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预防结直肠癌中的作用:专家解读

   2024-05-11 171
核心提示: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是他汀类药物药物化学预防的基础,证明了皇家乳杆菌-吲哚-3-乳酸-TH17轴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单一共生菌或其代谢产物可作为目前结直肠癌预防策略的补充,为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奠定了新的思路。该研究首次指出,他汀类药物 药物 塑造的肠道微环境是该药物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潜在机制。首先,仁济医院队列显示,他汀类药物服用者腺瘤复发率较低,进一步支持了他汀类药物药物可预防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证据。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作者构建了一个罗伊氏乳杆菌突变菌株,该菌株产生吲哚-3-乳

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吃他汀类药物的人药物大肠癌发病率较低,这有科学依据吗?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医院方敬原教授团队在著名期刊《自然-微生物学》(NatureMicro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Tryptophan breakdown products from enterobacteria mediate the chemopreventive effect of statins 药物 on colorectal cancer. "的研究。该研究首次指出,他汀类药物 药物 塑造的肠道微环境是该药物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潜在机制。

结直肠癌是一种从腺瘤-腺癌进展缓慢的恶性肿瘤,这一特点使其成为最容易预防的肿瘤之一,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可以大大减轻结直肠癌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的沉重负担。

这项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仁济医院队列显示,他汀类药物服用者腺瘤复发率较低,进一步支持了他汀类药物药物可预防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证据;

接下来,利用模式动物 ApcMi

小鼠构建肠道自发性肿瘤形成模型,发现他汀类药物药物能抑制小鼠肠道肿瘤形成。为了探究这种预防作用背后的机制,研究人员综合利用了临床试验、临床标本、体内体外实验、细菌突变体、代谢质谱、转录调控等资源和技术。他们发现,阿托伐他汀能调节 ApcMi

小鼠肠道微生物群,改变宿主色氨酸代谢水平,导致罗氏乳杆菌生长。此外,在一项志愿者临床试验中发现,使用他汀 药物 治疗后,受试者粪便中的罗伊氏乳杆菌丰度上调。

随后,作者认为,罗伊氏乳杆菌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该菌产生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发挥的。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作者构建了一个罗伊氏乳杆菌突变菌株,该菌株产生吲哚-3-乳酸的能力大大降低,而罗伊氏乳杆菌突变菌株抑制 ApcMi

小鼠肠道肿瘤形成的抑制能力大大降低。

最后,研究发现吲哚-3-乳酸能与负责TH17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RORγt结合,拮抗其转录活性,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是他汀类药物药物化学预防的基础,证明了皇家乳杆菌-吲哚-3-乳酸-TH17轴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单一共生菌或其代谢产物可作为目前结直肠癌预防策略的补充,为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奠定了新的思路。

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方金元教授、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海玲、副主任医师熊华伟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消化内科博士生韩继轩、博士生赵晓东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韩继轩博士、博士生陶志航、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王卫东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治疗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
推荐治疗
点击排行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