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常检查各种指标
如果结节持续存在或迅速增大,并具有现实的成分,则被认为是恶性的,需要手术切除。总之,具体需不需要治疗,还要根据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明确诊断,才能进行临床干预,觅友不要过于着急。
2、肺部毛玻璃样 关于肺部毛玻璃样密度是指:在高分辨率CT上出现模糊致密影,而其中仍能看到支气管结构或肺血管。病因很多,如炎症性病变、肺泡出血、肿瘤性病变等。
根据影像学表现,可分为纯毛玻璃密度影和混合毛玻璃密度影,早年已有文献报道:
18%的纯玻璃密度结节为肺癌;
63%的混合毛玻璃结节为肺癌,因此混合毛玻璃结节需要积极治疗。
纯毛玻璃密度影的危险性相对较低,有的还伴有不典型腺瘤性增生,可在3-5年内发展为原位腺癌或长期不变,因此:
如果直径小于 1 厘米,建议每隔 3 个月至 1 年随访一次;
如果在随访过程中直径超过 1cm,或有现实成分或毛刺分叶的迹象,建议手术治疗。
三、钙化灶的检查也是复发转移吗?
临床上指的是病理性钙化,除骨骼、牙齿外,钙盐沉积还发生在人体其他组织,主要来源于:1:
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
感染和炎症后器官和组织的痕迹;
肿瘤发生过程中因坏死和炎症反应导致的组织变化。
基本上,钙化大多无症状,与肿瘤的关系不大。钙化常发生在某些器官,如乳腺、肾脏和胰腺肿瘤,钙化的形态和分布对评估恶性肿瘤存在的可能性有较大意义。
1、甲状腺钙化
甲状腺钙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之一,需要活检或手术。
毛发钙化图像中约有10%-20%为癌,其中滤泡腺癌占很大比例。需要注意的是,多个毛细钙化的恶性程度可能高于单个钙化。
(三)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伴钙化,尤其是囊肿内有乳头状突起实性部分时,实性部分钙化也应考虑恶性可能。
体检发现甲状腺钙化必须进一步明确钙化特点,必要时做穿刺活检以鉴别其良恶性,并及时做出相应对策。
2. 乳房钙化
乳腺钙化有良性和恶性之分,不能将其视为恶性,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判断乳腺钙化的良恶性,不同病灶的钙化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分布状态。
一般来说,良性钙化通常表现为散在的大颗粒状钙化灶。
乳腺恶性钙化主要表现为沿乳腺导管分布的致密、大小不一的砾石状钙化灶,有时呈树枝状。
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X光片结果给出建议,如果倾向良性,会定期复查,观察变化;如果有可疑钙化灶,会安排进一步活检,进一步诊断疾病性质,以获得病理证实。
3. 肝脏钙化
通常情况下,已形成的肝内钙化灶不会继续发展,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损害。因此,发现肝内钙化灶的患者不必过于紧张。
在综合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后,进一步CT复查可以排除结石、肿瘤等病变,一般不需要治疗,只需每年正常体检做腹部B超即可。
如果有明确诊断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化脓性感染、钙化灶过大,以及发生肝区疼痛、黄疸,则需要对症治疗,必要时患者再进行病灶局部切除。
四、骨痛就是骨转移吗?
虽然我们说骨转移的明显症状是 "骨痛",但疼痛并不是诊断的 "金标准"。
癌症患者一般年龄偏大,患者的疼痛很大一部分不是肿瘤引起的,而是和正常人一样,由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非肿瘤原因引起的。
还有一些患者的疼痛是由肿瘤治疗引起的,如胸椎手术后的肋间神经痛、腰椎手术后的腰痛,如化疗后的周围神经炎、放疗后的神经痛等。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这可能是由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尤其是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但是,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仍需提高警惕
出现新的疼痛部位,或原有疼痛加重。
疼痛没有得到预期的缓解,或者缓解的持续时间不够长。
除疼痛外出现任何新的症状(如无法行走、进食、大小便等)。
骨痛伴有低烧、乏力、贫血、消瘦和食欲不振。
发现疼痛的患者应尽早到医院做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和全身骨扫描;临床上,PETCT和CT两者结合检查,能更早发现转移病灶。
对于仅存在于骨髓腔内的早期转移灶MRI敏感性高,可准确显示侵犯部位、范围及周围软组织,并可多平面成像,有助于探查其他较易进行穿刺活检部位的转移灶。
-结束语
总之,虽然转移很可怕,但谣言更具攻击性。而且,现在针对复发转移的治疗方法很多,很多早期发现的患者通过积极、合理的治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预后也较好。只要正确认识,科学治疗,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良好而密切的配合,就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