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乳腺癌患者及其家人和朋友也不例外。他们对饮食的关注往往远远超过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关注。中医与西医虽然理论基础不同,但对饮食的解读或许值得相互借鉴。
2017年6月29日,隶属于英国生物医学中心的国际中医药学会官方期刊《中国医学》在线发表了由香港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公共卫生大学、香港中医药学会共同完成的一项横断面回顾性研究,调查了中香港医药膳食模式与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的相关性。
研究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将202名乳腺癌患者和20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配对。研究人员通过媒体广告招募了在香港生活了7年的中国妇女,并在香港15个区医院和社区举办的健康讲习班上通过任意抽样方法招募了对照组参与者。在完成重测信度(同一测量指标在不同时间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后,要求所有参与者填写有关其食物偏好和饮食习惯的问卷。使用 SPSS 软件对热性、中性和寒性三种中医饮食模式进行了 t 检验、卡方检验和逻辑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更偏好热性饮食(虾、贝类、汽水、牛奶、爆米花或薯条等软饮料)
外出吃早餐的比例更高(每周 4 至 5 次,P = 0.015;每周 6 至 7 次,P < 0.001)
外出吃午餐的比例更高(每周 4 至 5 次,P < 0.001;每周 6 至 7 次,P = 0.006)
此外,与乳腺癌患者相比,健康对照组更偏爱坚果和豆制品,服用更多的草药补充剂和广东汤(每周 1 至 2 次,P = 0.05;每周 >3 次,P < 0.001)。
因此,健康对照组更倾向于采用中性饮食模式,更倾向于服用中药补品和广东汤。乳腺癌患者更喜欢吃热食,早餐和午餐更喜欢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