L3 ≥15%;(3)经影像学或肝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肝脏异型增生结节。
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措施
HCC 二级预防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以提高根治率和长期生存率。
血清标志物
建议 4:AFP 仍是筛查早期 HCC 的首选血清学标志物。与异常血浆蛋白原和 AFP-L3 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 HCC 的诊断率。
建议 5:对于血清 AFP 阴性或轻度升高的患者,在动态观察的基础上,联合使用 PIVKA-II 和 AFP-L3 可以提高 HCC 的早期诊断率。
影像学检查
建议 6: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是监测 HCC 高危人群的主要影像学工具,可发现大于 2cm 的肿瘤和结节;CEUS 可协助鉴别肿瘤的性质。
建议 7:肝脏 CT 扫描和增强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HCC 的重要影像学方法之一,可用于直径 >1cm 结节的鉴别诊断和监测。
建议8:多模态MRI是诊断HCC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可检出直径≤1cm的肿瘤,可用于结节性肝硬化的HCC筛查,也可用于鉴别超声发现的可疑结节的性质。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 Gd-EOB-DTPA 增强 MRI 可提高直径≤1 厘米 HCC 的检出率,对鉴别良性增生结节、癌前病变和早期 HCC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建议 9:准确评估肝储备功能和肝硬度,对预测慢性肝病患者 HCC 的发生风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肝细胞癌筛查和监测
建议 10:腹部超声联合甲胎蛋白是慢性肝病患者 HCC 的常规筛查方法,多模态肝脏 MRI 和或 CT 是增强型筛查方法。低危人群应每年常规筛查一次,中危人群应每6个月常规筛查一次;高危人群应每3至6个月常规筛查一次,每6至12个月强化筛查一次;极高危人群应每3个月常规筛查一次,每6个月强化筛查一次。
建议 11:如果在监测过程中腹部超声发现小于 1 厘米的结节,每 3 个月复查一次,如果结节增大或结节大于 1 厘米且甲胎蛋白大于 20 克毫升,则应开始加强肝癌筛查。
gml 应启动肝细胞癌强化筛查程序。如果影像学无法确定结节的性质,可考虑在影像学指导下进行诊断性肝穿刺活检。
图 HCC 风险组分级筛查流程图
肝细胞癌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建议12:CHB患者使用核苷类药物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进行抗病毒治疗,CHC患者使用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可降低HCC风险,但不能完全消除HCC,尤其是已经进入肝硬化阶段的患者,在获得病毒学应答后仍需根据筛查流程对HCC进行监测。
建议 13:戒酒可降低 ALD 患者罹患 HCC 的风险。
建议 14: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控制体重,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增加有氧运动来预防代谢紊乱,从而降低 HCC 风险。
建议 15:慢性肝病合并 T2DM 会增加 HCC 风险,因此应严格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
参考文献
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临床肝胆疾病杂志》第 37 卷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