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通过吃粽子来谈谈胃癌,话题是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与患胃癌的风险是否有关。
碳水化合物是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供能物质,具有调节细胞活动的重要功能。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有:糖、谷物(如大米、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粱等)、水果(如甘蔗、甜瓜、西瓜、香蕉、葡萄等)、干果、干豆和根茎类蔬菜。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但膳食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膳食具有特殊重要性。
饮食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亚硝基化合物、高盐饮食、高盐饮食、不良饮食习惯(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进食过快、喜食烫食)等。
但是,有一项可能是原来的人没有注意到的,那就是高碳水化合物伴低蛋白食物的摄入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食用高糖淀粉类食物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精制谷物和淀粉类食物可能会通过影响循环中的葡萄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水平来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许多研究探讨了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与胃癌风险之间的关系。
然而,这些研究的结果存在争议。
一项包括 26 项研究、约 54 万名参与者的荟萃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与胃癌的发生并无明显关系。然而,根据性别和地理区域进行的进一步分组分析表明,在男性分组和亚洲人群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高与胃癌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意大利 EPIC 队列对癌症风险和膳食葡萄糖水平进行了前瞻性调查。经过平均 14.9 年的跟踪调查,在 45 148 名调查者中发现了 5 112 例癌症病例。结果发现,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与结肠癌和糖尿病相关癌症的风险增加有显著关系,但胃癌的风险反而降低了。
瑞典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调查了 61 433 名妇女的饮食、血糖生成负荷、总血糖生成指数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研究发现,膳食血糖生成负荷、总血糖生成指数和碳水化合物总摄入量与罹患胃癌的风险并无实质性关联。研究还指出,由于缺乏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因此无法根据这一潜在影响进行分层。
病例对照和队列调查的数据表明,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与胃癌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
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抗氧化剂,如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E,以及与抑制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维生素 C。
此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经常食用大蒜、醋、豆类和豆制品以及牛奶可以降低患胃癌的风险。
营养专家认为,由于碳水化合物的种类不同,我们应该谨慎选择。
对于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如喝牛奶、吃适量的水果很重要,但吃糖和其他甜味剂会对健康有害。
至于复合碳水化合物,应避免只摄入低纤维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和精制谷物,因为它们会被人体迅速转化为单糖。相反,我们应尽量多摄入纤维素含量高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豆类和全谷物,如风干水果、喝豆类汤、改吃全谷物面包、用黄米代替白米饭等,都会对我们的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