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在哪
骨关节结核是指结核杆菌感染骨与关节、滑膜、肌肉、肌鞘及滑囊等所引起的一种常见慢性骨与关节疾患,俗称骨结核。根据分枝杆菌侵犯解剖部位不同,骨与关节结核分为三种类型:
1、骨结核:多侵犯脊椎、胸骨、骨盆等松质骨及管状骨骨干;
2、滑膜结核:分布于关节、腱鞘和滑囊导致关节积液;
3、关节结核:多侵犯关节骨质,部分骨质破坏加重累及滑膜和关节软骨,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脊柱部位,约占全身骨结核一半以上。特别容易发生于胸椎及腰椎部位,导致骨质破坏,形成冷脓肿和流注脓肿,骨质破坏加重后可出现脊髓受压和脊髓损伤,从而导致双下肢麻木,严重者导致双下肢瘫痪。
脊柱结核早期容易误诊为胸、腰椎间盘突出,因此出现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时,应注意是否存在咳嗽、咳痰、乏力、纳差、盗汗、消瘦等不适症状,尽快完善肺部CT及结核相关检查,协助进一步明确病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骨结核治疗时间是多久
一般情况下,骨结核治疗时间通常是12-18个月,但是具有个体差异性。具体分析如下:
骨结核通常是结核分枝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破坏性病变,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功能障碍、肿胀、疼痛、畸形等症状,是需要长期进行治疗的。如果患者的病情不严重,通常在治疗12个月左右基本可以好转,恢复正常功能。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治疗,一般在18个月左右。但是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进行判断。
在恢复期间,建议患者适量的运动,不可以进行剧烈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