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先生今年已经56岁了,已经有多年的吸烟习惯,尽管知道吸烟对身体有害,但总是戒不掉,最终还是放弃了。
但是,吸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所以老甄心理也是悬着一根弦,每年体检都格外注意胸部的检查,尤其是近几年,总有同事在体检中发现癌症,老甄不禁也担心起来。
前几天,单位进行了一次体检,报告发下来后,老甄首先翻到了胸透报告的最后一页,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肺部占位、肺癌可能。这下他慌了神,失去了理智,全家人商量怎么办,一时间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我想很多患者在刚发现肺癌时都有这样的经历,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吧~
保持冷静和镇定
当医生告诉你可能患上肺癌时,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恐慌。一定要保持冷静,这只是怀疑,还不是确诊。
过去,我朋友的父亲发现肺部结节,怀疑是肺癌。从那以后,他就茶饭不思,认为得了癌症也治不好,干脆停止治疗,拒绝进一步检查。
因为心里负担太重,他情绪低落,精神几乎崩溃。后来在全家人的劝说下去了医院,最后做的病理是肺部良性结节。
乐观的心态对整个治疗过程至关重要。
选择权威的医院和专科医生
不要轻信那些小广告、不明信息和非正规的医院,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治疗。患者及家属往往喜欢在初诊时采取 "多走多问 "的方式进行诊断,这是可以的,但建议选择一两个医院即可,因为选择性越多最后你越糊涂,越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两位医生在治疗方案上意见一致,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大问题。遵医嘱就可以了。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系列的检查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哪些检查是必须的?有些检查对人体的副作用会不会更大?我们继续往下看~。
拍完胸片有必要做肺部CT吗?
因为胸透是对胸腔内外各种组织器官的综合投照,包括胸壁软组织、骨骼、心脏、血管、肺、胸膜、膈肌等,所以非常有必要。某些胸壁软组织和骨骼结构可投射到肺野形成阴影,容易与病灶混淆,往往容易漏诊。
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X线胸片常无异常表现,而CT可清晰显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管腔内有结节等改变。
低剂量螺旋 CT 具有对人体辐射小、分辨率高等优点。美国国家肺部筛查试验将53454名重度吸烟者纳入随机对照研究,评估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的益处和风险,结果显示,与胸部放射摄影相比,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接受低剂量螺旋CT筛查后,肺癌相关死亡率降低了20%(95% CI 6.8~26.7 p=0.004)。
此处的高危人群是指年龄在55-74岁之间、吸烟>等于30包年、仍在吸烟或戒烟时间少于15年的人群(1类证据)。年龄≥50岁,吸烟≥20包年,且有一个额外的危险因素(2A级证据),危险因素包括氡暴露史、职业暴露史、恶性肿瘤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史,建议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如果想看清肿块与血管的关系,必要时还需要做肺增强CT。病理是诊断肺癌的金标准。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的父亲认为肺部结节是肺癌,但经病理检查排除了,可见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仅仅依靠影像学检查是不科学的。根据患者的一般状态和肺部肿块的位置,获取病理的方法有很多。
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痰筛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工具,如果痰标本的采集方法正确,通过一系列三份或更多的痰标本,可将中心型肺癌的诊断率提高到 80%,外周型肺癌的诊断率提高到 50%。
痰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可行的病理细胞学诊断方法,但由于容易产生诊断错误,因此在其他获取病理检查手段可行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痰细胞学检查。
气管镜检查
很多人害怕气管镜检查,认为它比较痛苦。其实,气管镜检查对肺癌的诊断非常必要,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麻醉方式。
支气管镜下刷洗可见的支气管内病变诊断率可高达92%,活检诊断率可高达93%,直径大于4厘米的病变诊断率可达50%~80%,但直径小于2厘米的病变诊断率仅为20%左右,支气管镜下灌洗刷洗物的细胞学检查也可为肺癌诊断提供重要帮助。
如果肺部病变靠近胸壁,可在超声或 CT 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如果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可进行淋巴结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能完全切除更好),质地坚硬、活动度差的淋巴结诊断率很高。如果有胸腔积液,可行胸腔积液引流术,并进行细胞学检查以明确病理。根据肺癌的位置,可选择纵隔镜和 EUS 等其他活组织检查来获取病理结果。
