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肝癌的危害!科学有效预防和治疗肝癌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危害十分严重,正视危害科学对待才是我们对待疾病的正确态度,现在医疗科技发展迅速,许多以前难以治愈的疾病都有了治愈的可能,所以一定要坚定信心。

  • 解析肝癌的3个转移途径!肝癌有遗传基因吗

    临床上肝癌一般较少发生邻近脏器的直接浸润,但也可见于直接蔓延、浸润至邻近组织器官,如肝脏邻近器官膈、胃、胆囊、结肠和胰腺等。肝癌主要通过淋巴道、血行、种植等方式进行转移。

    解析肝癌的3个转移途径

    1、血行转移

    肝内血行转移是发生最早、最常见的一种转移方式,可侵犯门静脉并形成癌栓。癌栓脱落在肝内可引起多发性转移病灶,门静脉主干癌栓阻塞可引起顽固性腹水和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肝癌细胞侵犯肝静脉后即可进入体循环,发生肝外转移,以肺转移率最高,还可通过血行,转移至全身各部,以肾上腺、骨、肾、脑等器官较为常见。肝细胞型肝癌以血行转移多见。

    2、淋巴转移

    淋巴系统遍布全身,是肝外转移的首选通道。肝癌可转移至锁骨上、主动脉旁、胰、脾等处的淋巴结,胆管细胞型肝癌转移以淋巴转移居多。

    3、种植转移

    种植转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临床见于如种植于腹膜后形成血性腹水,女性则可伴有卵巢转移癌。

    肝癌有遗传基因吗

    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可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更何况我国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的肝癌患者都来自乙肝。特别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其后代发生肝癌几率较高。

    因此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1次全面的肝脏检查,如肝功能全项、B超等。如果查出同样患有乙肝,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等;如果没有乙肝病患,要在日常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大加注意,以防其向癌变方向发展。

    肝癌患者的子女要管好“嘴”:不吃臭豆腐、发酵酸菜、豆腐乳等霉腐食物;不吃发芽的土豆等;不吃油炸食物,同时要戒酒;不要乱服用药物或是保健品。另有研究表明,肝癌患者缺乏微量元素硒,因此缺硒也是诱发肝癌的因素之一。肝癌患者的子女可适当补充硒类药物,一般是1片50毫克,1天补100毫克,但不要随意吃含硒的保健品。

    还有就是提醒肝癌患者的子女,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消瘦、肝区(即右侧肋下)疼痛、眼周围发黑、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排查肝癌,特别是身上黑痣突然增多时,不排除肝癌的可能,大家要留意观察。

  • 原发肝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介绍!附肝癌并发症的处理

    有时候,某些肝癌患者其实非常想了解一下自己的病到了什么程度,担心自己的病情是不是有进一步的恶化。其实,基本上没有通过医学仪器的检测,患者本身是很难判断自己的病情的。但有人也会说可以看病人的脸色,可是这都不是科学的方法,因此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肝癌的知识,我们也为人们讲述一下肝癌的常见科学的诊断方法。

    原发肝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介绍

    1、超声检查对诊断很有价值

    超声下可显示肿瘤占位性病变的形状和大小,对肝脏肿瘤性疾病的。

    2、甲胎球蛋白检简单实用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甲胎球蛋白来确诊原发性肝癌方法简单实用,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肝癌伴肝炎的患者血液中会检测到甲胎球蛋白,但不是所有的肝癌患者都会检测到甲胎球蛋白。因此,只通过这一种方式尚不能确诊。

    3、CT检查是常见的诊断方法

    CT检查可以清楚的显示出肿瘤的大小和形态、数目以及边界情况。

    除了肝细胞性肝癌之外,引起甲胎蛋白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炎。这是由于部分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再生过程中,会产生甲胎蛋白,这种甲胎蛋白升高是暂时性的,待肝炎活动停止,肝功能恢复正常后,甲胎蛋白会恢复到正常范围。

    肝癌并发症的处理

    (1)自发性破裂出血

    1)肝包膜下出血:安静卧床,限制活动,腹带加压,止血药应用。

    2)腹腔内出血:保守治疗同上、或手术。

    (2)消化道出血 一般急救,积极补充血容量,同时可适当应用脉通扩容。

    1) 止血药物:云南白药0. 5 - 1.0 g 口服,4 PC/d; 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口服;凝血酶200 -500 U +盐水10 ml 口服;巴曲酶(甘利欣)静脉或肌内注射1 KU,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环酸(止血芳)酸、6氨基己酸、卡巴克络(安络血)。

    2) 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Hz 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或法莫替丁20 -40 mg;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 mg,2PC/d。

    3)降低门静脉压力:血管加压素、垂体后叶索、生长抑制素、奥曲肽(善得定)0.1单位静脉注射后以25 yg/h维持静脉点滴,施他宁0.25 mg静脉注射后以0.25 mg,持续静脉点滴。

