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温柔的癌”——甲状腺癌!快来了解甲状腺癌更偏爱哪类女性

甲状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环境污染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同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被确诊患上甲状腺癌,对于这种疾病能否治愈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情况而定,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本专题详解了甲状腺癌更偏爱的几类女性,要引起重视。

  • 甲状腺癌三倍“偏爱”女性!中青年女性最容易“中招”了

    统计显示,近十余年来,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长了约 4.6 倍,目前甲状腺癌发病率为 7.7/10 万,其中女性发病率为8.28/10 万。2012年卫生部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甲状腺癌已上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三位,成为女性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肿瘤,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约是男性的3倍,尤其好发于30岁~59岁的中青年女性。专家指出,甲状腺癌与遗传、环境射线、高碘饮食、肥胖等因素均有关,其之所以“偏爱”中青年女性,主要与这一年龄段女性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较高有关,还与女性更容易受不良情绪和压力困扰有关。专家提醒,甲状腺癌比较“柔和”,发展慢,没有症状,半数患者都不知自己已患病。建议女性朋友平时要远离辐射,学会自查,定期体检,发现有甲状腺结节后应每年去医院复查,更年期女性更不要自行服用含雌激素保健品。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具有维持调节人体正常体温,促进体格智力生长发育,调节物质代谢,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等一系列作用。同时,甲状腺很“娇气”,甲状腺激素分泌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引发一系列全身症状,甚至是甲状腺癌。

    2000年以前,我国发病率前20位的女性恶性肿瘤还没有甲状腺癌。2012年卫生部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甲状腺癌已上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三位,成为女性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肿瘤,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约是男性的3倍。而最新版的“中国癌症地图”也显示,湖南省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成为危害湖南女性身体健康的“二号杀手”。

    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人数为67.9例/千人,其中小于30岁为6.1例/千人,30~44岁为20.5例/千人,45~59岁为27.8例/千人,60~74岁为11.3例/千人,大于或等于75岁为2.1例/千人,这说明甲状腺癌尤其好发于30岁~59岁的中青年女性。

    “其实,甲状腺癌不仅在全国各地高发,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它也是发病率增高最快的实体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介绍,从1989年到2013年,美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长5.33倍,2013年占女性恶性肿瘤的6%。2012年韩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甲状腺癌上升至女性癌症首位,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3.4%。

    甲状腺癌发病率为何激增

    根据医学分析,甲状腺疾病和甲状腺癌与遗传、环境射线、高碘饮食等因素均有关。“家里单位的电脑、ipaid、手机、电视等电离辐射,是公认的甲状腺癌高发原因。” 4月18日上午,在医院外一科副主任医师对中国妇女报记者介绍,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白俄罗斯甲状腺癌发病率急剧增加,更证实了辐射对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的影响。而相关研究也表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辐射剂量呈线性相关。辐射时间越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儿童青少年期由于疾病而进行的外部医疗照射,如胸腺、头颈部疾病等辐射暴露者,其甲状腺癌发病危险因素要高于未暴露者。

    “检查频度的增加和检查手段敏感性的提升,也是甲状腺癌患病率攀升的主要原因。”医生说,一方面,如今人们比以往更关注身体健康,每年例行的体检使得甲状腺疾病检出率较以前高;另一方面,以往诊断甲状腺疾病主要靠医生用手摸,很多甲状腺癌会被漏诊。现代甲状腺高频超声技术的使用,使得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占人群的20%~76%,而通过触诊的检出率只为3%~7%。经验丰富的超声诊断医生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正确率可以达到90%,最小的结节甚至只有2毫米大小。

    另有研究发现,肥胖也是甲状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高体质指数(BMI)会增加甲状腺癌的风险,特别是女性。一项欧洲等多地区联合研究也表明,BMI 每增加5kg/m,甲状腺癌发病风险男性增加 1.33 倍,女性增加 1.14 倍。

    甲状腺癌为何“偏爱”女性

    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分析,这与女性的心理性格特征、生理特征、遗传特征都有一定的关系。首先,女性更容易受情绪和生存压力困扰。不良情绪因素是甲亢的主要诱因,也是导致许多甲状腺病加重的重要因素,70%左右的甲亢患者发病前有精神刺激史。中医就有怒伤肝,思伤脾,气生百病的说法。此外,甲状腺癌患者中,许多人有家族史,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而且遗传女性的几率大于男性。

