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治疗首页 治疗分类 切换频道

非小细胞肺癌可转小细胞肺癌!这类患者需高度关注

2024-06-05 08:16880

肺癌确诊后,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具体的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治疗方法和预后差别很大。

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以上,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小细胞肺癌患者人数不多,但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即使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兴起的情况下,其进展快、治疗方案有限、生存期短等特点也是非小细胞肺癌的 "噩梦"。

被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可能是幸运的,尤其是正在服用靶向药物的患者,因为他们虽然不幸患上癌症,但幸运的是病理类型相对较好。

但是,你知道吗,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界限并不是那么绝对,即使是非小细胞肺癌,在服用靶向药物的患者中也有可能转化为小细胞肺癌。也称为 "转化型小细胞肺癌"。

转化型SCLC(小细胞肺癌)在病理、分子特征、临床表现、药物易感性等方面与经典SCLC有相似之处,但不能完全归类为经典SCLC,可归类为SCLC的一个新亚型。

转化是如何发生的?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靶向疗法为主,但耐药性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几乎所有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最终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耐药性,其机制多种多样,其中大部分是发生了其他基因突变。

然而,约有5%-14%的患者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耐药,但却检测不到耐药突变,经过苦苦寻找原因,原来是病理形态由非小细胞肺癌转化为小细胞肺癌!

虽然大部分转化后的肿瘤组织仍带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已不再主导蛋白质的产生,因此作用于蛋白质的靶向药物也就失去了作用。

为什么靶向治疗耐药后会出现亚型转移?对此还没有准确的说法。

有人认为,在原发性腺癌中混入了一小部分小细胞肺癌,经过多次治疗和疾病进展后,小细胞肺癌转变为优势克隆;

还有人认为,小细胞肺癌和腺癌可能起源于共同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多能干细胞,或者至少有一部分小细胞肺癌起源于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阳性的腺癌。

笔者认为,小细胞肺癌进展快,生存期短,中位生存期约为 6 个月;而随后的研究表明,小细胞肺癌转化的中位时间为 17.8 个月。从时间上考虑,我个人更倾向于病理类型的转化!当然,这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澄清。

诊断后 1.5 年发生转化的预后较差

NicolasMarcoux发表在《JCO》上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约有3%至10%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NSCLC转化为小细胞肺癌。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7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58例患者在初次诊断肺癌时为非小细胞肺癌,在小细胞肺癌转化前接受过一次或多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其余9例患者为新发小细胞肺癌或混合组织学类型。

研究结果显示

小细胞肺癌转化的中位时间为 17.8 个月(95% CI:14.3 至 26.2);

肺癌确诊后的中位总生存期为 31.5 个月,而小细胞肺癌转化后的中位总生存期仅为 10.9 个月。

转化后患者对化疗的反应率很高,但有 17 名接受免疫疗法的患者对治疗没有反应。

此外,据报道发生小细胞肺癌转化的患者大多是不吸烟的女性,而且这类患者发生小细胞肺癌转化的时间更晚。

这部分患者尤其需要关注!

虽然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后转化为小细胞肺癌的情况很少见,但对于靶向药物耐药后新出现的大面积病灶,有必要进行第二次穿刺病理活检,以观察是否转化为小细胞肺癌。

Lee 等人发现,RB1 和 TP53target=_bla

kclass=i

fotextkeyP53 同时发生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病理转化为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高出42.8倍。

李研究了21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这些患者在治疗后转变为小细胞癌,并对其中4名患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病变进行了基因检测。研究发现,小细胞癌细胞和腺癌细胞的基因分化早在最初的靶向药物治疗之前就已发生;这些患者在还是腺癌时,RB1 和 TP53 基因就已完全失活。

RB1和TP53同时失活发生在肺腺癌中的概率为5%,与靶向治疗后小细胞肺癌转为腺癌的概率相似。

研究人员接着比较了210例肺癌组织中RB和TP53的失活情况,在发生转化的17例患者和未发生转化的58例患者中,初始腺癌状态下这两个基因同时失活的数量分别为14例和2例。除了这两个基因的失活情况外,经气孔对比组和非经气孔对比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与其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患者相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P53 和 RB1 这三种突变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小细胞肺癌转化,当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时,应高度怀疑小细胞肺癌转化。

小细胞肺癌转化后如何治疗?