    4)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

    5) 胃镜下:注入止血剂、硬化剂。

    (3)黄疽:压迫肝外胆管者可做局部外放疗。

    (4)肝性脑病

    1)消除各种诱因,禁用吗啡、哌替啶(度冷丁)、副醛、水合氯醛及速效巴比妥类药物,预防感染,消化道出血点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半衡矢调着,避免大量便用利尿剂租放腹水。

    2) 减少肠内氨的形成和吸收,昏迷期间禁食,控制蛋白摄入量,20-40 g/d,胃管内注入新霉素2 ~4 g/d,抑制肠内细菌生成,胃管内汪入乳果糖20 -60 g/d,使肠内变酸性,减少氨的吸收,亦可予食醋灌肠。

    3)清除血氨: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或精氨酸。

    4)纠正血中氨基酸代谢平衡失调,静脉点滴以支链氨基酸为主的氨基酸混合液加六合氨基酸。

  • 肝癌的危害真的有很多!正视危害,科学对待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危害十分严重。正视危害,科学对待。才是我们对待疾病的正确态度。现在,医疗科技发展迅速,许多以前难以治愈的疾病都有了治愈的可能,所以一定要坚定信心。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下肝癌的危害有哪些。

    患肝癌都有哪些危害

    1、抵抗能力下降:肝癌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消化系统症状,患者会出现厌食纳差、消化不良、身体消瘦、体能下降、抵抗能力与免疫能力下降等严重问题,这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形式的感染,从而使得其治疗变得更加麻烦。

    2、引起腹痛:肝癌会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腹痛,肝癌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或者间歇性的肝区疼痛,其性质一般都表现为钝痛、胀痛,而一旦出现癌结节破裂则经常会引起急性腹痛,并且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这会导致患者血压降低,甚至出现休克,导致死亡。

    3、下肢水肿:肝癌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腹水症状,而患者的腹水又会压迫下肢静脉与淋巴,导致下肢静脉与淋巴回流不畅,从而出现下肢水肿。其中比较轻者一般都表现为踝部的水肿,而比较严重者则会蔓延到整个下肢。

    4、出血倾向:肝癌还会导致患者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出血倾向,患者会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问题,而比较严重还会导致出现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肝癌患者病发身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5、血性胸腹水膈面肝癌可直接浸润或经血流或淋巴转移引起血性胸水,常见于右侧。

    6、继发感染因癌肿长期的消耗,抵抗力减弱,尤其在放射和化学治疗后血白细胞下降者,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真菌感染等。

    7、肝癌结节破裂出血肝癌组织坏死、液化可致自发破裂或因外力而破裂。如限于包膜下可有争骤疼痛,肝迅速增大;若破入腹腔引起急腹痛,腹膜刺激征,严重者可致血性休克或死亡。轻者经数天出血停止,疼痛渐减轻。

    8、消化道出血合并肝硬化或门静脉、肝静脉癌栓者可因门静脉高压而引起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可因胃肠粘膜糜烂、凝血机制障碍等而出血。

    入腹腔产生急性疼痛及腹膜刺激征,严重者可致出血性休克和死亡,轻者经数天后出血停止,出现血性腹水。

    9、继发感染:肝癌晚期并发症的出现因长期消耗,抵抗力低下,经放疗或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而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真菌感染等。4、肝性脑病:约1/3病人因此死亡。

    病魔对人的折磨是痛苦的,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场灾难。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远离吸烟与饮酒,加强身体锻炼,注意饮食结构,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远离病魔,享受美好的生活。

  • 肝癌中药药方有哪些?早期肝癌患者寿命有多久

    生活之中很多人都是容易患上肝癌这种疾病,这也是一种在女性群体之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而且也是一种在发病早期症状很不明显的疾病,很多时候发现患病的时候都到了中晚期,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治疗肝癌的中药方法都有什么呢?

    肝癌中药药方有哪些

    治疗肝癌中药方1、大柴胡汤加味:柴胡6g,黄芩3g,半夏4g,芍药3g,枳实2g,大黄2g,大枣3g,生姜5g,玫瑰花3g,水煎服。

    治疗肝癌中药方2、逍遥散:柴胡10g,陈皮10g,三棱10g,苍术10g,红花10g,臼术15g,茨苓15g,臼芍15g,莪术18g,丹参20g,郁金20g,甘草3g、,水煎服。

    治疗肝癌中药方3、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0g,黄芩10g,人参3g,半夏5g,甘草3g,生姜3g,三白草15g,香橡皮9g,水煎服。

    治疗肝癌中药方4、大黄土鳖虫丸:大黄300g,黄芩60g,甘草90g,桃仁60g(去皮),杏仁60g(去皮炒),芍药120g,生地黄30g,干漆30g,虻虫60g,水蛭60g,蛴螬60g共研细末,蜜炼为丸,重3g,日服2~3次,每次1~2丸,体弱及恶液质者慎用。

