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寿命。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将新增大肠癌病例约 56 万例,导致近 29 万人死亡。
此外,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残疾调整生命年(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总健康生命年,包括因过早死亡和残疾而损失的健康生命年)在过去几十年中也有所增加。
最近发表在美国癌症协会权威期刊《癌症》(Cancer)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医疗服务使用情况。该研究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何杰院士、戴敏教授和陈万青教授。
今天,我们将与读者分享该研究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结直肠癌。
研究人员分析了2005-2014年间确诊为原发性结直肠癌的8465名受试者;这些受试者来自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具有全国代表性的13个三级医院。
研究人员统计了受试者的完整临床信息,包括基本健康信息、生活方式、筛查史和疾病史,以及结直肠癌诊断技术、分期、部位和治疗方案。
在调整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研究人员分析了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 2005-2014 年期间的医疗保健使用情况。
人口统计学特征
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保持稳定。一半以上的受试者为男性,男女比例为1.34:1;确诊结直肠癌的平均年龄为59.3岁,低于68.8岁的全球平均确诊年龄,且在2005年至2014年间保持稳定。
45 岁以下患者的比例有所下降。确诊结直肠癌时年龄小于 45 岁的患者比例从 2005 年的 17.9% 降至 2014 年的 10.7%;相比之下,确诊年龄在 45 至 59 岁之间的患者比例从 2005 年的 44.5% 增至 2014 年的 52.8%。
此外,37.3%的受试者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4.0 kgm2。
临床病理特征
结肠癌患者比例上升,直肠癌患者比例下降。结肠癌患者的比例从 2005 年的 37.6%上升到 2014 年的 42.4%;相应地,直肠癌患者的比例从 2005 年的 62.4%下降到 2014 年的 57.6%。
结直肠癌的发病部位在左侧和右侧结肠之间各占 5050 例,且比例稳定。在所有结肠癌患者中,49.2%为右半结肠癌,发病部位在右侧,37.8%在结肠,11.4%在横结肠;49.4%为左半结肠癌,发病部位在左侧,10.3%在降结肠,39.1%在乙状结肠。2005 年至 2014 年间,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
早期诊断的患者比例有所下降,而晚期诊断的患者比例有所上升。确诊为II期结直肠癌的患者比例从2005年的36.5%降至2014年的29.0%;确诊为IV期结直肠癌的患者比例从2005年的13.5%增至2014年的20.5%。而确诊为 I 期和 III 期结直肠癌的比例则没有明显变化。
此外,腺癌是最常见的结直肠癌类型,91.2%的受试者患有腺癌。
医疗保健利用率
2005 年至 2014 年间,由于技术进步和对结直肠癌的更全面了解,相关诊断技术的使用发生了很大变化,CT 的使用增加了一倍,X 光的使用逐渐减少。每名结直肠癌患者使用的诊断技术总数的增加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从而为实施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支持。
平均而言,X 射线是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中最常用的技术,其次是阴道镜检查、经腹部超声波检查和 CT 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和经直肠超声波检查较少使用;CTC 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则更为罕见。
在治疗方案方面,结直肠癌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多样。2005-2014 年间,与单纯手术相比,更多患者接受了手术联合化疗或放疗。在此期间,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比例从 2005 年的 51.3% 降至 2014 年的 39.8%。
有效的综合疗法提高了结直肠癌手术的成功率,并延长了患者的5年生存期。总体而言,患者的生存率从2003-2005年的47.2%提高到2012-2015年的56.9%。
"该研究指出:"这项分析是第一份关于中国结直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的综述报告。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使用更有效的诊断技术和综合治疗方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晚期诊断比例的增加也给中国的结直肠癌防控工作带来了挑战。
研究最后强调,从长远来看,仍需加强卫生举措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应采取包括公众教育、避免危险因素、健康饮食、定期锻炼、参与筛查、改善医疗服务等措施,预防大肠癌,降低大肠癌死亡率,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甲双胍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与未患糖尿病者相比,癌症诊断前已患糖尿病者患乳腺癌或大肠癌的比例高出 20.4%:结直肠癌发病比例高出 20.4%(比值比:1.204,95% 置信区间:1.014 至 1.431,P=0.034)乳腺癌发病比例相似(比值比:0.972,95% 置信区间:0.813 至 1.162,P=0.758)服用二甲双胍 49 至 60 个月者与未服用者相比:乳腺癌发病比例降低 17.3%(比率:0.827,95% 置信区间:0.706 至 0.968,P=0.018)结肠直肠癌发病比例相似(比率:0.850,95
0评论2024-04-28299
《柳叶刀子刊》发布研究:长期饮酒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85%,年轻人亦需关注预防
最近,发表在《柳叶刀》子刊 eCli柳叶刀》子刊 eCli柳叶刀》子刊 eCli icalMedici 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为此提供了证据,该研究根据 PRS 水平全面分析了终生饮酒和近期饮酒对总体 CRC 风险、EOCRC 风险和 LOCRC 发病风险的影响,并首次使用 "遗传风险当量 "指标将这种影响的程度与遗传易感性进行了比较。该研究基于一项大型人群病例对照研究中的5104例CRC病例和4131例对照,共分析了140个CRC相关基因位点,并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评估了PRS水平、饮酒量和患CRC风险之间的
0评论2024-04-27227
维生素D与早发型结直肠癌的关系:哈佛研究新证据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一份新闻稿提到,这项研究是 "首次观察到维生素 D 摄入量与降低早发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系"。这项发表在《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上的研究探讨了维生素 D 与早发结直肠癌(Early-O结直肠癌cer)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较高的维生素D摄入量(主要来自牛奶、鱼和鸡蛋等食物)与较低的早发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前病变风险有关。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维生素 D 的总摄入量与 50 岁以后确诊的结直肠癌风险之间有明显的关联。最近,一项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牵
