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解析胆囊癌不同时期的症状!预防胆囊癌要做好什么措施

胆囊癌是源发于胆囊的恶性肿瘤,发病时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并存,容易被患者忽视,造成误诊漏诊现象,最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到晚期,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早了解胆囊癌的症状表现,对患者病情的治疗意义重大!

  • 胆囊癌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胆囊癌的发病率高吗

    每种疾病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些特定的因素存在,而这些因素能够直接引发疾病的入侵。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胆囊癌。这也是人们生活中会遇到也很危险的一种疾病,人们往往对癌症充满恐惧,下面介绍一下胆囊癌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胆囊癌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40岁以上症状明显的胆囊炎,胆囊结石,特别是结石直径大于3cm,胆囊壁明显增厚萎缩,或“瓷化”者,应切除胆囊,曾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坏死而行胆囊造瘘者,若无禁忌,应争取早期切除胆囊;胆囊良性肿瘤如腺瘤,腺肌瘤应定期检查或及时切除胆囊,对于有胆囊管畸形,胰胆管汇合异常,先天性胆管扩展,长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者,应定期观察胆囊的改变,对每一例的切除胆囊,关腹前都应该剖开检查,必要时作冷冻切片检查,及时发现早期胆囊癌。

    胆囊癌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一般治疗包括全身支持,补充营养,增加饮食,症状发生与饮食有关时,可进低脂肪饮食。止痛与一般治疗相同,如疼痛不易缓解时,可给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或用吗啡类药物。对于无法根治的晚期病例,手术原则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晚期胆囊癌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癌肿侵犯胆道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手术应尽量考虑作内引流。内引流的方法有胆管空肠吻合术,架桥内引流术等。对于全身情况极差的病例,也可行置管外引流术。目前在胆道外科记忆合金支架已得到成功应用,对于胆管梗阻者,术中安置支架支撑胆管,可使胆汁得到引流。

    胆囊癌的发病率高吗

    一般情况下,胆囊癌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具体分析如下:

    胆囊癌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占首位,其它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较长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内教科书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

    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胆囊癌与胆石症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内资料有20%~82%合并胆石症,国外为 54%~100%。发现不仅胆囊癌患者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而且发现在3个5年中,胆囊癌占同期胆道疾病的百分比由1.64%上升到2.28%及2.08%。全国各地胆囊癌发病情况不尽相同,占胆道疾患的比例也从0.96%~4.9%。通过以上的介绍,会发现胆囊癌患者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并且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因而应该重视胆囊癌的预防。

  • 一文探知胆囊癌早期、中期以及晚期的临床症状!速看

    胆囊癌患者各个时期的症状表现都是什么样的?胆囊癌是源发于胆囊的恶性肿瘤,发病时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并存,容易被患者忽视,造成误诊漏诊现象,最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到晚期,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早了解胆囊癌的症状表现,对患者病情的治疗意义重大!

    一文探知胆囊癌早期、中期以及晚期的临床症状

    胆囊癌早期症状表现:

    1、胆囊癌患者早期大部分没有明显症状,因此较难发现。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出现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有些患者疼痛为间歇性或者持续性,还有些患者疼痛为钝痛或绞痛,并且进行性加重。患者腹痛时可牵扯到右肩、背、胸等处,有时与胆石病较难区别。

    2、胆囊癌患者早期除了出现腹痛症状外,还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患者逐渐消瘦,有时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

    胆囊癌中期症状表现:

    1、胆囊癌患者中期可出现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胃纳减退、黄疸等症状表现。

    2、患者临床上发生的腹痛与结石性胆囊炎较为相似,这是因为大部分患者都伴有胆囊结石。在后期,则变成持续性钝痛。

    胆囊癌晚期症状表现:

    1、肝肿大:癌灶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或肝总管时,肝脏会出现肿大。

    2、脾肿大:胆囊癌晚期出现胆汁性肝硬化而同时有门脉高压时可出现脾脏肿大或腹壁静脉曲张等。

    3、皮肤、巩膜黄染:这是胆囊癌最突出的体征,巩膜黄染一般出现在病变早期,但随着胆囊癌患者病情发展,阻塞情况的加重即可出现皮肤黄染,甚者皮肤可呈黄绿色,提示胆管阻塞情况严重。

    4、胆囊肿大:对判断肿瘤部位有帮助,一般上段胆管癌胆囊肿大不明显,中段胆囊癌在体检时可扪及肿大胆囊,而下段胆管癌则可扪及较显着的胆囊。

    5、右上腹包块:右上腹可触及较为光滑肿大的胆囊,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时,移动性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时,可触及到几个肿块,有时触到肿大的肝脏、十二指肠梗阻的包块等。