    有些地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女性甲状腺癌多发于35岁~45岁。医生解释,这主要与这一年龄段女性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高有关。如女性在怀孕期甲状腺激素需求量增大,有的人就会出现妊娠期甲状腺肿大;产后,甲状腺炎在临床也不少见;更年期后,26%左右的女性会出现甲减倾向。

    医院头颈肿瘤外科主任提醒,现在很多更年期女性靠服用雌激素保养品延缓衰老,这非常危险,可能诱发甲状腺癌,还可能会导致乳腺癌、中风等疾病的发生。临床来看,虽然女性甲状腺肿瘤发病多于男性,但发生在女性身上的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较低,而男性则恶性程度较高。

    补碘过量或不及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原料之一,国际上公认的碘研究成果发现,碘的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呈U字形关系,即碘的摄入量过低与过高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增加。但碘与甲状腺癌发生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争议。”医生介绍。

    国家规定,12月以内婴儿每天从膳食中获得的碘含量是50微克,2~6岁幼儿每日碘摄入量是90微克,7~12岁儿童每日碘摄入量是120克,12岁以上每日碘的膳食摄入量是150微克,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每天碘的膳食供给量应是200微克。医生解释,普通成人每日摄入150微克碘是合理的,但长期高碘摄入肯定不行,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不要吃得太咸,经常吃海带、贝类、鱼类等海鲜要适量减少盐的摄入量。”

    医生还建议,年轻女性在准备怀孕之前一定要查甲状腺功能。对于甲减或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由于长期口服甲状腺激素,在怀孕期、哺乳期应先到内分泌科找大夫综合评判甲状腺激素水平。

    如何判断甲状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

    医生指出,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否恶性标准主要看以下几条:

    ①是否单发结节:单发结节癌变几率高于多发结节,单发结节比如甲状腺腺瘤的癌变几率达到10%~30%,多发结节癌变几率可能仅1%~2%。

    ②结节性质、大小、形态:多质硬、固定、无痛的结节癌变几率较高;直径大于3~4cm以上的结节癌变率较高,尤其对于年龄小于15岁但结节大于1cm的患者应给予特别关注;如果结节是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一般都是良性的;如果结节不规整,比如是类山角形或类方形的,结节边界有些凸起的边,这样的结节需重点关注。

    ③回声:多数甲状腺癌是低回声。

    ④边界:结节跟正常组织分界是否清晰,如果分界清晰比较好;如果分界不清晰,这种情况要高度关注。

    ⑤血流:生长较快、血流丰富比血流不丰富要差。

    ⑥钙化:结节如果出现微小或沙粒化、点状的钙化时,要高度重视。

    ⑦对于良性结节,甲状腺激素治疗会起到抑制结节生长或缩小作用。如果用了足量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后,结节没有变化甚至变大,那么这个结节是甲状腺癌的风险较大。

    ⑧TSH(促甲状腺激素)升高者应警惕癌变。

    ⑨核素扫描为冷结节。甲状腺癌代谢非常缓慢,表现为冷结节,大概有10%的冷结节会是甲状腺癌。

    ⑩大样本病理切片可以最终明确结节良恶性及肿瘤转移灶。

  • 甲状腺癌能治愈吗?甲状腺癌治疗的成功率和方案选择

    甲状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环境污染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同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被确诊患上甲状腺癌。对于这种疾病,能否治愈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情况而定。

    在很多情况下,甲状腺癌是能够治愈的。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患者患的是甲状腺癌中的乳头状癌,该类型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因此,经过彻底的根治治疗后,患者是可以长期存活的。此外,早期发现的甲状腺滤泡癌和髓样癌也有治愈的可能性。

    然而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癌患者都能治愈。例如,如果是甲状腺滤泡癌和髓样癌中后期发现的情况,那么治愈的可能性就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肿瘤细胞已经扩散到其他部位,因此,根治治疗难度较大。如果患的是甲状腺未分化癌,那治愈的几率就更小了。这种类型的癌症的恶性程度非常高,且治疗难度极大。

    但是,不能治愈并不意味着没有治疗方法。对于这些患者,尽管存在治愈的可能性较小,但仍然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医生们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其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治疗的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地配合医生,采取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措施。例如:保持心情愉快、均衡饮食、适当的锻炼等。这些习惯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帮助患者更好地承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能否治愈并非绝对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那些早期发现且恶性程度不高的患者,基本上是可以根治的;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患者,尽管治愈的几率较低,但仍然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来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态度也是重要的因素。

