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吸烟超过 20 支且连续吸烟超过 20 年的人是肺癌、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相比,重度吸烟者的相关疾病更难治疗,医疗费用也更高......。大量吸烟会使罹患肺癌的风险增加 10-20 倍。
吸烟的代价是 "上不封顶 "的,同样是肺癌,吸烟者更难治疗。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每天抽一包11块钱的烟,60年就是24万,这就是经济账。与吸烟相关的医疗费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烟草对健康的损害,从经济学角度看应该算是 "上不封顶 "的。当一个人罹患重病时,别说10万元,就是100万元甚至1000万元也买不回一个人的健康。
烟草中含有 7000 多种化学物质,数百种有害物质,69 种致癌物质。长期吸食烟草,最直接的损害是呼吸道和肺部,可导致肺气肿、支气管炎、肺癌等。同时,烟草还会损伤全身血管,导致肺癌。
肺癌治疗的费用与肿瘤的分期有关。极早期的肺癌可能仅通过手术就能治愈。
如果是中晚期肺癌,术后要增加辅助化疗或放疗,费用也会增加。这类病人术后两三年可能复发,需要重新手术,还需要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肺癌越晚期,花费越高,疗效越差。对于早期患者,我们最近提到治愈窗口期的概念,肺癌治疗只要做一次手术,5年不复发的比例是100%,最近有研究发现10年不复发的比例也是100%,这就是治愈。相比之下,中晚期肺癌的治疗周期长、负担重,不仅包括经济负担,还包括精神负担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有些人抽了一辈子烟,却没有得肺癌?大量吸烟会使患肺癌的风险增加 10-20 倍!
有些烟民质疑吸烟的危害,说 "有些人抽一辈子烟也不会得肺癌",甚至说 "老烟民得肺癌的几率更低",医学上是怎么认为的呢?
我们不建议根据这些个案来解释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我们在讨论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时,不应着眼于个案,而应着眼于群体。就群体而言,大量吸烟会使患肺癌的风险增加 10-20 倍。我们国家的研究是 10-20 倍,英国是 20 倍。
癌症的本质是基因突变,虽然不排除有些人的基因就是对烟草比较不敏感,不容易发生突变,现代研究也在进一步挖掘基因与肺癌的关系,从而达到精准预防的目的。但现在,我们的医学还没能发现这个基因;即使发现了,又该如何预防呢?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因为携带了易患乳腺癌的基因,为了防患于未然,切除了自己的两个乳房。但你能切除两个肺吗?肯定不能。那样的话,一个人就不可能活下去了。因此,我们不否认个别长期吸烟的人不会得肺癌,但这样解释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会伤害大多数可能得肺癌的人。
科学研究证明,吸烟越多、时间越长,患肺癌的风险就越大。即使个别吸烟者没有发生肺癌,也不能以此误导公众。毕竟,肺癌的治疗成本太高,尤其是吸烟者的肺癌治疗难度更大。
有一位 "老烟枪",他的烟量远远超过中国重度吸烟者每年 400 支烟的标准,甚至超过西方每年 600 支烟的标准。
有一年,我给他做了一次手术,切除了左肺上叶的癌肿;一年后,他的右肺上叶又长出了新的肿块,侵犯了支气管和闾丘(肺癌晚期的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可导致病人窒息死亡),我又给他做了一次手术。这次手术后不久,左上肺叶又出现了一个占位性肿块,现在还没来得及手术,又发现了喉癌......。
从喉咙到食道到气管再到双肺,烟草经过的任何通道都有可能引发癌症或疾病。很多时候,这种发病还是多系统、多疾病的爆发。
吸烟者更容易长出实性结节 不吸烟的女性肺癌发病率更高
吸烟者肺部小结节与非吸烟者肺部小结节的疾病特征是否相同?
2002-2003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使用 X 射线和低剂量螺旋 CT 对当地的高危人群,即 55 岁以上的重度吸烟者进行了肺癌筛查。CT 组检出的肺癌增加了 18%,筛查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下降了 20%。
CT最早是在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发展起来的,当时上海医院员工体检不再拍胸部X光片,开始做低剂量螺旋CT,但在很多不吸烟的员工中发现了肺癌。这个结果出来后,上海上海卫计委设立了三个研究项目来跟进这个问题。我也拿到了其中一个项目,2013-2014年在上海闵行区对11000多人进行了肺CT筛查,包括有家族史和重度吸烟者,结果显示非吸烟者和女性筛查出肺癌的比例较高。
与此同时,我还收集了上海、江苏、山东和广东三个上海共近1万名员工的体检数据,同样发现非吸烟者和女性的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后来,我又将韩国国立医疗中心的研究数据纳入其中,他们也有同样的发现。
美国的研究对象是重度吸烟者,而我们和韩国的研究对象是普通大众,包括许多非吸烟者,那么两组人的肺结节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也做了比较,发现吸烟者的实性结节较多,而不吸烟者的磨玻璃结节较多。
烟瘾其实是一种成瘾性疾病,戒烟亟待科学途径
为什么很多人戒不了烟?难在哪里?
尼古丁有很强的成瘾性,戒烟确实很难。但很多人戒不了烟,是因为没有深刻认识到烟草危害的严重性。
在我的前辈医生中,有70%-80%的人吸烟;但到了我这一代,吸烟的人不到50%;再到我的下一代或更年轻的医生,吸烟的人就很少了。这种戒烟效果主要源于医生群体普遍对烟草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了认识,就有了戒烟的动力。
第一是认识,第二是毅力,第三是科学的方法,就能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