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必要性及癌变风险分析

   2024-05-27 194
核心提示:目前,只要接受胃镜检查,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会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一旦通过胃镜确诊为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就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无论你应用各种胃黏膜保护剂、促动力剂、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抗幽门螺旋杆菌剂等,部分患者症状缓解,但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时好时坏,多次检查胃镜仍是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几乎任何治疗方法终身无法改变。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显微镜下病理活检,以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然而,几乎所有的胃镜检查报告都没有 "全胃粘膜及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甚至轻者没有任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胃镜检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朋友都有意识地在体检中增加了这个项目。然而,几乎所有的胃镜检查报告都没有 "全胃粘膜及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甚至轻者没有任何症状,也会被诊断为 "慢性浅表性胃炎"。

那么,什么是浅表性胃炎?需要治疗吗?

什么是浅表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与萎缩性胃炎不同,浅表性胃炎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黏膜层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为主。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显微镜下病理活检,以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

根据我国2017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有三种分类方法:

1. 根据显微镜观察和病理报告腺体有无萎缩,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

2. 根据是否存在 Hp 细菌感染,胃炎可分为两类: Hp 胃炎和非 Hp 胃炎。

3. 根据胃炎的分布,慢性胃炎可分为三大类:胃窦为主的胃炎、体表为主的胃炎和全胃炎。

在临床实践中,"浅表性胃炎 "的诊断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 "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慢性浅表性炎症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也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它可由酗酒、饮用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痛,伴有嗳气、恶心、泛酸,偶尔还会呕吐。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最重要的病因,如果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不做任何治疗。

02 为什么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这么高?

著名消化疾病专家任西岭教授认为:

1. 胃镜检查前一晚摄入的食物(如酒、刺激性食物等)、检查前是否吸烟等均易影响胃黏膜的变化;

2. 检查过程中患者恶心、干呕等的影响;

3. 胃镜医师的技术和熟练程度;

4.内镜医师担心漏诊,胃黏膜稍有异常,不敢做出胃黏膜正常的诊断;

5. 一是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率过高,即使成年人没有任何症状,经胃镜检查后多数被诊断为胃炎,正常者少之又少。

其次,胃炎的分类标准尚不统一,各种说法混杂,经常出现同一内镜表现导致不同诊断的情况。即使同一天检查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内镜诊断也不尽相同,使患者无所适从,有时为了证明到底是哪种胃炎不得不跑遍三遍医院检查胃镜,结果令患者大失所望的仍然是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

三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概念不清,所以造成只要有Hp感染就诊断为Hp相关性胃炎。这就是我国慢性胃炎胃镜诊断的现状。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过于轻率

据统计,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检出率高达80%-90%。这个高检出率并不代表胃炎的真实发病率。

目前,只要接受胃镜检查,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会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很难看到 "胃、十二指肠无异常 "的正常胃镜报告。

不做胃镜的人没有胃炎,做了胃镜的人都有胃炎。一旦通过胃镜确诊为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就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无论你应用各种胃黏膜保护剂、促动力剂、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抗幽门螺旋杆菌剂等,部分患者症状缓解,但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时好时坏,多次检查胃镜仍是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几乎任何治疗方法终身无法改变!此结。

人们不禁要问,胃镜下慢性胃炎的诊断率和发病率如此之高,慢性胃炎的诊断和各种治疗方法是否正确?

Hello. Test it.此外,根除幽门螺杆菌还可以减轻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从而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胃黏膜萎缩,从而可能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听说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产生恐惧心理,有的即使没有胃肠道症状也强烈要求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这些患者也可以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消除患者的心理病因,让患者更加舒适。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治疗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
推荐治疗
点击排行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