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治疗后还会复发吗?解答骨髓炎的治疗原则

骨髓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当机体能力下降时,细菌可通过创伤、感染组织扩散、血液等途径传播骨组织,将在骨组织内大量生长及繁殖,导致白细胞过多聚集,造成骨组织坏死,诱发疾病的发生。但临床症状根据发病的时间不同,也会存在不一样的表现。

  • 急性骨髓炎的表现有哪些?骨髓炎手术风险大吗

    骨髓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当机体能力下降时,细菌可通过创伤、感染组织扩散、血液等途径传播骨组织,将在骨组织内大量生长及繁殖,导致白细胞过多聚集,造成骨组织坏死,诱发疾病的发生。但临床症状根据发病的时间不同,也会存在不一样的表现。

    急性骨髓炎的表现有哪些

    1、疼痛

    急性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骨质破坏伴或不伴继发骨质增生的炎症性疾病,患者会出现疼痛的情况,通常是非常剧烈的,尤其是在夜间或活动时。

    2、发热

    炎症因子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患者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

    3、肿胀

    感染部位可能会肿胀,触摸时可能感到发热和疼痛。

    4、肌肉无力

    由于骨髓炎会影响骨骼和肌肉,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的症状。

    5、精神状态改变

    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等精神状态的改变。

    骨髓炎手术风险大吗

    骨髓炎手术在临床上属于中等风险手术,具体风险大小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与手术方式等因素进行判断,不可一概而论。建议患者前往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1、一般风险:若患者的骨髓炎处于急性发作期,且炎症范围较大、骨质破坏较严重,此时需进行开放手术,进行彻底清创,并修复受损的骨质,同时需进行植骨治疗。手术风险主要来自于麻醉意外、手术创伤、术后感染等,由于麻醉意外引起过敏或死亡,手术创伤可能引起感染播散,而出现全身发热等症状。在全麻手术下进行开窗引流,或术后进行翻瓣处理,可能引起神经损伤,出现肢体运动障碍;

    2、中等风险:若患者的骨髓炎处于慢性期,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较轻,局部炎症范围较小。此时需行骨质修复手术,以恢复骨骼的正常结构。此时的手术风险主要来自于术后感染,可能引起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导致手术部位出现积液等情况,而神经损伤可能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表现为疼痛,严重时可能出现瘫痪等情况;

    3、高风险:若患者骨髓炎处于急性发作期,且炎症范围较大,骨质破坏严重。此时需大量使用甲强龙等药物进行冲击治疗,以控制炎症。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感染扩散,引起全身感染症状。在使用大量药物冲击后,可能引起肾脏损伤,出现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等情况;

    4、其他风险:若患者骨髓炎病变范围较大,可能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出现脑膜炎、肺炎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器官衰竭。此时需进行截肢手术,手术风险较大,且预后较差。

  • 颌骨骨髓炎治疗原则是什么?颌骨骨髓炎好发部位在哪

    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通常与导致颌骨骨髓炎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常见的能引起颌骨骨髓炎的类型有,单纯颌骨骨髓炎、牙源性颌骨骨髓炎,以及反复发作性的颌骨骨髓炎。

    颌骨骨髓炎治疗原则是什么

    1、单纯颌骨骨髓炎:对于局部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如果不适症状较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可以选择头孢类药物,如头孢孟多、头孢丙烯、头孢地尼、头孢米诺等,可以较好的杀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使颌骨骨髓炎的致病病菌被杀灭,从而治愈颌骨骨髓炎;

    2、牙源性颌骨骨髓炎:对于牙源性感染,导致颌骨骨髓炎的患者,要及时对牙齿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龋病、根尖周炎,以及牙髓炎,要在保留牙齿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进行根管治疗,通过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将根管内的炎症病灶去除。根尖区的炎症可通过氢氧化钙、氧化锌进行治疗,解决颌骨骨髓炎的问题。对于无法保留、反复发炎导致颌骨骨髓炎的患牙需要被拔除,并进行根尖搔刮术去除病因,治愈牙源性颌骨骨髓炎;