    6、黄疸是晚期胆囊癌症状,表现在粘膜、皮肤黄染,黄染较重,多为阻塞性,一旦黄疸出现,病变多已到了晚期。

    7、胆囊癌晚期除了发生并发症外,还容易发生转移扩散症状,最常见的转移扩散为肝脏转移。

  • 检查胆囊癌去哪个科?胆囊癌需要检查什么项目

    胆囊癌发生在我们身边是很正常的事,虽然说它发生的几率不是很大,不过还是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的,胆囊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那么检查胆囊癌去哪个科呢?具体的检查项目都有哪些呢?

    检查胆囊癌去哪个科

    1、B超声检查

    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是首选检查方法。内镜超声用高频率探头仅隔着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明显提高胆囊癌的检出率,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

    2、CT扫描

    CT扫描对胆囊癌的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

    1.壁厚型 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

    2.结节型 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胆囊腔存在;

    3.实变型 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如果肿瘤侵犯肝脏或肝门胰头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一般这些检查要在肿瘤科。

    胆囊癌需要检查什么项目

    1、CT扫描:CT扫描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超声检查。但对于已经超声检查发现高度可疑胆囊癌的患者,增强的CT检查是有必要的。胆囊癌的CT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①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②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腔内。③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在增强扫描时一般均可见到病变组织有丰富的血供。如果肿瘤侵犯肝脏或有相关的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这是常见的胆囊癌的检查方法。

    2、核磁共振检查(MRI):MRI一般不做为胆囊癌的首选或者必要检查项目,只是在需要判定病变是否累及肝脏或者当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时可以考虑做MRI。这种胆囊癌的检查方法的准确率与CT相似,但具有无射线损伤的优点,可以多次重复检查。

    3、PET-CT:做为相对定性的检查项目,在排除急性胆囊炎的前提下,这种胆囊癌的检查有助于对胆囊占位性病变做出定性诊断,并有助于判定是否有胆囊以外的病变存在,但是价格较昂贵,而且当合并有急性胆囊炎时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所以一般不做为常规检查。

    4、超声检查: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其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为首选的胆囊癌的检查方法。随着仪器的不断换代,目前不但可以明确地观察到胆囊病变的大小,而且通过对病变组织血流的观察有助于判定是否有癌变的发生,并且可以观察到是否有明显的淋巴结转移及肝脏是否受累,有经验的检查者甚至可以判定病变累及到胆囊的哪一层。

  • 原发性胆囊癌遗传吗?附胆囊肿瘤可能引发的危害

    如今,胆囊癌并不罕见,并且逐年升高。60岁以上女性多发此病,在中国西北地区发病率较高。那么,胆囊癌真的会遗传给下一代吗?这是很多患者都会你关心的问题,为此,特别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原发性胆囊癌遗传吗

    它是从正常的细胞转化而来的。癌细胞的分裂难以控制,当人体细胞里的癌细胞数目超过100万个时就会产生癌症的一些症状。那么正常的细胞又是如何突变成癌细胞的呢?比如病毒、射线、化学物质,作用于细胞中的DNA,造成它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代谢发生变化,细胞增殖发生变化就成为癌细胞。DNA是遗传的基础物质,一旦DNA发生变化,那么就会传递到下一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胆囊癌是和遗传有关的。

    其次,父母的细胞发生癌变。当父、母亲生殖细胞里的DNA发生了癌变,他们子女身体里的所有细胞获得了这种改变了的遗传信息,就可能发生癌变,这是一种“遗传型”的癌。而体细胞的DNA在后天环境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癌细胞,那么由这个细胞分裂而生成的子细胞仍是癌细胞,它不会影响生殖细胞里的DNA的癌变,所以这种癌细胞不会遗传给子女,这就是“非遗传型”的癌。

    近年来,随着生物疗法的问世,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多细胞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各种生物制剂和生物技术手段,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癌能力,以达到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肿瘤术后配合生物治疗效果可有效抑制残癌,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即便是早期手术切除较完全的患者,也应进行一定的术后治疗措施,以抑制隐形癌细胞的复发、转移,同时加快患者体能的恢复。

    胆囊肿瘤可能引发的危害

    1、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结石有着密切关系,欧美国家胆囊癌病人合并胆囊结石达百分之五十二至一百,国内为百分之二十至六十二。从胆结石角度看,胆石症患者中有百分之一点五至六点二合并胆囊癌。还有研究显示,胆结石患者比无结石者的胆囊癌发病危险性增加4~5倍,胆结石发作年龄越早胆囊癌发病的危险越大;胆结石直径大于1cm者胆囊发病的危险性要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

