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骨转移的现状
赵辉教授 2020年,乳腺癌发病人数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也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骨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一项长期随访研究显示,I-IV期乳腺癌患者5年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2%、3.9%、10.1%和50.6%,这表明即使是早期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也在1.2%-10.1%之间。10 年的随访数据显示,I-IV 期乳腺癌的骨转移发生率几乎翻了一番,分别为 2.4%、6.5%、15.3% 和 61.4%。这表明,即使是早期患者,5-10 年后也有发生骨转移的风险,骨转移是晚期乳腺癌患者面临的一大挑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策略
赵辉教授 乳腺癌骨转移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此治疗方案以全身治疗为主。合理的局部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骨转移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时间。
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大幅提高,乳腺癌的治疗已跨入慢病管理时代,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我们曾收治过一位病史长达19年的乳腺癌患者,因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转诊至骨科、康复科、中医科,根据病史检查后才发现是乳腺癌脊柱转移患者,经评估后进行了手术治疗。一些乳腺癌患者由于生存时间较长,往往会忽视复查和随访的重要性,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乳腺癌诊疗和全程健康管理模式,更好地防治乳腺癌的伴随疾病,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骨修饰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赵辉教授: 目前,我们常用的骨修饰药物有双膦酸盐和新型靶向RANKL抑制剂desutumumab;其他辅助药物有鲑鱼降钙素、钙片等,还有一些靶向药物正在研究中,如卡博扎等。
此外,还有一些正在研究的靶向 药物,如 caboza。
ibtarget=_bla
kclass=i
fotextkey 卡博替尼对成骨性骨转移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值得关注。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更应该重视骨改善药物毒副作用的管理,从目前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双膦酸盐类药物应用超过20个月,颌骨坏死的发生率增加。有研究显示,双膦酸盐药物间隔2个月使用的疗效与每月使用的疗效一致,且颌骨坏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指南对于骨改善药物的使用时机推荐在确诊骨转移后早期使用,但使用时长并没有明确的具体建议,还是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自身的临床经验来选择。同时,应加强患者教育。目前,临床上认为大剂量、长疗程、牙槽骨创伤或牙周感染、长期应用类固醇类药物是下颌骨坏死的高危因素,因此建议患者在接受双膦酸盐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避免口腔外科手术治疗。
赵辉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
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上海主任医师
转移性骨肿瘤一体化诊疗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转移性骨肿瘤、肿瘤转移微环境、人工智能在医疗大数据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