    治疗肝癌中药方5、肝癌白术汤:生白术15g,泽漆12g,神曲9g,桂心6g,防风15g,猪苓15g,茵陈30g,乌药9g,广木香6g,郁金12g,香附12g,延胡索9g,水煎服。

    总之,上述主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治疗肝癌的中药方法,其实若是在生活之中不幸的患上肝癌这种疾病的话,一定要积极的重视起来,及时的治疗对于疾病的有效康复是非常的有作用的,另外就是在治疗期间一定要保持好的饮食习惯。

    早期肝癌患者寿命有多久

    对于肝癌早期的患者来说如果能够很好的调理自己的心情,加强身体的锻炼,不但对肝癌的治疗有辅助作用,同时对肝癌患者的身存时间也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在今天的领床上发现,肝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等恶性肿瘤,肝癌初期一般症状并不明显,那么,如果确诊肝癌早期能活多久?

    肝癌早期能活多久关键在于有没有进行及时、恰当的治疗。一般来讲,早期肝癌的癌肿较小,发生血管侵犯和转移扩散的几率较小。若患者身体能够忍受手术带来的副作用,多采用手术切除。但由于手术后极可能残留癌细胞,因此肝癌术后应积极持续治疗。但多数患者的身体较虚弱不适于应用放化疗等毒副作用较大的治疗手段,可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既可有效杀灭术后残留癌细胞,又可调节患者的机体免疫,促进患者术后的身体恢复。

    其实无论是哪种疾病的治疗,首先人的心病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抑制肝癌的恶化是有很好的帮助。因为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当发现时往往都到了晚期。因为到了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而导致治愈率较低,所以要做到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肝癌通过合理的治疗,长期生存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因此,早期肝癌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以求取得理想的疗效,早日摆脱病魔。

  • 低分化肝癌发病原因分析!附肝癌转移扩散的危害

    如今,患肝癌的人群越来越多,此病的病因比较多,但是具体到每一位患者,病因是颇多的。有些患者是因为免疫状态的原因,而其他患者则有可能是因为基因遗传或者是长期接触致癌物质有关,如农药、酒精、黄曲霉素等。

    低分化肝癌发病原因分析

    1、免疫状态

    有些学者认为肝癌病人的血浆中会产生一些封闭因子,可起到抑制细胞免疫,并阻止免疫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并且已经经过证明,人体中的甲胎蛋白,也就是AFP,可以抑制巨噬以及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

    2、基因突变

    最近几年,有不少人认为,引起肝癌病因的与环境产生的突变原以及某些病毒激发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分裂反应途径的活化,导致了细胞基因易位、点突变,是帮助癌迅速细胞增殖的因素。

    3、化学致癌物质

    某些化学致癌物质中引起肝癌病因的有N-亚硝基化合物,并且是占有主要的地位,如亚硝胺等。而且有机农药,长期酗酒,以及黄樟素等均是肝癌的发病因素,所以建议大家,为了身体的健康少喝点酒避免食用霉变的食物。

    4、其他因素

    如果大家的日常饮食营养过剩,或者是长期营养缺乏,尤其是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B1。寄生虫感染和血色病也会引起病变,诱发肝癌,基因遗传均是诱发肝癌的病因。因此,这类肝癌的高危人群应该是重视起体检,及时发现病变。

    肝癌转移扩散的危害

    1、上消化道出血:占原发性肝癌的死因的百分之15。因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或门静脉、肝静脉癌栓导致食管下段静脉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发生呕血或黑便,也可因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凝血功能而广泛出血。

    2、肝区疼痛:肝区疼痛有时为肝癌的首发症状,刻印肿瘤增大使肝包膜张力增加,或癌结节包膜小破裂,或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引起,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呼吸时加重的肝痛和急腹痛。

    3、癌结节破裂出血:百分之10左右原发性肝癌可发生癌结节破裂,癌组织因坏死、软化可自发破裂或因外力冲击而破裂。如破裂出血限于薄膜下可产生急骤疼痛、肝迅速增大;也可破入腹腔产生急性疼痛及腹膜刺激征,严重者可致出血性休克和死亡,轻者经数天后出血停止,出现血性腹水。

    4、消化道症状:包括纳差、腹胀、腹泻、恶心等。其中常见的有腹胀和纳差。比如胃纳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缺乏性特异性而被忽视。

    5、继发感染:肝癌晚期并发症的出现因长期消耗,抵抗力低下,经放疗或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而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真菌感染等。

    6、发热,恶肿压迫或侵犯胆管可并发胆道感染。转移灶症状,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咯血,胸转移可引起胸痛和血性胸水等症状。黄疸多为晚期表现,除肿瘤压迫肝胆管外,还可合并肝细胞性黄疸,亦可因胆管癌栓引起。出血倾向,由于有肝病背景,可出现牙龈出血或鼻出血。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百科推荐

问答推荐

治疗推荐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