  • 甲状腺癌“青睐”这类女性!身体如若有这些症状可要引起注意了

    随着甲状腺癌的患病人数增加,人们对于甲状腺癌的恐惧与日俱增,甚至谈之色变。根据临床调查发现,女性患甲状腺癌的几率比较高,通常该病的症状非常不明显,就算是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很多该病的的症状依然并不明显,通常很容易被人忽略,错过最佳就诊时期。

    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甲状腺癌

    1、反复咽部异物感,咽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临床调查中发现,有些早期甲状腺癌患者出现咽部异物感,反复检查咽喉部并未发现实质性病变。在排查中发现甲状腺肿块位于甲状腺的深部,经手术发现肿物压迫患者喉返神经,引发咽部异物感,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术后症状有改善。

    2、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癌发生后,通常身体不会出现特别的症状,若是短期内发现自己的颈部出现凸起的包块症状,就表示可能存在结节或者甲状腺癌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也可能同时存在。

    3、颈部多发肿大包块

    颈部甲状腺有时并不会出现明显的肿块,然而患者在没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突然出现颈部多发无痛性包块,应予以警惕存在甲状腺癌的可能性。

    4、气管症状

    当甲状腺癌的病情不断发展之后,会压迫器官引起呼吸困难,声音沙哑的改变,可能还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

    甲状腺癌能够提前进行预防吗

    1、定期体检:有利于发现甲状腺癌早期病变。对于甲状腺已经存在的肿物进行定期检查,关注肿物的变化。

    2、碘的摄入:缺碘还是过分摄取碘均可引发甲状腺功能发生改变,导致甲状腺增生而形成结节。

    3、甲状腺的良性病变:已确诊存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也要定期复检,因为可能同时存在隐性癌,注意定期复检监测。

    4、已明确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应定期检查甲状腺彩超。

    5、经常在放射性工作的人群: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好对身体的各项防护措施。

    6、心理调节:日常生活中并不会事事都顺利,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挑战。面临这种情况,建议尽量调节自己的情绪,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会有助于疾病的预防。

    不幸患上了甲状腺癌能够治疗吗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得了癌症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你得的是甲状腺癌。为什么有这样一句话呢?这是因为甲状腺癌很多都可以在早期被发现,同时治疗效果非常好;而即便是转移到淋巴结,目前5年生存率也可以达到100%;远处转移的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也有75%左右。

    大多数甲状腺癌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有的患者携带肿瘤生活数年后都没有症状。临床上的甲状腺癌有四种分别是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其中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最高,预后很差,而乳头状癌恶性程度低,预后很好,甚至一些微小癌是可以控制治疗的。

    总而言之,如果发现甲状腺结节,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如果确定是肿瘤要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另外如果选择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患者,术后一定要坚持随访,一旦出现肿瘤复发转移,医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 甲状腺癌到底是缺碘还是碘太多?看完你就知道正确答案了

    小张一早起来洗漱准备上班,从镜子看到自己的脖子变得又粗又大,于是就回想起小时候那位邻居,跟他症状很相似,都拥有“大脖子”症状。小张以为自己跟邻居的遭遇一样,是因为缺碘导致甲状腺肿大,做好了补碘的心理准备。为保险起见,小张还是选择先到医院去检查一下,被被查出甲状腺结节和甲亢。医生在诊断的时候,却没有建议小张补碘,还反其道而行之,让小张日常饮食尽量避免碘过量,还不能吃紫菜、海带等含碘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对此有疑惑:甲状腺出了问题不是都要补碘吗?

    其实这个想法是片面的,专家解释说,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在维持机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成人体内的碘总量为20-50mg,平均为30mg。也就是说,碘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甲状腺产生影响。而小张因为患有甲亢和甲状腺结节,限制碘的摄入量有利于尽快恢复甲状腺正常功能。

    一、碘摄入量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1、碘过低:长期缺碘会导致大脖子病、克汀病,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甚至会影响生育。

    2、碘过高:长期碘过量会容易诱发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甲亢、甲状腺炎、甲减,严重的甚至会增加甲状腺癌风险。

    3、碘可以促进生物氧化,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促进糖和脂肪代谢,调节水盐代谢,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增强酶的活力,促进生长发育等。

    体内碘异常,会产生一些常见症状,如颈部肿块、声音嘶哑、咳血、手脚麻木、亢奋等,很多患者在甲状腺亢进时不引起重视,仅仅靠饮食调整,这是不科学的,很容易诱发甲状腺癌。