0评论2024-04-26188
结直肠癌风险增加:奶茶爱好者需警惕
喝健康奶茶的两个小窍门有些人可能会说 我知道喝奶茶不健康,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喝。为什么奶茶会让人上瘾。2 反式脂肪酸植脂末俗称 "奶精",是奶茶丝滑口感的主角,不仅存在高糖高热量的问题,还可能含有反式脂肪。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传统奶茶是用茶叶与鲜牛奶混合,加盐煮沸而成。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技部主任阮光锋奶茶可滋养肠癌细胞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华盛顿大学癌症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分析了哈佛大学护士健康研究II的数据,该研究从1991年到2015年跟踪调查了95464名女护士的
0评论2024-04-25158
喝咖啡是否可以预防结直肠癌?揭开真相
美国《生物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通过对大型临床试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晚期和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来说,每天喝 2-3 杯咖啡的人总生存期更长,癌症恶化的风险更低,而每天喝 4 杯咖啡的人获益更大。咖啡摄入量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咖啡摄入量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发现能够确定饮用咖啡与降低结直肠癌患者癌症进展和死亡风险之间的联系,但这些数据不足以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哈佛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发表在2017年的《胃肠terology》上发表的另一项哈佛大学研究显示,被诊断出患有
0评论2024-04-24167
年轻患者的结直肠癌预防策略:NEJM权威综述揭示早期警示信号
饮食、肠道微生物组与结直肠癌有关综述表明,早发结直肠癌的发病可能与早期暴露于与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有关。此外,虽然早发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有数据表明,西式饮食等风险因素可能是导致早发结直肠癌风险进一步增加的原因,其基础是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改变。西方饮食与早发结直肠癌以及高风险类型的结直肠腺瘤风险升高有关,其原因可能是西方饮食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从而诱发肠道生态失调以及肠道慢性炎症,增加了结直肠发病风险。综合当前研究的数据:多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可能与早发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按风险相关性排
0评论2024-04-23172
膳食纤维在食物中确实与结直肠癌的预防有关,但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机制和证据。
膳食纤维抑制大肠癌发生的机制包括几个方面:① 由于膳食纤维吸水性强,在吸收大量水分后,会相应地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从而在客观上稀释了肠道中致癌物质的浓度,降低了癌变的可能性。一方面,一些分析表明,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将结肠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降低 17%。2017 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报告称,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很可能 "可以预防结直肠癌。膳食纤维还可以通过吸收水分和增加粪便重量来抑制大肠癌的发生。可溶性膳食纤维是能溶于水,吸水后会膨胀,并能被大肠中的微生物发酵的一类纤维,主要有果胶、植物
0评论2024-04-22174
CA神刊公布结直肠癌年度报告:5年生存率达90%,超过一半可预防
▲ 2012-2016 年按年龄分列的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年轻患者发病率较低,死亡率较高从长期趋势来看,自 2000 年以来,50 岁以上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迅速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筛查的迅速普及,接受筛查(包括结肠镜在内的任何推荐检查)的人群比例从 2000 年的 38% 上升到 66%,但 50-54 岁人群的总体筛查率一直很低。各年龄组的发病率趋势,年轻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上升 ▲ 各年龄组的发病率趋势,年轻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上升早期患者的存活率高达 90%,年轻人更有可能在晚期确诊截
0评论2024-04-21198
《柳叶刀》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在预防高危人群结直肠癌方面具有长期效果,持续时间可达10-20年
在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也明显降低。对于所有与林奇综合征相关的癌症,服用阿司匹林至少两年的患者的总体风险明显降低了 37%。目前,一些国际指南已建议林奇综合征患者考虑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结直肠癌,但任何人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前都应咨询医生。两组患者中分别有 36 人罹患与林奇综合征相关的其他癌症,阿司匹林和安慰剂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研究负责人、纽卡斯尔大学的约翰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Uiversity)研究负责人约翰-伯(Joh Bur)教授说:"3
0评论2024-04-20219
结直肠癌手术治疗详解
医生为患者选择手术方式,会遵循几个原则:患者安全、肿瘤根治、肠道重建、术后功能恢复。能否进行手术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肿瘤转移情况和身体状况来评估。如果肿瘤大小、分化和浸润程度等情况不适合手术,医生会通过RASBRAF基因分析,对RASBRAF全野生型患者进行左右分层,肿瘤块在左半边的患者,NCCN和CSCO指南率先推荐西妥昔单抗治疗后再手术2。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位置和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1 CELIM 临床研究证明1 ,术前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结直肠肿瘤切除率从试验开始时的 32% 提
0评论2024-04-1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