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是肝癌大国,全球一半的肝癌患者来自中国。诚然,乙肝病毒感染的贡献率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感染乙肝病毒就不会患肝癌。
一般来说,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肝癌也不例外。除乙肝病毒外,摄入黄曲霉素、饮用受藻类毒素污染的水、饮酒和吸烟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黄曲霉毒素与肝癌。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高生物毒性化合物,是由有毒的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钾的 10 倍,是砒霜的 68 倍!目前已分离鉴定出十几种黄曲霉毒素,包括 B1、B2、G1、G2、M1、M2 等毒素和毒醇,其中 B1 毒性最强。
黄曲霉毒素也是迄今发现的最强致癌物。它的危害在于会对人类和动物的肝脏组织产生破坏作用,导致肝癌,严重者甚至死亡。
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通常存在于谷物、豆类和坚果等天然食品中,其中最常见的是玉米、花生、绿豆和大米,它们含有大量淀粉,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变质。此外,用发霉的玉米、花生、油菜籽等加工的粮油产品,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筛选,也是黄曲霉毒素的高发区。
黄曲霉毒素与肝癌
1960 年,英国发生了轰动一时的 10 万只火鸡猝死事件,经证实与从巴西进口的花生粉(花生榨油后的残渣,富含蛋白质,是家禽家畜的上好饲料)有关。研究证明,这种花生粕受到一种名为黄曲霉毒素的真菌有毒物质的污染。换句话说,黄曲霉毒素是造成火鸡暴毙的罪魁祸首。
1961 年,另一项研究发现,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喂养大鼠,30 周后大鼠患上原发性肝癌,黄曲霉毒素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此后,相关研究相继出现,黄曲霉毒素与肝癌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证实。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食物被黄曲霉毒素 B1 严重污染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较高,这说明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与肝癌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1993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正式将黄曲霉毒素列为一级致癌物。短时间大量摄入黄曲霉毒素可导致急性中毒,长期少量摄入黄曲霉毒素可诱发肝癌。有学者对世界范围内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了分析,认为黄曲霉毒素 B1 在 4.6%至 28.2%的患者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如扶绥、启东、顺德、同安等地。除了乙肝病毒感染的因素外,这与沿海地区高温潮湿,适合黄曲霉菌生长有很大关系。
以 江苏 启东为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启东是全国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启东是一个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家家户户都吃玉米。启东气候潮湿,玉米容易发霉,人吃了发霉的玉米就会增加患癌的几率。此外,中科院肿瘤医院和预防科学院曾经江苏启东调研,挨家挨户走访,发现当地居民喜欢吃玉米糊,在熬制玉米糊时,为了防止糊锅,锅里会挂两根长筷子不断搅拌,搅拌完挂起来第二天继续搅拌,常年如此。后来,工作人员对筷子进行化验,发现其上面包裹的食物残渣中含有非常明显的黄曲霉毒素,进一步揭开了启东肝癌高发的原因。
如何远离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足够聪明,就能远离它的威胁。
1、少量购买,切勿 "囤积",以防霉变。
谷物、豆类和坚果在湿热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和产生黄曲霉毒素,因此要避免一次性大量购买和长期储存,同时要保持干燥,并储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的地方。
2. 坚决拒绝霉变食物。
如果发现食物已经发霉,不要扔掉,勉强使用。如果吃了花生、瓜子等苦味坚果,一定要及时吐出漱口,因为其苦味是发霉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素所致。
3、正确选择和使用筷子。
很多家庭喜欢使用木质、漆面的筷子,没有及时更换筷子的习惯,筷子有了裂缝、发黑了还在 "带病服役"。其实,虽然筷子本身不会滋生黄曲霉菌,但在使用过程中,其裂缝中容易残留淀粉等食物残渣,成为黄曲霉毒素滋生的温床。因此,建议大家选择铁筷子,铁筷子不会有裂缝,容易清洗,也不会残留食物残渣。如果使用木筷,最好三个月更换一次。
4. 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包装完整的粮油产品。
如果花生、玉米等油料作物在储藏过程中发生霉变,那么其加工的粮油也难以避免。小作坊加工,提纯技术有限,往往过分追求降低成本,所以尽量避免购买小作坊加工的粮油、芝麻酱等。
5、富含硒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
黄曲霉毒素无孔不入,我们很难完全与之隔离,但多食用富含硒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等,可以阻断人体对误食黄曲霉毒素的吸收。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肝癌的发生与黄曲霉素的摄入量密切相关。预防肝癌,除了及时接种肝炎疫苗、避免酗酒外,还要从生活和饮食中的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