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昀主诊团队开展鼻咽癌营养系列研究,助力提高患者生存率,成果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

   2024-04-28 277
核心提示:2010 年,徐云副主任医师作为第一作者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杂志上报道了 71 例初诊进展期鼻咽癌患者采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治疗对71例初诊进展期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进行经皮异位胃造口术(PEG),放疗期间进行胃造口饮食及相关护理,监测放疗不良反应、治疗耐受性及体重、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进展期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应用PEG肠内营养支持代替口服饮食,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减少患者体重下降,提高患者对同步放疗的耐受性,减少治疗中断,为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研究结果表明,放疗

近年来,营养支持疗法越来越受到肿瘤学家的重视。鼻咽癌患者在化放疗过程中,由于治疗引起的毒性以及疾病本身的因素,往往会出现营养不良,这不仅影响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影响远期预后。林少军主任和徐云副主任医师团队在国内率先探索鼻咽癌营养支持新途径,发表了一系列有分量的文章,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重视和推荐。

2010 年,徐云副主任医师作为第一作者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杂志上报道了 71 例初诊进展期鼻咽癌患者采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

治疗

对71例初诊进展期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进行经皮异位胃造口术(PEG),放疗期间进行胃造口饮食及相关护理,监测放疗不良反应、治疗耐受性及体重、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PEG 手术成功 68 例,失败 3 例。68例成功病例中,4例因肝转移或肝功能损害未进行同步化疗,其余64例患者3周方案同步化疗完成率为79. 69%;68例成功进行PEG的患者体重变化率为%,平均为%,放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29%的患者发生Ⅱ度放射性口腔炎,22.06%的患者发生Ⅲ度放射性口腔炎。结果表明,预防性PEG对初诊进展期鼻咽癌患者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2016 年,徐云副主任医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 O

cotargetsa

发表在《O cotargetsa dTherapy》上的研究进一步评估了 PEG 是否对同时接受放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有益。研究纳入了 266 名初步诊断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患者,发现 PEG 组患者完成 2 个周期化疗的比例(91.73% 对 57.89%)明显高于非 PEG 组。 89%),且非PEG组患者体重下降≥5%的比例(50.38% vs. 36.09%)、Ⅱ级急性黏膜炎发生率(36.84% vs. 22.56%)、放疗期间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均高于PEG组。研究结果表明,进展期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应用PEG肠内营养支持代替口服饮食,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减少患者体重下降,提高患者对同步放疗的耐受性,减少治疗中断,为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PEG和强化营养支持的营养获益能否转化为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是国内外同行每次营养会议都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徐云副主任团队对同一人群队列进行了长期随访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81个月。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无局部复发生存期和无远处转移生存期。研究发现,在整个队列人群中,PEG与任何观察终点的生存获益均无明显相关性,但在N3亚组分析中,PEG组的5年OS(84% vs. 56.7%,P=0.026)和PFS(76.0% vs. 45.6%,P=0.020)显著高于非PEG组,LRFS和DMFS未发现明显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也表明,PEG是N3亚组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非PEG组相比,PEG组患者的病情进展风险降低了73.3%,死亡风险降低了84.32%。研究结果表明,放疗前进行 PEG 可以维持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完成率。并在 2021 年发表文章 "Percuta

手术

经鼻胃镜胃造瘘术ca

提高生存率

文章 "经皮胃镜胃造瘘术提高了存活率"(Percuta eouse doscopicgastrostomyca improvesurvivaloutcomesi

与N3

食管

胃癌

胰腺癌

胰腺癌

gco

目前

化放疗"。文章发表后受到国内肿瘤学专家的广泛关注,并被《好医生》肿瘤学专刊推荐。期待营养支持疗法的研究探索能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治疗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
推荐治疗
点击排行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