    3、反复发作的颌骨骨髓炎:对于反复发作的颌骨骨髓炎患者,要进行牙龈切开翻瓣术,病变区的颌骨进行颌骨截骨术,将炎症的颌骨进行切除,并且进行颌骨面整平搔刮术,再进行清颌骨、口腔颌面部的清创缝合术。后续给予头孢类药物治疗,联合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药物进行抗厌氧菌治疗,也可以给予注射用复方三维B(Ⅱ)等药物,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治愈颌骨骨髓炎。

    颌骨骨髓炎好发部位在哪

    颌骨骨髓炎好发部位是下颌骨。下颌骨髓炎多继发于下颌牙齿的根尖周炎、冠周炎,或者是上颌第一磨牙的根尖周炎。虽然这类疾病在口腔颌面部并不常见,但由于存在原发病灶,所以好发部位仍然是下颌骨。一般导致下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源主要是下颌牙齿的根尖周炎、冠周炎,以及上颌第一磨牙的根尖周炎。下颌骨骨髓炎一般比较凶险,需要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明确诊断。

    1、下颌骨根尖周炎:当下颌牙齿的根尖周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会蔓延到下颌骨骨膜,甚至是在骨皮质内侧造成骨坏死。骨坏死后骨髓炎则无法得到控制,而且由于下颌骨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如果骨皮质破坏的程度比较大,可能会造成上颌骨的骨髓炎。下颌骨根尖周炎一般比较严重,需要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全身抗生素的治疗,甚至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冠周炎:一般冠周炎的病因是下颌智齿的牙龈炎或者牙周炎,导致牙龈或者牙周袋内的细菌毒力比较大,引起牙龈或者牙周袋内的炎症,从而造成下颌骨骨髓炎的情况;

    3、上颌第一磨牙的根尖周炎:如果上颌第一磨牙患有根尖周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会蔓延到上颌第一磨牙的根尖周,造成根尖周的骨质吸收,甚至是出现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以及上颌窦炎等。当上颌第一磨牙出现根尖周炎时,需要及时进行根管治疗,如果是由于牙周炎导致的根尖周炎,则需要进行牙周治疗;

    4、其他:由于牙齿受到外伤,或本身牙齿龋坏比较严重,已经造成牙髓伤害,且没有及时治疗,则可能会造成下颌骨骨髓炎。

    建议患者平时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饭后要漱口,早晚要刷牙,刷牙的时候可以选择软毛牙刷,防止对牙齿造成伤害。另外建议适当运动,可以适当吃一些水果、蔬菜,如苹果、梨、白菜等,少吃甜食,如蛋糕、饮料等,避免对牙齿造成损害。

  • 骨髓炎的症状一览!治疗骨髓炎的口服药物有哪些

    骨髓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当机体能力下降时,细菌可通过创伤、感染组织扩散、血液等途径传播骨组织,将在骨组织内大量生长及繁殖,导致白细胞过多聚集,造成骨组织坏死,诱发疾病的发生。但临床症状根据发病的时间不同,也会存在不一样的表现。

    骨髓炎的症状

    1、发病比较急的骨髓炎称为急性骨髓炎,患者多表现为病变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同时伴有疲劳、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2、发病时间较长的超过三个月的骨髓炎称为慢性骨髓炎,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肢体变形等症状。

    骨髓炎的传播途径

    1、创伤性传播:致病菌可通过伤口侵入到体内的骨组织,从而引起骨髓炎。

    2、感染组织扩散:又被称为感染性传播,主要是通过邻近组织感染直接扩散到骨组织,引起相应部位的骨髓炎。

    3、血液传播:致病菌也可以由局部炎症通过血管扩散到骨组织诱发骨髓炎的发生,比如呼吸道及泌尿道等部位的炎症也可以引起骨髓炎。

    治疗骨髓炎的口服药物有哪些

    1、敏感的抗生素。在初期可以经验性地应用一些头孢类的抗生素。比如头孢曲松、头孢米诺等等。而随着疾病的治疗,要及时的使用分泌物或者是血培养的手段,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再选择相应的抗生素。

    2、使用消炎止痛药物,比如尼美舒利、双氯酚酸钠等非甾体类的药物。

    3、要适当补充钙制剂,常用的有迪巧。

    4、吃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或者是清利湿热的中成药物。常用的有跌打丸、云南白药胶囊、二妙丸等等。但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症状针对性的使用。另外,还可以口服一些中药汤剂。在使用之前要请中医师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之后对症下药,效果才比较好。