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耐药后,非小细胞肺癌转化为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法大多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虽然大部分转化后的肿瘤组织仍带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已不再主导蛋白质的产生,因此作用于蛋白质的靶向药物失去了疗效。

对于广泛期SCLC的标准治疗,一线治疗主要是含铂双药化疗,主要有依托泊苷+顺铂卡铂、伊立替康+顺铂卡铂;

二线治疗是托泊替康;

此外还有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2019年3月18日,美国FDA批准阿替珠单抗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

关于转化型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在最近召开的2021年CSCO指南会议上也有了最新进展。

虽然非小细胞肺癌转化为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率很低,但谁又能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呢?

因此,对于那些转化为小细胞肺癌的高危人群,需要加强监测,在病情发展的早期,应及时进行组织病理吸收。当治疗过程中出现困难,多变效果不佳时,需要及时穿刺活检,看是否有非小细胞肺癌转化为小细胞肺癌,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TahreemA, etal.

gCa

cer,2018,122:220-223.

2.Baoqi

gChe

等人。

cetO

cology,Volume16,Issue7,2015,p.e309.

3.MatthewG,etal.

cetO

cology,Volume16,Issue4,2015,pp.e165-e172.

4.Ha

X,etal.NatCommu

.2014;5:3261.

来源:肺癌康复圈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蚊香的主要成分是杀虫剂,其潜在风险是否会导致肺癌?
至于经常闻蚊香会不会导致肺癌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蚊香与肺癌有直接关系。对于肺癌高危人群,比如有肺癌家族史、磨玻璃结节、长期吸烟、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或辐射等,生活中还是要注意一点,尽量少抽蚊香,购买时要看清楚菊粉含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有网友问,现在肺癌这么普遍,在家里经常闻蚊香会不会导致肺癌。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蚊子这类生物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猖獗,蚊香在超市里被更多人光顾。毕竟,肺癌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而蚊香中有毒物质的危害又取决于接触的量和时间。蚊香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4类对人体有

0评论2024-06-1494

肺癌标记物与基因检测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研究表明,驱动基因是导致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的 "罪魁祸首",靶向治疗就是针对这些驱动基因,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设计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近年来,肺癌的治疗提倡个体化治疗,即根据肺癌患者体内驱动基因的有无进行靶向治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药物靶向治疗。目前,常见的基因检测主要通过肿瘤组织活检来进行,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出现了通过检测血液中肿瘤细胞脱落的游离DNA来判断基因突变的新技术。靶向 药物 进入人体后,会选择性地与致癌位点结合,抑制致癌分子,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的情况下杀死肿瘤细胞。肺癌标志物是

0评论2024-06-1399

基线检查在肺癌患者治疗前的重要性
"对于术后辅助化疗无益的早期肺癌患者,我会建议在完善基线检查后进行定期随访。基线检查通常是指在开始新的肿瘤特异性治疗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影像学、器官功能和伴随疾病等。打个比方,如果这名患者术前没有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术后也没有进行相关检查,一段时间后在随访时发现了颅内转移灶,那么颅内转移灶是术前就存在还是新发生的就不清楚了。对于手术后患者来说,基线检查是未来随访时进行比较的基准。如果术前进行了头颅核磁共振成像,基线检查时可以不做。有些患者说:"我术前做了 PETCT,术后还需要做头颅核