    2、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癌有一定的关系,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癌往往合并存在。胆囊黏膜经化生、增生或息肉样变可演变成原位癌。有研究显示,胆囊不典型增生到晚期癌的进展时间大约为15年。

    3、胆囊腺瘤胆囊腺瘤分为乳头状腺瘤、管状腺瘤、管状乳头状腺瘤。胆囊腺瘤的特征多为有蒂、单发,目前已被公认为是胆囊癌前病变。一般认为其癌变率在10%左右。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肿瘤直径10mm以上者,癌变可能性大。

    4、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腺肌症是一种增生性疾病,主要以胆囊黏膜和肌层增生为特点,形成壁内憩室、囊肿等。过去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无癌变可能,但近年日本、法国等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基础上发生胆囊癌的报道。

    5、胆胰汇合部畸形胰-胆管汇合部畸形,即胰胆管合流为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关于胰管合流异常引起胆囊癌的机制,目前最合理的解释是胰液的返流。胰液引起胆囊癌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胆汁中卵磷酯被胰液中的磷酸酯A2水解产生脱脂酸卵磷酯,后者有损害细胞膜的作用,它积聚在胆囊壁内刺激胆囊上皮,使上皮细胞发生变性,非典型增生以致癌变。

    6、工业致癌物质动物实验显示氮甲苯、亚硝胺等可致胆囊癌的发生。

    7、女性激素美国第3次国家癌肿调查发现,每10万人口中每年胆囊癌的年龄校正发生率为男性1.1人,女性2.2人;而日本则为男性0.7人,女性1.5人。因此,有人推测这可能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8、其他胆囊癌的发生还与年龄有关,原发性胆囊癌多在50~70岁的中老年人中产生;体重超过正常的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可增加胆囊癌发生的危险性,有研究显示体重指数大于或等于24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 患胆囊癌能治愈吗?胆囊癌发病率高吗

    胆囊癌起病隐匿,缺乏具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也不具备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检查项目,特别是本身已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就更易误认为是结石引起的不适,而没有引起重视,到临床上发现或疑诊为胆囊癌时,往往已是晚期,因此对于胆囊癌预防重于治疗。

    患胆囊癌能治愈吗

    治疗小偏方一、耳针:取交感 、神门、肝、胆为主穴;出现休克者取涌泉、足三里、人中、十宣穴;或耳针取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等穴。

    治疗小偏方二、冰蟾皮穴位贴敷:用于止痛。药用鲜蟾皮(摘除时尽量不破坏毒腺)、冰片、大蒜(以独头蒜为佳)。

    方法:大蒜横切,用其截面涂擦痛点及胆俞穴,以蒜汁均匀一层为度,面积直径约5-6厘米。再将冰片研末,均匀地撒在蟾皮表面(每个蟾皮撒冰片1克左右),然后将冰蟾皮外敷于涂有蒜汁的部位,用纱布外敷,胶布固定,日2次。

    治疗小偏方三、对高龄患者胆囊癌广泛转移:正气虚损,阴液耗损,消瘦恶病质,倦怠乏力甚或卧床不起,午后低热,口干食少,黄疸晦暗,粪如陶土,尿赤,右肋下可触及肿块,舌红无苔,脉细数,治宜益气育阴,清化祛瘀。药用:太子参12克、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川石斛 12克、白术 10克、枳实10克、茵陈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见穿15克、地鳖虫10克、桃仁0克、赤芍12克、生大黄10克(后下)、广郁金10克。

    治疗小偏方四、胆囊癌疼痛剧烈者:采用穴位封闭疗法,用维生素B12500毫克、维生素B1100毫克、2%利多卡因3毫升混合,取足三里、阳陵泉穴封闭。

    胆囊癌发病率高吗

    一般情况下,胆囊癌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具体分析如下:

    胆囊癌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占首位,其它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较长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内教科书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

    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胆囊癌与胆石症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内资料有20%~82%合并胆石症,国外为 54%~100%。发现不仅胆囊癌患者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而且发现在3个5年中,胆囊癌占同期胆道疾病的百分比由1.64%上升到2.28%及2.08%。全国各地胆囊癌发病情况不尽相同,占胆道疾患的比例也从0.96%~4.9%。通过以上的介绍,会发现胆囊癌患者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并且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因而应该重视胆囊癌的预防。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百科推荐

问答推荐

治疗推荐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