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发病率非常高
吸烟是诱发肺癌的首要致癌因素。
然而,不吸烟并不能完全避免肺癌的发生
数据显示
新发肺癌患者中有 15 人不吸烟
将这些数据应用到中国
2015 年,中国新增肺癌病例 73.3 万例。
这相当于 15 万非吸烟者
换一组数据可能更有说服力
2015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男性吸烟率为 52.1%。
女性吸烟率仅为 2.7
当年,中国男性肺癌发病率为5.091亿人/年,中国女性肺癌发病率也高达2.241亿人/年。
而且近年来,非吸烟女性确诊为早期肺癌的比例越来越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要知道,戒烟并不能阻止肺癌的发生。
不吸烟该怎么办?
除了吸烟,还有什么呢?
其实,除了吸烟,肺癌还有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那就是环境污染。
环境中的污染物,通常以细颗粒物的形式存在,国际上统称为颗粒物,简称PM。
在这些细颗粒物中,只有直径为 2.5μm 的颗粒物才能有效地深入人体远端气道,沉积在肺泡区域,最终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重大损害。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 PM2.5。
空气动力学直径为 2.5μm 的细颗粒物。
研究发现,长期过量接触PM2.5会引发多种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甚至肺癌。
PM2.5 与肺癌
PM2.5与肺癌之间的关系已在多项大规模人口调查中得到证实。
最近在《科学
总
病毒
我
发表了一项研究,作者调用了中国 PM2.5 暴露和肺癌发病率的数据。
可以看出,PM2.5浓度较高的地区肺癌发病率也较高。
PM2.5升高对非吸烟者的影响
为了弄清PM2.5对非吸烟人群的具体影响,美国学者对80044名非吸烟者进行了筛查,获得了他们所在地区的PM2.5浓度数据,共有164名研究参与者在长达7.5年的随访期间患上了肺腺癌。
学者们发现,PM2.5浓度高的地区肺腺癌发病率更高;
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非吸烟者罹患肺腺癌的几率就会增加30%。
事实上,PM2.5 可能通过诱导 DNA 甲基化引发肺癌,而女性似乎对 PM2.5 更为敏感。
在室外,PM2.5 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煤烟燃烧,这两者都不是个人可以控制的。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大多数口罩无法抵御小至 2.5µg 的微粒。
那么,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
PM2.5对个人的已知影响
除了浓度,还有暴露时间
在现代社会中
每个人都有近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室外的PM2.5
但如果有办法降低
室内环境中的PM2.5水平
那么我们还是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
从而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室内PM2.5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方面,室外的PM2.5可以通过渗入建筑物进入室内。
另一方面是室内烟雾和吸烟行为。
研究发现,伴侣吸烟产生的二手烟会大大增加室内 PM2.5 的浓度。
在吸烟发生后的几分钟内,室内 PM2.5 会短暂上升到 400-1000 µgm3;
吸烟者卧室的 PM2.5 浓度明显高于非吸烟者卧室(61.2±24.4µgm3vs11.0±6.9µgm3)。
试想,如果家里有5个人吸烟而不通风,高浓度的PM2.5也会随之飙升,长此以往,无论是吸烟者还是吸二手烟者,"黑肺 "都在向你招手。
烟雾弥漫后,烟草残留物会在你家中的墙壁、地毯、家具、衣物甚至头发或皮肤等处 "沉淀",这些脏东西会让你的肺 "变黑"。"安家落户 "后,这些脏东西可以在家里待上大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让其他家庭成员陷入危险之中。
厨房是每天必待的地方。
厨房的油烟味
是很多爱美女性不愿进厨房的原因之一。
据研究表明,厨房的污染程度远远高于室外空气质量标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健康杀手。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为期四周的住宅空气质量测试,从每个受测厨房内外采集空气样本。
结果发现,使用煤气做饭的厨房内的二氧化氮含量是室外的三倍,远高于建议的室内空气质量值,灰尘(可被吸入肺部的固体颗粒)浓度也高于室外空气质量水平。
研究负责人维达-查里菲(Vida Charifi)教授说:"人们通常只关注室外空气质量,然而我们90%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却很少考虑室内空气是否受到污染。"
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等能源的使用会释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但这只是室内污染源之一。
因此,要减少室内 PM2.5,空气净化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使
室内 PM2.5 可在 3 小时内降低
从最初的 90 微克/立方米下降到 30-40 微克/立方米的水平
并长期稳定
物理指标方面
随着 PM2.5 的下降
血液中的炎症和血管扩张也有所减少:
减少血液炎症和血管扩张、
肺功能改善,血压下降,肺部炎症减轻
其中,白细胞介素 1b、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 6 的表达量一起下降。
而这些指标的持续升高早已被证实会诱发肺癌。
由于无处不在的废气和二手烟
是个人完全无法控制的
作为大多数不吸烟的女性
厨房油烟也是无法避免的
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为什么很多人即使不吸烟也会得肺癌?
