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该如何治疗?
几天前,JAMAO
cology》报道了美国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报告显示,从2010年到2017年,美国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从4.641亿降至4.091亿[1]。相比之下,我国肺癌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不容乐观。
中国肺癌新发病例数仍呈上升趋势
据《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分析》显示,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约为392.9万例,其中新诊断肺癌患者总数为78.7万例,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肺癌年发病率为57.26万例,年死亡率为45.87万例[2]。不仅如此,全国多个地区的癌症登记报告显示,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是中国无可争议的第一大癌症。
而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机构(I
ter
年龄
alAge
cyforResearcho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将达到82万,死亡病例将达到71万[3],这是中国癌症防治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组织学类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5%,非小细胞肺癌又可分为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支气管癌四个亚型,不同病情的患者适应的治疗方法自然不同。
手术--简单、粗暴、有效
对于肿瘤的治疗,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只有手术才能治愈某种肿瘤"。虽然近年来抗肿瘤治疗药物发展迅速,但对于绝大多数肿瘤患者来说,手术治疗这种看似 "简单粗暴 "的治疗方法,却是根治肿瘤的唯一途径,是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中的 "C位"。它是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中的 "C位"。对于符合手术条件的早期Ⅰ、Ⅱ期患者和部分局部晚期患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模式,患者有望实现长期生存和治愈。
胸腔镜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引入中国,但早期发展缓慢。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绝大多数的胸腔镜手术都会采用胸腔镜,而且随着我国肺癌筛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患者通过手术得到了治愈。
以电视辅助胸腔镜为例,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已逐渐成为早期NSCLC手术治疗的主流治疗方法,堪称 "C位 的治疗,NSCLC的手术治疗已逐渐成为早期NSCLC的主流治疗方法,可谓 "C位 "中的 "C位",而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NSCLC的手术治疗已逐渐成为早期NSCLC的主流治疗方法,可谓 "C位 "中的 "C位",而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NSCLC的手术治疗已逐渐成为早期NSCLC的主流治疗方法,可谓 "C位 "中的 "C位",而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NSCLC的手术治疗已逐渐成为早期NSCLC的主流治疗方法。
放疗--无形的手术刀
放射治疗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学术界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认知的加深和治疗理念的更新,放疗与手术、药物治疗共同构成了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被誉为 "看不见的手术刀"。据统计,放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约有60%-70%的肿瘤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因不同的需求而选择接受放疗[4]。
对于无法手术的早期 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目前最优先的治疗方案[5,6]。在今年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SBRT 对少进展转移性 NSCLC 患者有益,可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7]。
同时,同步放化疗也是治疗III期不可切除NSCLC的基石,研究显示同步放化疗可显著延长局部晚期患者的生存期,今年的ASCO大会进一步报道了PACIFIC研究的最新数据,接受同步放化疗后再接受PD-L1抑制剂duvarizumab巩固治疗的不可切除III期NSCLC患者的中位OS为47. 5个月,5年OS率为42.9%,中位PFS为16.9个月,5年PFS率为33.1%[8]。
全身治疗--晚期患者的一线希望
对于晚期 NSCLC 患者来说,全身系统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随着人们对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 药物 和免疫治疗 药物 相继问世,也带动了肿瘤精准治疗的发展。
靶向治疗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已应用于临床,并逐渐得到认可。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特征分子,通过干扰细胞癌变环节来治疗肿瘤的抗肿瘤疗法。
不同肺癌患者的致癌基因位点不同,常见的肺癌驱动基因包括EGFR、ALK、HER2、MET、RET、ROS1、BRAF、KRAS、NTRK、NRAS等。其中,EGFR阳性患者最为常见,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相对较多。第一代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昔替尼等;第二代药物包括阿法替尼、达科替尼等;第三代药物包括奥希替尼、沃拉米替尼、阿昔替尼等;第四代药物正在进一步积极研发中。
近年来,药物靶向治疗深刻改变了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模式,显著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靶向治疗的成功令人振奋,让临床医生和患者在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随着药物的更新、治疗方式的优化、耐药机制的探索以及新靶点的开发,肺癌靶向治疗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常指免疫检查点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抑制肿瘤免疫负调控机制,从而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KEYNOTE-407[9]、POSEIDON[10]等研究表明,免疫治疗药物联合化疗或双免疫可为阴性驱动基因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免疫治疗为肺癌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改变了肺癌的治疗模式,使更多的晚期肺癌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的机会,已成为晚期NSCLC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根据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最新发布的肺癌诊疗指南[6,11,12],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药物可作为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在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Ga
tiAK,Klei
AB,CotarlaI,etal.UpdateofI
cide
ce、Prevale
存活率
初始治疗
初始治疗
初期治疗
患者
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治疗
美国《美国医学会杂志
col.2021Oct21:e214932.doi:10.1001jamao
col.2021.4932.Epubaheadofpri
t.PMID:34673888;PMCID:PMC8532041.
[2]郑荣寿,孙可心,张四维,等.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患病率分析[J]. 中国肿瘤杂志,2019(01):19-28.
[3]https:www.iarc.frfaqlatest-global-ca
cer-data-2020-qa
[4]范迎春. 放射医学技术在肿瘤中的治疗研究[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08):539.
[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诊治指南2021.
[6]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 中华临床肿瘤学会肺癌临床诊治指南(2021年版)[J]. 中华肿瘤杂志,2021,43(06):591-621.
[7]美国
放射学会
O
cology(ASTRO)a
大会
g:AbstractLBA-3.Prese
2021年10月24日。
[8]DavidR.Spigel,etal.Five-yearsurvivaloutcomeswithdurvalumabafterchemoradiotherapyi
u
切除 II 期肺癌:PACIFICAL 癌症研究的最新进展。
2021ASCO,Abstract8511.
[9]Che
GY,Zha
等:pembrolizumabPlusChemotherapyforChi
化疗
肿瘤的化疗。
小细胞肺癌
癌症
癌症
关键词-407.JThoracO
col.2021,Sep24,DOI:https:doi.org10.1016j.jtocrr.2021.100225.
[10]MelissaLJoh
so
,Byou
gChulCho,Alexa
derLuft,etal.durvalumab±Tremelimumab+ChemotherapyasFirst-li
治疗
(POSEIDON)研究的结果.2021WCLC.PL02.01。
[11]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 中国原发性肺癌IV期治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肿瘤学杂志2021年第43卷第1期,第39-5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2021.
[12] 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