  • 慢性骨髓炎复发的几率有多大?慢性骨髓炎的护理要点

    慢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往往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畅时,才有全身症状表现,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目前,对大多数病例,通过妥善的计划治疗,短期内可以治愈。

    慢性骨髓炎复发的几率有多大

    目前慢性骨髓炎一般复发率在10%~50%左右,通常并没有确切的数据,要做好个人的保养工作,防止出现复发的情况。

    慢性骨髓炎患者恢复期间通常体质比较虚弱或是自身的免疫力较差,感染细菌或是病毒的情况下都可能会引起病情复发的几率,可能会导致病情出现再次发作情况,属于是正常的反应,具体的发病几率并没有固定的数值。通常需要保持合理的饮食和多锻炼身体,同时需要加强自身的保暖措施,有强壮骨骼和保养骨骼的功效,防止骨髓炎病情出现复发,可以降低复发的几率,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恢复期间要多吃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较高的食物,还可以通过慢跑或是快走等多种的方式锻炼身体,有利于强壮骨骼,有利于防止出现骨骼性的问题,对骨骼健康有较大好处。

    慢性骨髓炎的护理要点

    对于慢性骨髓炎,首先一定要注意加强患肢的护理,要积极的抬高患肢,避免过度下垂,能够有利于静脉回流,能够减少或者消除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还要限制患肢活动,可以使用外固定进行制动,以防止出现病理性骨折以及脱位,甚至关节畸形。同时还要严密的观察患肢的感觉,运动以及颜色变化,还要观察动脉搏动是否明显,还要积极的注意疼痛的程度以及有没有皮肤的压疮。

    另外还要积极的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能够促进肌肉和骨骼组织的恢复,防止关节僵硬以及足下垂。同时还要积极的注意加强优质蛋白质饮食,增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促进疾病的恢复。

  • 骨髓炎和骨膜炎的区别有哪些?附骨髓炎的药物治疗方法

    骨髓炎和骨膜炎的区别有引起原因不同、发病位置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并发症不同等方面,需要注意区分。

    骨髓炎和骨膜炎的区别有哪些

    1、引起原因不同:骨髓炎属于一种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可以通过血液扩散到骨骼当中,引起多种不适症状。骨膜炎主要是慢性劳损、运动损伤、肿瘤组织侵犯等因素导致。

    2、发病位置不同:骨髓炎比较常见的是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主要在下肢部位发病,位于骨髓腔、骨皮质浅部等位置,骨膜炎发病部位主要位于骨膜组织。

    3、症状不同:骨髓炎患者容易出现寒战、发热、疲劳、食欲不佳等症状,骨膜炎患者则容易出现胫骨疼痛、皮肤红肿、眼球向外突出等症状。

    4、治疗方法不同:骨髓炎患者代谢通常比较旺盛,患病后应补充足够营养,同时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骨膜炎患者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治疗。

    5、并发症不同:骨髓炎积极治疗后预后效果较好,但有可能会出现脏器功能受损、皮肤病变等并发症。骨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运动功能受到影响等并发症。

    无论是骨髓炎还是骨膜炎,病情严重时均有可能会对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确诊后应尽快配合医生治疗。

    骨髓炎的药物治疗方法

    骨髓炎分为急性的炎症、慢性的炎症,急性炎症可使用抗生素,慢性炎症可进行手术配合抗生素治疗。

    1、使用抗生素: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质破坏性炎症。急性骨髓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片等,两种抗生素可联合使用。此外,体温高于39.5℃可进行物理降温,例如冷敷,对于那些服用药物并大量出汗的人,应该注意是否有虚脱。同时,应及时擦洗和更换干净干燥的衣服和裤子,以避免感冒。

    2、手术加抗生素:慢性的骨髓炎,可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手术清除病灶,就是把有病变的那一部分组织切除。并取病灶组织,做细菌性培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局部和全身使用,例如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硫酸阿卡米星注射液等。

    骨髓炎,在日常有身体不适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以免耽误治疗,引起不良的反应。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百科推荐

问答推荐

治疗推荐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