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发病率非常高
吸烟是诱发肺癌的首要致癌因素。
然而,不吸烟并不能完全避免肺癌的发生
数据显示
新发肺癌患者中有 15 人不吸烟
将这些数据应用到中国
2015 年,中国新增肺癌病例 73.3 万例。
这相当于 15 万非吸烟者
换一组数据可能更有说服力
2015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男性吸烟率为 52.1%。
女性吸烟率仅为 2.7
当年,中国男性肺癌发病率为5.091亿人/年,中国女性肺癌发病率也高达2.241亿人/年。
而且近年来,非吸烟女性确诊为早期肺癌的比例越来越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要知道,戒烟并不能阻止肺癌的发生。
不吸烟该怎么办?
除了吸烟,还有什么呢?
其实,除了吸烟,肺癌还有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那就是环境污染。
环境中的污染物,通常以细颗粒物的形式存在,国际上统称为颗粒物,简称PM。
在这些细颗粒物中,只有直径为 2.5μm 的颗粒物才能有效地深入人体远端气道,沉积在肺泡区域,最终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重大损害。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 PM2.5。
空气动力学直径为 2.5μm 的细颗粒物。
研究发现,长期过量接触PM2.5会引发多种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甚至肺癌。
PM2.5 与肺癌
PM2.5与肺癌之间的关系已在多项大规模人口调查中得到证实。
最近在《科学
总
病毒
我
发表了一项研究,作者调用了中国 PM2.5 暴露和肺癌发病率的数据。
可以看出,PM2.5浓度较高的地区肺癌发病率也较高。
PM2.5升高对非吸烟者的影响
为了弄清PM2.5对非吸烟人群的具体影响,美国学者对80044名非吸烟者进行了筛查,获得了他们所在地区的PM2.5浓度数据,共有164名研究参与者在长达7.5年的随访期间患上了肺腺癌。
学者们发现,PM2.5浓度高的地区肺腺癌发病率更高;
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非吸烟者罹患肺腺癌的几率就会增加30%。
事实上,PM2.5 可能通过诱导 DNA 甲基化引发肺癌,而女性似乎对 PM2.5 更为敏感。
在室外,PM2.5 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煤烟燃烧,这两者都不是个人可以控制的。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大多数口罩无法抵御小至 2.5µg 的微粒。
那么,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
PM2.5对个人的已知影响
除了浓度,还有暴露时间
在现代社会中
每个人都有近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室外的PM2.5
但如果有办法降低
室内环境中的PM2.5水平
那么我们还是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
从而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室内PM2.5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方面,室外的PM2.5可以通过渗入建筑物进入室内。
另一方面是室内烟雾和吸烟行为。
研究发现,伴侣吸烟产生的二手烟会大大增加室内 PM2.5 的浓度。
在吸烟发生后的几分钟内,室内 PM2.5 会短暂上升到 400-1000 µgm3;
吸烟者卧室的 PM2.5 浓度明显高于非吸烟者卧室(61.2±24.4µgm3vs11.0±6.9µgm3)。
试想,如果家里有5个人吸烟而不通风,高浓度的PM2.5也会随之飙升,长此以往,无论是吸烟者还是吸二手烟者,"黑肺 "都在向你招手。
烟雾弥漫后,烟草残留物会在你家中的墙壁、地毯、家具、衣物甚至头发或皮肤等处 "沉淀",这些脏东西会让你的肺 "变黑"。"安家落户 "后,这些脏东西可以在家里待上大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让其他家庭成员陷入危险之中。
厨房是每天必待的地方。
厨房的油烟味
是很多爱美女性不愿进厨房的原因之一。
据研究表明,厨房的污染程度远远高于室外空气质量标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健康杀手。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为期四周的住宅空气质量测试,从每个受测厨房内外采集空气样本。
结果发现,使用煤气做饭的厨房内的二氧化氮含量是室外的三倍,远高于建议的室内空气质量值,灰尘(可被吸入肺部的固体颗粒)浓度也高于室外空气质量水平。
研究负责人维达-查里菲(Vida Charifi)教授说:"人们通常只关注室外空气质量,然而我们90%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却很少考虑室内空气是否受到污染。"
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等能源的使用会释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但这只是室内污染源之一。
因此,要减少室内 PM2.5,空气净化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使
室内 PM2.5 可在 3 小时内降低
从最初的 90 微克/立方米下降到 30-40 微克/立方米的水平
并长期稳定
物理指标方面
随着 PM2.5 的下降
血液中的炎症和血管扩张也有所减少:
减少血液炎症和血管扩张、
肺功能改善,血压下降,肺部炎症减轻
其中,白细胞介素 1b、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 6 的表达量一起下降。
而这些指标的持续升高早已被证实会诱发肺癌。
由于无处不在的废气和二手烟
是个人完全无法控制的
作为大多数不吸烟的女性
厨房油烟也是无法避免的
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为什么很多人即使不吸烟也会得肺癌?
这或许就是答案
本文由
廖红英,食道外科、胸外科主任医师
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导师
专业: 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20多年。廖医生是省首批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他曾被派往美国学习一年多,先后在美国梅奥诊所、安德森癌症中心、哈佛大学麻省综合医院、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学习,学习胸外科微创技术和肿瘤的综合治疗。
专业特长: 多年来潜心研究胸部肿瘤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擅长各种微创手术和胸部各种良恶性肿瘤,如肺癌、食管癌、肺转移瘤、肺结节、纵隔肿瘤等复杂疑难手术、 对气胸、肺疝、肺气肿、高龄、心肺功能低下等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及其他胸部良性疾病,如漏斗胸、食管疝、肺隔离等的围手术期处理有丰富经验。在治疗其他胸部良性疾病,如漏斗胸、食管裂孔疝、肺隔离、贲门失弛缓症、手汗症、支气管扩张、重症肌无力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肺癌、食管癌等胸部常见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近年来,他致力于寻找肺癌和食管癌的分子标志物和基因靶点,为开发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社会职务:兼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肿瘤协作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肺结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肺部肿瘤精准治疗专科联盟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学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学会副会长。 广东省肺脏管理学会肺结节与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微创外科学会胸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食管癌学组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研究会机器人与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时间:周三上午
感谢胸外科郑玉珍主任医师对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