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教授:十年巨变:脑胶质瘤的临床重要进展与术护理注意事项

   2024-04-24 180
核心提示:直播流程1.脑胶质瘤的基础认识2.脑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3.脑胶质瘤的国际临床进展及展望4.脑胶质瘤的术后注意事项5.在线答疑直播直播时间2021年6月4日(周五)19:30-适合患者脑胶质瘤患者及家属报名方式1.2.点击在线咨询报名主讲嘉宾介绍王裕副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擅长擅长擅长于影像引导下综合应用立体定向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神外机器人辅助技术进行颅内病变精准切除临床方向脑胶质瘤、脑转移瘤等颅内恶性肿瘤的多模态影像引导的精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以及放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脑瘤专家王裕教授:脑胶质治疗瘤最新进展和脑胶质瘤手术后注意事项

对于这种肿瘤,目前没有任何治愈方法,治疗很困难,主要是因为以下五个原因。

进展速度极快

在一项研究中,未经治疗的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率为每天 1.4%,等效倍增时间为 49.6 天。相比之下,乳腺癌的平均倍增时间至少为 50 至 200 天。

早期扩散

和其他癌症形成肿块不同,胶质瘤在早期就会沿大脑中的白质蔓延,因此很难确定肿瘤实际扩散的程度,这意味着要想完全切除几乎是不可能的。

异质性强

近两年,各类癌症的靶向治疗取得重大进展,因为大部分癌症生长通常受一种或一组特定基因突变的 "驱动 "而发生。而胶质瘤的生长通常是由癌细胞中的多种异常基因驱动的,因此只阻断一个途径,肿瘤会通过其他途径继续生长。

不一致性

即便在同一位患者胶质母细胞瘤中也存在高度的不一致性,这意味着原发肿瘤的基因突变可能与复发时的突变基因完全不同,肿瘤不断发展出新的突变,因此不断出现对治疗的抵抗,初始治疗方案和复发治疗方式可能完全不同。

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是防止细菌病毒入侵大脑的有效屏障,但同时也会使许多治疗药物难以或不可能到达大脑。因此,近三十年来没有一款新药获批,唯一可用的脑瘤药物就是替莫唑胺。

更为不幸的是,胶质瘤的复发几率高达 100%,一旦复发,治疗的选择非常有限,并且治疗效果也并不理想。

十年巨变!脑胶质瘤的重要临床进展及术后注意事项

近十年,脑胶质瘤的治疗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2.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3.治疗性疫苗;4.溶瘤病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在给病友们来了全新的生存希望。

2021年6月4日,全球肿瘤医生网联合无癌家园,特别邀请国内知名脑瘤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裕教授为病友们深度解读脑胶质瘤的重要临床进展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并在线解答病友们的提问,希望给脑瘤患者带来更多延长生存期的希望。

直播流程

1.脑胶质瘤的基础认识

2.脑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3.脑胶质瘤的国际临床进展及展望

4.脑胶质瘤的术后注意事项

5.在线答疑直播

直播时间

2021年6月4日(周五)19:30-

适合患者

脑胶质瘤患者及家属

报名方式

1.

2.点击在线咨询报名

主讲嘉宾介绍

王裕副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擅长

擅长

擅长于影像引导下综合应用立体定向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神外机器人辅助技术进行颅内病变精准切除

临床方向

脑胶质瘤、脑转移瘤等颅内恶性肿瘤的多模态影像引导的精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以及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生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学会任职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分子诊疗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胶质瘤协作组成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转化医学学组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青委会委员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智慧医疗委员会委员

精彩内容抢先看!树突细胞疫苗在脑胶质瘤中的临床进展

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的发展日趋成熟,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免疫疗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抗击多种肿瘤的有前途的免疫疗法,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和其他高级别胶质瘤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发表在《临床癌症》(Cli

医学

cer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体内诱导全身和颅内 T 细胞反应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诱导性的研究。

在 12 名受试者中,两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长期(≥4 年)存活者的总生存期为 6 个月,100% 的存活率为 1 年,75% 的存活率为 1 年,50% 的存活率为 2 年;总生存期的中位数为 23.4 个月。

其中一名患者在完成肽脉冲树突状细胞疫苗接种2个月后,在接受任何其他辅助治疗后,磁共振成像(MRI)显示残留肿瘤几乎完全消退。有趣的是,经过近 5 年的随访,她目前仍健在,没有肿瘤复发的临床或磁共振成像证据。

患者 5 的脑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

A:树突状细胞注射前

B:肽脉冲树突状细胞疫苗系列注射完成 2 个月后

(箭头所指区域在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后消失)

事实上,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动物实验和早期临床试验中早已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其中包括针对脑肿瘤、肾癌和黑色素瘤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开发,这些疫苗目前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想了解胶质瘤的最新进展吗?想了解新型树突状细胞疫苗疗法如何拯救脑肿瘤患者?注册观看 6 月 4 日的直播,并在线向王教授提问,机会难得!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治疗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
推荐治疗
点击排行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