    二、甲状腺癌的四大症状

    1、颈部肿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气管前或颈部正中出现质硬而高低不平的结节,并且结节不能随着吞咽而上下移动,随着病情的发展,肿块会越来越大,直至压迫气管,导致呼吸不畅,声音嘶哑。

    2、乏力消瘦,生理机能紊乱

    甲状腺是内分泌器官,有调节人体能量代谢,生产蛋白质,控制其他相关的酶以此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的功能。如果患了甲状腺癌,甲状腺的生理功能就会遭到破坏,使人体的代谢速度减慢,扰乱生理机能,从而出现疲惫感,精神状态极差。

    3、咳嗽不止

    如果没有感冒的迹象,却突然开始咳嗽不止,并伴有咳血的迹象,这有可能就是甲状腺癌转移到呼吸道,引发炎症。

    4、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

    甲状腺癌的种类多,其中,滤包癌就是其中一种。滤包癌的高发人群是40岁以上女性,会有不明原因的头痛症状出现。

    三、如何预防甲状腺癌呢

    首先,要控制碘成分的摄入量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因为碘成分的多少会对甲状腺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每日150微克碘是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摄入量,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则可以摄入250微克左右的碘。可以通过适当食用加碘盐和含碘量高的海带、紫菜等海产品,有助于补充人体生理所需成分,但切忌过量。

    其次,要保持体重,不能肥胖。肥胖会引发多种疾病,其中就是甲状腺腺癌的诱因。肥胖的人体内含有较多的胰岛素,会刺激甲状腺细胞增殖和转化。

    最后,要尽量避免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特别是婴幼儿。这是因为放射线照射或者接触放射性物质是导致甲状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所以,不要一听说甲状腺结节或者甲亢就盲目补碘,碘在身体内处于一个正常的值,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刚刚好就够了。

  • 当甲状腺癌遇上妊娠怎么办?附孕前、孕中发现甲状腺癌的处理方法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不足人类肿瘤总数的 1%。在孕妇中的患病率为14.4/10万。甲状腺癌手术后TSH抑制疗法的血清TSH控制目标为:高危0.1miu ,中危0.1~0.5miu/l,低危0.5-2.0miu/l。=""0.1miu,若低危甲癌未接受放射碘清甲,或者甲状腺球蛋白可以检测到者,控制目标是TSH 0.1~0.5mIU/L。

    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血HCG、肾脏灌注及清除率均有明显的增加,这些均对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妊娠前后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相较于非妊娠人群有一定的不同之处。

    孕前诊断甲状腺癌如何处理

    甲状腺癌患者妊娠前行 I131治疗对妊娠结局和后代都没有危险,不过应该在治疗6个月以后再选择怀孕,因为此时L-T4的替代量已经稳定。

    甲状腺癌患者怀孕后要维持既定的TSH抑制目标。对于已经手术后的甲状腺癌患者,妊娠后的主要困难是保持妊娠前的抑制水平,防止出现甲减,具体方案为:

    孕1-3月 替代加9% ;

    4-6月加21%;

    7-9月加26%。

    定期检测血清TSH,每4w一次,直到妊娠20w。

    孕中诊断甲状腺癌如何处理

    妊娠期间可做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如果考虑甲状腺结节良性的可能性大,可以推延在产后进行处理。

    妊娠期可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如果没有肿瘤迅速增长或者淋巴转移,不提倡L-T4抑制治疗。

    因为妊娠期间分化型甲癌的预后和未妊娠者相似,因此妊娠期间分化型甲癌的手术可推迟至产后进行。对于暂不手术的这些患者;每3个月复查B超以检测肿瘤的增长速度;给予L-T4抑制治疗,治疗目标是控制血清TSH在0.1-1.5mIU/L。

    如果甲状腺癌在妊娠前半期持续增大,或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推荐手术治疗。手术的时机应当选择在孕4-6月,此时手术母亲和胎儿风险减小。

    在甲状腺癌未能完成控制的患者中,血清TSH应保持低于0.1 mIU/L;在甲状腺癌已得到控制但仍高风险的患者中,TSH水平应当抑制在0.1-0.5 mIU/L;甲状腺癌控制并为低风险的患者,TSH控制在0.3-1.5 mIU/L。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百科推荐

问答推荐

治疗推荐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