通过全面系统检查评估是否有手术机会
肺癌非常容易转移,尤其是肝癌、骨癌和脑癌。如何判断是否有转移?此时需要参加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B超等,然后评估是否有手术机会,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决定是否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如果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并不意味着无法治愈。
NCCN指南指出,由于PET-CT价格费用较高,指南将其作为诊断和分期的次要建议。
晚期肺癌基因检测
如果您被确诊为晚期肺癌,基因检测是第一步。NCCN指南指出,晚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一线治疗首选相应的靶向治疗。
随着肺癌系列致癌驱动基因的相继发现,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靶向治疗药物大大改善了携带相应驱动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包括EGFR敏感突变、ALK融合、ROS1融合等。如果驱动基因为阴性,则需要全身化疗或联合免疫治疗来控制病情。
肺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分期较晚,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原因,而早期肺癌可以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获得较好的预后,甚至可以治愈。甚至可以治愈。因此,早期发现肺癌并不是一件幸运的事。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远离香烟。定期体检,尤其是有文中提到的危险因素的人,更应该重视。
发现肺癌不要慌,先做病理诊断再治疗。抗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药的不断涌现,我们希望未来癌症能成为一种慢性病,让癌症患者活得更长、更好!
蚊香的主要成分是杀虫剂,其潜在风险是否会导致肺癌?
至于经常闻蚊香会不会导致肺癌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蚊香与肺癌有直接关系。对于肺癌高危人群,比如有肺癌家族史、磨玻璃结节、长期吸烟、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或辐射等,生活中还是要注意一点,尽量少抽蚊香,购买时要看清楚菊粉含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有网友问,现在肺癌这么普遍,在家里经常闻蚊香会不会导致肺癌。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蚊子这类生物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猖獗,蚊香在超市里被更多人光顾。毕竟,肺癌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而蚊香中有毒物质的危害又取决于接触的量和时间。蚊香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4类对人体有
0评论2024-06-1494
肺癌标记物与基因检测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研究表明,驱动基因是导致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的 "罪魁祸首",靶向治疗就是针对这些驱动基因,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设计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近年来,肺癌的治疗提倡个体化治疗,即根据肺癌患者体内驱动基因的有无进行靶向治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药物靶向治疗。目前,常见的基因检测主要通过肿瘤组织活检来进行,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出现了通过检测血液中肿瘤细胞脱落的游离DNA来判断基因突变的新技术。靶向 药物 进入人体后,会选择性地与致癌位点结合,抑制致癌分子,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的情况下杀死肿瘤细胞。肺癌标志物是
0评论2024-06-1399
基线检查在肺癌患者治疗前的重要性
"对于术后辅助化疗无益的早期肺癌患者,我会建议在完善基线检查后进行定期随访。基线检查通常是指在开始新的肿瘤特异性治疗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影像学、器官功能和伴随疾病等。打个比方,如果这名患者术前没有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术后也没有进行相关检查,一段时间后在随访时发现了颅内转移灶,那么颅内转移灶是术前就存在还是新发生的就不清楚了。对于手术后患者来说,基线检查是未来随访时进行比较的基准。如果术前进行了头颅核磁共振成像,基线检查时可以不做。有些患者说:"我术前做了 PETCT,术后还需要做头颅核
0评论2024-06-12264
瞿晴医生科普:乳腺癌转移至肺是否等同于肺癌?