这或许就是答案
本文由
廖红英,食道外科、胸外科主任医师
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导师
专业: 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20多年。廖医生是省首批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他曾被派往美国学习一年多,先后在美国梅奥诊所、安德森癌症中心、哈佛大学麻省综合医院、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学习,学习胸外科微创技术和肿瘤的综合治疗。
专业特长: 多年来潜心研究胸部肿瘤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擅长各种微创手术和胸部各种良恶性肿瘤,如肺癌、食管癌、肺转移瘤、肺结节、纵隔肿瘤等复杂疑难手术、 对气胸、肺疝、肺气肿、高龄、心肺功能低下等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及其他胸部良性疾病,如漏斗胸、食管疝、肺隔离等的围手术期处理有丰富经验。在治疗其他胸部良性疾病,如漏斗胸、食管裂孔疝、肺隔离、贲门失弛缓症、手汗症、支气管扩张、重症肌无力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肺癌、食管癌等胸部常见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近年来,他致力于寻找肺癌和食管癌的分子标志物和基因靶点,为开发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社会职务:兼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肿瘤协作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肺结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肺部肿瘤精准治疗专科联盟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学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学会副会长。 广东省肺脏管理学会肺结节与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微创外科学会胸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食管癌学组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研究会机器人与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时间:周三上午
感谢胸外科郑玉珍主任医师对本文的支持。
编辑:张元全 张源泉
审稿人 戴西安
审稿人 简文扬
审稿人: 简文扬 朱昌平
供稿人: 胸外科
蚊香的主要成分是杀虫剂,其潜在风险是否会导致肺癌?
至于经常闻蚊香会不会导致肺癌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蚊香与肺癌有直接关系。对于肺癌高危人群,比如有肺癌家族史、磨玻璃结节、长期吸烟、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或辐射等,生活中还是要注意一点,尽量少抽蚊香,购买时要看清楚菊粉含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有网友问,现在肺癌这么普遍,在家里经常闻蚊香会不会导致肺癌。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蚊子这类生物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猖獗,蚊香在超市里被更多人光顾。毕竟,肺癌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而蚊香中有毒物质的危害又取决于接触的量和时间。蚊香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4类对人体有
0评论2024-06-1494
肺癌标记物与基因检测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研究表明,驱动基因是导致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的 "罪魁祸首",靶向治疗就是针对这些驱动基因,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设计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近年来,肺癌的治疗提倡个体化治疗,即根据肺癌患者体内驱动基因的有无进行靶向治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药物靶向治疗。目前,常见的基因检测主要通过肿瘤组织活检来进行,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出现了通过检测血液中肿瘤细胞脱落的游离DNA来判断基因突变的新技术。靶向 药物 进入人体后,会选择性地与致癌位点结合,抑制致癌分子,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的情况下杀死肿瘤细胞。肺癌标志物是
0评论2024-06-1399
基线检查在肺癌患者治疗前的重要性
"对于术后辅助化疗无益的早期肺癌患者,我会建议在完善基线检查后进行定期随访。基线检查通常是指在开始新的肿瘤特异性治疗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影像学、器官功能和伴随疾病等。打个比方,如果这名患者术前没有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术后也没有进行相关检查,一段时间后在随访时发现了颅内转移灶,那么颅内转移灶是术前就存在还是新发生的就不清楚了。对于手术后患者来说,基线检查是未来随访时进行比较的基准。如果术前进行了头颅核磁共振成像,基线检查时可以不做。有些患者说:"我术前做了 PETCT,术后还需要做头颅核
0评论2024-06-12264
瞿晴医生科普:乳腺癌转移至肺是否等同于肺癌?
