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统计,乳腺癌已正式取代肺癌成为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在女性癌症死亡人数中也位居第一。如何预防乳腺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是一项重要的临床任务。目前,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可以肯定的是,乳腺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过去,人们大多认为乳腺癌与家族遗传、生理或行为因素密切相关,而对情感和心理因素重视不够。但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和现代 "生物-社会-心理 "医学模式的出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因素对肿瘤发生、发展和消退的深刻影响,这与中医的情志学说不谋而合。这一点与中医的情志致病理论不谋而合。
中医的情绪与心理压力
中医认为,情绪包括怒、喜、忧、思、悲、惊、恐,统称为 "七情"。正常情况下,七情属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但七情过于激烈、时间过长,出现 "志意乱 "就会损伤脏腑的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虚弱,从而进一步降低机体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能力,最终导致内伤和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的心理应激理论与中医同性理论对情志的认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心理应激是指机体通过认识和评价感知到应激源的威胁而引起心理和生理功能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系统。短期压力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如增强免疫保护,但持续的压力会损害免疫系统,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应激过程与中医学的 "五志之极 "高度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阐明中医学七情内伤的机理。不良情绪易引发乳腺癌
乳腺癌在中医学中属于 "乳岩 "范畴,中医自古就认为情志不畅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宋代陈自明在《妇人大全方》中指出:"肝脾郁怒,气血失和,是谓乳癌",明代陈实功提出:"抑郁伤肝,忧思伤脾,积思于心,欲无志者,必患经络结核 "等、 由此可见,乳腺癌与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乳腺癌与情志关系密切。中医认为,人体情志的宣发与肝有关,尤其是女性以肝为先天,气血阴阳与肝密切相关。如果情志不舒,气机不畅,郁结于肝经,聚集于肝经所经的乳房,痰、湿、瘀等各种病理代谢产物潴留于乳房,就会发展为乳岩。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研究表明,育龄女性抑郁障碍的发病率是男性的 2 至 3 倍,进入围绝经期后,这种风险比以前增加了 2 至 4 倍。
乳腺癌发病或复发的重要因素包括精神创伤、家庭环境、高压工作环境等。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在确诊前的五年中经历的负面生活事件明显多于健康人群,其中最突出的是婚姻和家庭方面的负面事件。长期生活在这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的妇女,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发生率会增加。这些负面情绪成为应激源,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肿瘤细胞趁机逃脱机体免疫监视和杀伤,潜伏在乳房内 "生根发芽"!肿瘤细胞趁机逃脱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潜伏在乳房中 "生根发芽!"。
七种方法调节七种情绪
早在《黄帝内经》时期,中医学就认识到七情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如何通过积极调摄情志以保持身心健康,中医学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调摄情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
顺四时以养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顺四时以养神: "春三月......,使志生;夏三月......,使志无怒;秋三月......使志安;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意思是说,春天要注意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振奋精神;夏天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发怒;秋天要保持内心安宁,不要忧愁烦恼;冬天要保持心情含蓄,安静无事。人生活在自然界,起居调养必须顺应四季的自然规律,人体气血和情志的调养只有顺应四季的生、长、化、收、藏,才能养天养老。
导引调形,以舒自然
现代中医常用的导引疗法包括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坚持打太极拳对缓解焦虑有积极作用,易筋经则能有效缓解抑郁。适度而有规律的导引训练,在锻炼心性的同时调节身体,使人体保持神舒气敛的状态。此外,适当的运动,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肌肉训练,都能减轻机体的应激状态,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
♥ 冥想能清心宁神
对于久病体虚或不方便运动的人来说,可以通过冥想、静坐等方式放松心情,调节自己的思绪,从而恢复正常的情绪。清心宁神的疗法可以提高自我认识,肯定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到 "内无思虑之患"。现代研究也证实,冥想可以减轻焦虑,提高人体免疫力。
♥ 五音以娱情
中医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分别对应人体的脾、肺、肝、心、肾五脏,通过听不同的音乐可以调节相应脏腑的气机运行。史记-乐书》:"故乐者,所以动荡气血,通神明之流而正心也";《备急千金要方》也提到: "弹琴弄瑟,调心神,和性情,节情欲"。很多传统民乐都非常适合调节情绪。比如,思虑过多的人可以常听疏肝理气的号子曲,忧郁伤感的人可以多听列调心的曲目。除了五音,还可以借书画等爱好转移情绪,陶冶性情。
♥ 发泄的话语
东医宝鉴》曰 "治其病,先调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使病者一切去心中之疑念,一切去心中之妄想,一切去心中之不平......,可如药不至口,病已忘矣。" 倾诉心中积郁的郁闷和痛苦,可以宣泄愤怒压抑等不良情绪,释放心理负担,恢复心理平衡,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针灸推拿调养精神
"素问-血气形志论 "说: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以按摩醪药"。点按背部气海、关元、章门、西门、肝胆等穴位,可促进肝经气血畅通。无论是体针还是耳针,都具有调节精神和缓解身体不适的双重功效。孙思邈曾创制了鬼门十三针,用于治疗神志失常的疾病,如狂病、邪病、癫痫等。现代医学也证实,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供氧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增强记忆力,改善抑郁认知障碍。
处方药解郁安神
郁症属于中医 "郁证 "范畴,《医贯-郁病论》云:"治其木郁,诸郁遂愈",明确了郁证归咎于肝。经典方剂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但是,当情绪继续发展到极端时,就可能归咎于肝。但当情志继续发展到极点,进而出现精神恍惚或神志不清等表现时,就要加用滋养或安神的药物,如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等。
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情志因素之一可能是人为干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情绪的维护,一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应激性刺激,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日常锻炼、倾诉、换位思考等方式,增强对负面生活事件的自我调适能力。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理想,女性应及时寻求专业的针灸、推拿、心理治疗,这对乳腺癌的预防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