通过穿刺,我们可以获得相应的肿瘤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其显微表现,给出相应的病理诊断,判断是乳腺癌肺转移还是原发性肺癌,最后根据病理诊断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最后乳腺癌肺转移和原发性肺癌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肿瘤,在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之前,还是需要明确到底是哪一种类型。希望广大乳腺癌患者及家属通过本文能对乳腺癌肺转移和原发性肺肿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配合医生做好后续治疗,共同战胜疾病。如果明确是乳腺癌肺转移,则应根据原发肿瘤部位(即乳腺癌)进行相应的抗肿瘤治疗,而不是根据肺癌进行抗肿瘤治疗。即使同样是化
0评论2024-06-11197
全球首次记录:孕妇宫颈癌阴道分娩,新生儿暴露于癌细胞导致肺癌
但产后母亲宫颈病理活检提示宫颈腺癌,子宫切除2年后最终死亡,孩子直到6岁才确诊为肺癌,因此医生一开始并没有考虑母婴传播,直到孩子接受化疗+左肺全切治疗,病理样本送去二代测序,提示可能存在母婴传播。这种情况下肿瘤进展缓慢可能与所谓的 "同种免疫 "有关该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表示,基于宫颈癌 "母婴传播 "的发现,患有宫颈癌的准妈妈应该进行剖宫产,但多位美国专家对此并不认同,认为证据太少[2],而且坚持妊娠和分娩的宫颈癌患者并不多。母婴传播之所以被证实,是因为这对母子的肿瘤样本在二代测序、组织学检测、HPV筛查等
0评论2024-06-10156
酸奶或可降低肺癌发病风险:揭示其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
买酸奶,怎么选。酸奶不仅能抗癌。图片来源:JAMA Oncology 网站 美国医学会肿瘤学杂志》网站研究人员认为,肺癌风险降低可能与酸奶富含益生菌和膳食纤维具有益生特性有关。酸奶,怎么挑。图片来源:Pixabay 官方网站 Pixabay 官方网站酸奶+坚果,营养又健康原理:坚果富含蛋白质、油脂、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补充营养、预防疾病的功效。研究发现,多喝酸奶有助于促进体内铅的排出。
0评论2024-06-09108
肺癌治疗困难的因:专家解读
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也有明显提高"不要被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吓倒,近 15 年来,新发肺癌患者的分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临床确诊的肺癌患者中,70%-80% 为 I 期,预后良好。肺癌治疗中,手术仍是早期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可见,肺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但手术仍是早期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Ⅰ、Ⅱ期患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Ⅲ、Ⅳ期患者,手术治疗的意义相对较小,应综合放疗、化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肺癌的发病率上升是因为早期患者的检出率提高了,但相对于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0评论2024-06-0898
肺癌扩散转移速度的差异:小细胞肺癌扩散速度最快,腺癌次之
三分之二的患者会被发现处于广泛期,即已经扩散,即使是处于局限期的小细胞肺癌,经过积极治疗后,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在 3 年内扩散转移到脑、骨、肝、肾上腺等部位。对于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后约有20%-40%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几率更高。过去有统计显示,约有 60%-7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晚期,也就是说,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生扩散和转移。随着体检的普及和肺癌筛查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肺癌被早期发现,这些患者经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治愈的几率很
0评论2024-06-0776
吸烟与非吸烟者肺癌发病风险差异显著
众多学者跟进相关研究,证实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比例更高。中国医院员工的这项肺癌筛查研究挑战了我们的传统观念,即CT筛查的主要人群是所谓的 "高危 "人群--老年长期吸烟者。这项研究表明,在普通健康低危人群中,肺癌的发病率非常惊人,尤其显示出女性肺癌发病率高于男性,非吸烟者高于吸烟者。陈海泉教授团队在《Jour陈海泉教授团队在《胸部疾病杂志》(Journals of Thoracic Disease)上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中推测,这可能是由于低剂量螺旋CT筛查在中国的广泛推广,
0评论2024-06-06163
非小细胞肺癌可转小细胞肺癌!这类患者需高度关注
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耐药后,非小细胞肺癌转化为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法大多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Lee 等人发现,RB1 和 TP53target=_blakclass=ifotextkeyP53 同时发生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病理转化为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高出42.8倍。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7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58例患者在初次诊断肺癌时为非小细胞肺癌,在小细胞肺癌转化前接受过一次或多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因此,与其他表皮生长因子受
0评论2024-06-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