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技术介绍

2024-04-10 15:351140

谈癌色变,这个是人们对待癌症的第一反应。癌症常被称为人类疾病的头号杀手,而针对癌症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而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中,人们能联想到的诊断手段通常是CT、磁共振这些费时又费钱的传统检测仪器。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简单的抽血或许就能解决这种问题,如近两年来兴起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最近,德国的研究团队又发现,只需要很少的患者的血液配合使用ddPCR技术就能检测到前列腺癌的标记物,这对CTC技术进行了补充。


什么是循环肿瘤细胞

CTC(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是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循环细胞因诊疗操作或者自发原因,由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通过血管或淋巴系统进入机体外周血循环。CTC检测通过捕捉检测外周血中痕量存在的CTC,监测CTC类型和数量变化的趋势,以便实时监测肿瘤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实现实时个体治疗。

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1、逃避免疫识别:CTCs表面广泛表达一种抗凋亡蛋白——生存素,生存素-3B亚型可以封闭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而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识别。

2、肿瘤自播种:CTCs可以在其原发肿瘤中定植,从而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和基质募集。

3、上皮-间充质转化: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EMT能够导致E-cadherin、EpCAM等上皮标志物丢失,N-cadherin过度表达以及细胞骨架改变,最终产生表型和结构改变,从而导致细胞运动性和侵袭性增强。

循环肿瘤细胞的技术应用肿瘤的早期诊断


对于肿瘤的常规检测手段来讲,例如影像学。肿瘤在小于一公分的情况下,医生也不认为它是异常。通过国内外研究可以看到,不要说是一公分,很多肿瘤在2-4毫米的情况下已经有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从这个角度讲,它对于早期诊断来讲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从临床来讲,要判断一个病人是否得了肿瘤,一直是一个很难明确回答的问题,这就会对很多病人造成误诊。比如说胰腺癌往往发现确诊以后都是晚期的,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在早期的时候,胰腺癌的确诊非常困难。在很多难以确诊的病人的血液中,如果说能够检查到循环肿瘤细胞,那对于配合医生下肿瘤诊断的结论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CTCs计数和表型的转变能够辅助肿瘤的定性及恶性程度的判断,CTCs计数越多提示病灶临床分期可能越晚,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决策。一项纳入1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研究比较了胸部CT和CTCs检测结果对患者临床诊断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5例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TCs,而胸部CT检查未发现肺部小结节,随访监测1~4年后,患者胸部CT检查才发现肺部小结节,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均为Ia期肺癌。


用以评估预后:

经美国FDA认证的易莫尼康公司通过多年的科研,在几百个病人身上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在治疗以后通过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个数,可以明确的告诉病人其预后情况。CTCs计数与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呈负相关。监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CTCs计数结果提示血液中CTCs>5个/7.5mL的患者OS劣于血液中CTCs<5个/7.5mL的患者。

快速判断化疗效果: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给病人注射化疗药物以后,一般都要等三个月才可以去评估病人的治疗效果。因为只有经过三个月后,肿瘤的大小才能有比较明显的变化。随着CTC技术的成熟,通过测定CTC数目的变化,如果CTC数目是显著下降的,说明化疗药物是有效的,如果CTC数目还在增加说明药物是无效的,这时医生能够及时采取新的治疗方案。

体内耐药性检测:


很多情况下给病人用化疗药物一开始是有效的,但是过一段时间后肿瘤病人的发病并没有得到控制,这有可能是病人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随着CTC技术的成熟,对病人做持续跟踪CTC观察,在动态的观察过程中一旦发现CTC数目显著增加,医生就应该及时的更换新的治疗方案。

肿瘤复发转移监测:


肿瘤复发和肿瘤转移过程是直接相关的,医生可以通过监测CTC直接监测病人是否肿瘤复发。也就是说肿瘤的复发不是一夜形成的,它是一个持续的肿瘤不断释放入血向远端转移的缓慢的过程。CTCs和肿瘤治疗敏感性相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CTCs表面PD-L1表达水平和PD-L1高表达CTCs占CTCs总数的比例与抗PD-L1药物疗效呈正相关,PD-L1高表达患者接受抗PD-L1治疗后预后更好。关于前列腺癌、胃癌、胰腺癌和NSCLC的研究证明,CTCs基线数及其动态变化可评估肿瘤复发风险。


CTCs检测有什么优点?

1、取材方便;

2、检测手段易行;

3、机体创伤小;

4、可重复检测;

与传统影像学资料相比:

5、较早发现微转移;

6、无射线损伤。

CTCs检测有哪些局限性?

1、分离、纯化难度大,检测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

  1. CTCs存在高度异质性和脆性;

  2. 利用免疫亲和原理富集CTCs时,会遗漏间质型和EMT型等不表达特异性肿瘤上皮细胞表面标志物的CTCs,同时也会混入正常循环上皮细胞,导致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3. 利用物理方法富集CTCs时,一些物理特性与CTCs相似的血细胞会混杂其中,导致分离得到的CTCs纯度不高,计数难度大;

  4. 新的CTCs检测方法——差异富集-荧光免疫染色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但缺少高质量、多中心和大样本数据支持;

CTC再添新帮手——AR-V7

虽然CTC技术在不断优化,却也有着不足的一面,例如:对前列腺癌患者耐药性检测时,要求外周血液中必须存在CTC细胞。

前列腺癌通常采用手术疗法,而在手术切除病灶部位后,患者的雄激素受体仍处在激活状态,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通常使用雄激素生物合成抑制剂阿比特龙和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恩杂鲁安进行治疗。而这两种药物在使用后通常会产生耐药性。

临床上发现,一种称作AR-V7的生物分子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标记物用来检测耐药性的前列腺癌。这种物质不但出现在CTCs中,而且会出现在正常的血液中。CTC检测要求有能检测到的循环肿瘤细胞,而这种检测只需要3mL的全血就可以进行检测。

分析AR-V7的水平用到的技术为液滴数显PCR技术,通过少量的血液就能在短时间内分析患者是否产生了耐药,这对患者后续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