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患者如何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2024-06-28 95
核心提示:医生应根据乙肝半对半(HBVDNA)检测和乙肝病毒定量检测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1.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淋巴瘤患者,无论是否能检测到HBVDNA,都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于需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应在化疗前至少1周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并在淋巴瘤治疗结束后至少6-12个月停药。总之,对于淋巴瘤合并乙肝的患者,我们应该做好各项检查,然后遵医嘱采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还要定期监测。(2) 哪些淋巴瘤患者需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以往的研究表明,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将乙肝病毒再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活化。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乙肝病毒再激活。

什么是 HBV 再激活

俗话说:"野草不除,春风吹又生"。乙肝病毒就像野草一样顽强。乙肝病毒已经隐匿或病情已经稳定的患者,在接受淋巴瘤治疗药物后,免疫力下降,会让乙肝病毒再次茁壮成长,这就是乙肝病毒再激活。

淋巴瘤合并乙肝患者出现以下情况,预示着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发生:

1. 以前检测不到病毒数量,在治疗期间检测到 HBVDNA;

2. HBVDNA 定量增加 10 倍以上,如从 103 IUml 增加到 104 IUml;

3. 出现肝功能损害,实验室检查提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以排除其他原因。

为什么要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HBV 感染可能促进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还可能降低治疗效果。不仅身体遭受痛苦,还可能导致淋巴瘤治疗延迟或终止,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如今,许多淋巴瘤治疗药物,都容易出现HBV再激活。有研究表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的HBV再活化率为20%~70%,导致病死率为13%。BTK抑制剂伊布替尼等药物也与HBV再活化的不良反应有关,但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经过结构优化,降低了HBV再活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是防止乙肝病毒再激活最重要的保护性武器!正是化疗前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帮助我们杀灭乙肝病毒,防止乙肝复发,从而达到治疗淋巴瘤的目的。以往的研究表明,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将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风险降低 80% 至 87%,将与病毒再激活相关的死亡率降低 70%,将延迟或终止淋巴瘤治疗的风险降低 59%。

因此,在开始淋巴瘤治疗之前,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乙型肝炎的状况,并酌情采取抗病毒预防措施。这对于确保淋巴瘤治疗顺利进行、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如何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1)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前需要做哪些检查?

对于所有想要开始治疗的淋巴瘤合并乙型肝炎患者,都需要进行以下三项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定量检测。

(2) 哪些淋巴瘤患者需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医生应根据乙肝半对半(HBVDNA)检测和乙肝病毒定量检测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1.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淋巴瘤患者,无论是否能检测到HBVDNA,都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2. 2.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但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的患者,如果正在接受含有糖皮质激素和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也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3) 哪些 药物 需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淋巴瘤合并乙肝的患者需要使用安全性较高的乙肝抗病毒药物。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建议优先使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预防HBV再激活。

(4)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疗程有多长?

对于需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应在化疗前至少1周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并在淋巴瘤治疗结束后至少6-12个月停药。当然,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决定何时停用抗病毒 药物,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医嘱,不要过早停药。

如果发现乙肝病毒再次活化,该怎么办?

在淋巴瘤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HBV再激活,ALT明显升高,医生会酌情使用抗炎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但应注意,抗病毒药物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抗炎保肝治疗的同时应配合抗病毒治疗。

总之,对于淋巴瘤合并乙肝的患者,我们应该做好各项检查,然后遵医嘱采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还要定期监测。相信只要我们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就一定能战胜乙肝病毒,为淋巴瘤的治疗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中国淋巴瘤免疫化疗防治HBV再激活专家共识[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10):935-942.

[2]中国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011):988-993.

[3]白阳禄,岑红,谈晓红.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淋巴瘤的关系研究[C]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2014.

[4] 李春燕. 当乙肝遇上淋巴瘤怎么办?[J]. Anti-cancer,2018(2):26-30.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治疗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
推荐治疗
点击排行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