0评论2024-06-12264

瞿晴医生科普:乳腺癌转移至肺是否等同于肺癌?
通过穿刺,我们可以获得相应的肿瘤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其显微表现,给出相应的病理诊断,判断是乳腺癌肺转移还是原发性肺癌,最后根据病理诊断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最后乳腺癌肺转移和原发性肺癌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肿瘤,在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之前,还是需要明确到底是哪一种类型。希望广大乳腺癌患者及家属通过本文能对乳腺癌肺转移和原发性肺肿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配合医生做好后续治疗,共同战胜疾病。如果明确是乳腺癌肺转移,则应根据原发肿瘤部位(即乳腺癌)进行相应的抗肿瘤治疗,而不是根据肺癌进行抗肿瘤治疗。即使同样是化

0评论2024-06-11197

全球首次记录:孕妇宫颈癌阴道分娩,新生儿暴露于癌细胞导致肺癌
但产后母亲宫颈病理活检提示宫颈腺癌,子宫切除2年后最终死亡,孩子直到6岁才确诊为肺癌,因此医生一开始并没有考虑母婴传播,直到孩子接受化疗+左肺全切治疗,病理样本送去二代测序,提示可能存在母婴传播。这种情况下肿瘤进展缓慢可能与所谓的 "同种免疫 "有关该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表示,基于宫颈癌 "母婴传播 "的发现,患有宫颈癌的准妈妈应该进行剖宫产,但多位美国专家对此并不认同,认为证据太少[2],而且坚持妊娠和分娩的宫颈癌患者并不多。母婴传播之所以被证实,是因为这对母子的肿瘤样本在二代测序、组织学检测、HPV筛查等

0评论2024-06-10156

酸奶或可降低肺癌发病风险:揭示其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
买酸奶,怎么选。酸奶不仅能抗癌。图片来源:JAMA Oncology 网站 美国医学会肿瘤学杂志》网站研究人员认为,肺癌风险降低可能与酸奶富含益生菌和膳食纤维具有益生特性有关。酸奶,怎么挑。图片来源:Pixabay 官方网站 Pixabay 官方网站酸奶+坚果,营养又健康原理:坚果富含蛋白质、油脂、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补充营养、预防疾病的功效。研究发现,多喝酸奶有助于促进体内铅的排出。

0评论2024-06-09108

肺癌治疗困难的因:专家解读
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也有明显提高"不要被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吓倒,近 15 年来,新发肺癌患者的分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临床确诊的肺癌患者中,70%-80% 为 I 期,预后良好。肺癌治疗中,手术仍是早期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可见,肺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但手术仍是早期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Ⅰ、Ⅱ期患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Ⅲ、Ⅳ期患者,手术治疗的意义相对较小,应综合放疗、化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肺癌的发病率上升是因为早期患者的检出率提高了,但相对于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0评论2024-06-0898

肺癌扩散转移速度的差异:小细胞肺癌扩散速度最快,腺癌次之
三分之二的患者会被发现处于广泛期,即已经扩散,即使是处于局限期的小细胞肺癌,经过积极治疗后,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在 3 年内扩散转移到脑、骨、肝、肾上腺等部位。对于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后约有20%-40%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几率更高。过去有统计显示,约有 60%-7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晚期,也就是说,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生扩散和转移。随着体检的普及和肺癌筛查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肺癌被早期发现,这些患者经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治愈的几率很

0评论2024-06-0776

吸烟与非吸烟者肺癌发病风险差异显著
众多学者跟进相关研究,证实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比例更高。中国医院员工的这项肺癌筛查研究挑战了我们的传统观念,即CT筛查的主要人群是所谓的 "高危 "人群--老年长期吸烟者。这项研究表明,在普通健康低危人群中,肺癌的发病率非常惊人,尤其显示出女性肺癌发病率高于男性,非吸烟者高于吸烟者。陈海泉教授团队在《Jour陈海泉教授团队在《胸部疾病杂志》(Journals of Thoracic Disease)上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中推测,这可能是由于低剂量螺旋CT筛查在中国的广泛推广,

0评论2024-06-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