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内成功戒烟,却不幸发现肺癌:医生的惊人发现揭示了背的因……

   2024-05-12 104
核心提示:03 电子烟对戒烟并不可靠经常在商场柜台、小卖部看到 "电子烟 "的身影,它们打着 "健康吸烟,轻松戒烟 "的旗号,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年龄越大,吸烟时间越长,戒烟无疑就越难。但电子烟真的能健康戒烟吗。04科学戒烟有益健康在医院的戒烟门诊中,通常通过烟瘾自测表等方式来评估烟草依赖程度。韩淑华介绍,吸烟容易诱发肺部疾病,吸烟最容易伤害的器官是肺部,吸烟烟雾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被吸入人体肺部,这些物质在肺部逐渐沉淀,从而侵蚀肺部,诱发各类肺部疾病,典型的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很多老年烟民觉得

年龄越大,吸烟时间越长,戒烟无疑就越难。 后来才知道他得了肺癌,这让周围的人不禁怀疑:难道他戒烟戒出癌症来了?邹市明说:"我戒烟是为了治病。

01吸烟危害大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烟草每年导致800多万人死亡,其中60万非吸烟者死于二手烟。吸烟的危害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韩淑华介绍,吸烟容易诱发肺部疾病,吸烟最容易伤害的器官是肺部,吸烟烟雾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被吸入人体肺部,这些物质在肺部逐渐沉淀,从而侵蚀肺部,诱发各类肺部疾病,典型的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

吸烟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吸烟对血管的损害更为严重,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导致血管痉挛,使患者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胆固醇堆积,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更危险的是,吸烟还容易引发中风,这些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破裂或脱落,就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中风,严重时危及生命。

02 戒烟对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好处

在众多烟民中,老年烟民占很大比例。很多老年烟民觉得自己吸了这么多年烟,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为什么要为难自己去戒烟呢?抽了一辈子烟,突然戒烟可能更容易生病。

韩淑华介绍,吸烟对老年烟民的身体产生了很多损害,而且吸烟时间越长,这种损害越重。比如,moncler outlet online,戒烟没有错,但戒烟太晚就不对了。他吸烟40多年,是肺癌的高危人群。癌细胞在不断生长,但恰好在他戒烟期间被发现。

吸烟指数是衡量一个人吸烟多少的指标,等于吸烟年数乘以每天吸烟的支数。如果一个吸烟者每天吸一包 20 支的香烟,持续 20 年,那么他的吸烟指数就是 20 x 20 = 400,吸烟指数大于 400 的吸烟者将被视为高危人群。当然,随着吸烟指数的上升,患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无论年龄多大,戒烟都为时不晚。

Han提醒说,各个年龄段戒烟都有好处,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平均少活10年左右,60岁、50岁、40岁或30岁戒烟可分别赢得约3年、6年、9年或10年的预期寿命。特别是,准爸爸戒烟越早,怀上健康宝宝的概率就越高。

03 电子烟对戒烟并不可靠

经常在商场柜台、小卖部看到 "电子烟 "的身影,它们打着 "健康吸烟,轻松戒烟 "的旗号,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但电子烟真的能健康戒烟吗?韩淑华指出,电子烟有很多种,大部分原理是用电加热烟油,烟油被高温雾化,在吸入和呼出之间,使用者将气雾吸入,形成类似吸普通香烟的感觉。这种新型烟草制品的特点是不燃烧,只提供尼古丁,不含焦油,却能达到传统香烟的吸食效果,还含有年轻人喜爱的各种香甜气味。

韩淑华说,电子烟含有香精 "隐形杀手",挥发性成分近30种,其中90%是丙二醇、甘油或两者的混合物,丙二醇是公认的安全食品添加剂,但 "可食用不等于可吸入"!吸入丙二醇会在短时间内刺激呼吸道,长期反复吸入对人体的影响尚不清楚。由于电子烟设备的快速加热,在此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名为丙烯醛的剧毒分子。

此外,电子烟烟具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和其他对人体有毒的化学物质。如果生产不规范,烟液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也容易超标。

04科学戒烟有益健康

在医院的戒烟门诊中,通常通过烟瘾自测表等方式来评估烟草依赖程度。先测量尼古丁的依赖程度,然后预测烟瘾的程度。

对于轻度吸烟者,可采用逐步减量的方法,也可采用尼古丁替代疗法、尝试尼古丁口香糖等;

对于中重度吸烟者,鼓励采用戒烟药物辅助应用;

对于重度烟瘾者,还需要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韩淑华说,烟瘾一般只有几分钟,坚持一下就过去了。转移注意力是对抗烟瘾的最好方法之一。

烟瘾犯了别慌,五招转移注意力:

1. 深呼吸15次;

2. 喝杯水

3. 散步或锻炼

4. 刷牙或洗脸

5. 与家人和朋友聊天。

编辑团队

策划、审核 程守勤

撰稿、编曲 王倩

校对 刘敏

制作:中大 医院 财经媒体中心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治疗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
推荐治疗
点击排行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