通过穿刺,我们可以获得相应的肿瘤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其显微表现,给出相应的病理诊断,判断是乳腺癌肺转移还是原发性肺癌,最后根据病理诊断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最后乳腺癌肺转移和原发性肺癌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肿瘤,在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之前,还是需要明确到底是哪一种类型。希望广大乳腺癌患者及家属通过本文能对乳腺癌肺转移和原发性肺肿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配合医生做好后续治疗,共同战胜疾病。如果明确是乳腺癌肺转移,则应根据原发肿瘤部位(即乳腺癌)进行相应的抗肿瘤治疗,而不是根据肺癌进行抗肿瘤治疗。即使同样是化
0评论2024-06-11197
全球首次记录:孕妇宫颈癌阴道分娩,新生儿暴露于癌细胞导致肺癌
但产后母亲宫颈病理活检提示宫颈腺癌,子宫切除2年后最终死亡,孩子直到6岁才确诊为肺癌,因此医生一开始并没有考虑母婴传播,直到孩子接受化疗+左肺全切治疗,病理样本送去二代测序,提示可能存在母婴传播。这种情况下肿瘤进展缓慢可能与所谓的 "同种免疫 "有关该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表示,基于宫颈癌 "母婴传播 "的发现,患有宫颈癌的准妈妈应该进行剖宫产,但多位美国专家对此并不认同,认为证据太少[2],而且坚持妊娠和分娩的宫颈癌患者并不多。母婴传播之所以被证实,是因为这对母子的肿瘤样本在二代测序、组织学检测、HPV筛查等
0评论2024-06-10156
酸奶或可降低肺癌发病风险:揭示其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
买酸奶,怎么选。酸奶不仅能抗癌。图片来源:JAMA Oncology 网站 美国医学会肿瘤学杂志》网站研究人员认为,肺癌风险降低可能与酸奶富含益生菌和膳食纤维具有益生特性有关。酸奶,怎么挑。图片来源:Pixabay 官方网站 Pixabay 官方网站酸奶+坚果,营养又健康原理:坚果富含蛋白质、油脂、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补充营养、预防疾病的功效。研究发现,多喝酸奶有助于促进体内铅的排出。
0评论2024-06-09108
肺癌治疗困难的因:专家解读
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也有明显提高"不要被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吓倒,近 15 年来,新发肺癌患者的分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临床确诊的肺癌患者中,70%-80% 为 I 期,预后良好。肺癌治疗中,手术仍是早期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可见,肺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但手术仍是早期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Ⅰ、Ⅱ期患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Ⅲ、Ⅳ期患者,手术治疗的意义相对较小,应综合放疗、化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肺癌的发病率上升是因为早期患者的检出率提高了,但相对于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0评论2024-06-0898
肺癌扩散转移速度的差异:小细胞肺癌扩散速度最快,腺癌次之
三分之二的患者会被发现处于广泛期,即已经扩散,即使是处于局限期的小细胞肺癌,经过积极治疗后,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在 3 年内扩散转移到脑、骨、肝、肾上腺等部位。对于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后约有20%-40%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几率更高。过去有统计显示,约有 60%-7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晚期,也就是说,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生扩散和转移。随着体检的普及和肺癌筛查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肺癌被早期发现,这些患者经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治愈的几率很
0评论2024-06-0776
吸烟与非吸烟者肺癌发病风险差异显著
众多学者跟进相关研究,证实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比例更高。中国医院员工的这项肺癌筛查研究挑战了我们的传统观念,即CT筛查的主要人群是所谓的 "高危 "人群--老年长期吸烟者。这项研究表明,在普通健康低危人群中,肺癌的发病率非常惊人,尤其显示出女性肺癌发病率高于男性,非吸烟者高于吸烟者。陈海泉教授团队在《Jour陈海泉教授团队在《胸部疾病杂志》(Journals of Thoracic Disease)上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中推测,这可能是由于低剂量螺旋CT筛查在中国的广泛推广,
0评论2024-06-06163
非小细胞肺癌可转小细胞肺癌!这类患者需高度关注
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耐药后,非小细胞肺癌转化为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法大多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Lee 等人发现,RB1 和 TP53target=_blakclass=ifotextkeyP53 同时发生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病理转化为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高出42.8倍。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7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58例患者在初次诊断肺癌时为非小细胞肺癌,在小细胞肺癌转化前接受过一次或多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因此,与其他表皮生长因子受
0评论2024-06-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