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治疗首页 治疗分类 切换频道

胃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与早期胃癌的、分级与诊断分类

2024-06-17 08:202560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尤其是在东亚。胃癌是全球第二大致命癌症。

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区,约占全球发病率的 42%。我国胃癌发病率居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胃癌死亡人数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总人数的14.33%,居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肝癌。迄今为止,胃癌最好的防治手段仍然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近年来,随着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进展,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

日本和欧洲的统计数据显示,早期胃癌患者病灶切除后的 5 年生存率超过 80%。

另一方面,大多数早期胃癌患者如果得不到治疗,会在数月或数年内发展为进展期胃癌。

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多项医院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不足10%,而日本早期胃癌检出率高达40%-60%。

造成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如胃镜在健康体检中的普及率不高、内镜医师经验不足等。然而,我国胃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存在很多偏差和问题,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胃上皮内瘤变(gastrici

上皮

eoplasia)或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我们希望介绍胃上皮内瘤变的定义、分级和诊断分类,以及日本病理学家和西方病理学家对该病变诊断的差异,并探讨目前我国病理学家在胃镜活检标本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1 胃上皮内瘤变的定义、分类和分级

上皮内瘤变是用来描述 "细胞或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系列疾病 "的术语,被认为反映了潜在的分子生物学异常,可导致上皮内瘤变发展为浸润性癌。然而,分子生物学变化并不总是表现为细胞和结构的不典型性。上皮内瘤变包括有形态学不典型性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相关不典型性,或无不典型性的疾病,如结直肠宽基锯齿状腺瘤。传统上,非典型增生被定义为一类在组织学上有明确肿瘤性变化但无组织浸润证据的病变。这一术语有别于上皮内瘤变,因为异型增生指的是具有肿瘤形态特征的病变。相反,对于胃粘膜病变,上皮内瘤变和异型增生具有相同的含义。

胃上皮内瘤变的定义是具有细胞和结构异质性的明显上皮肿瘤性增生,但没有浸润性生长的明确证据。 第四版《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010 年)将胃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给出了胃黏膜活检中诊断性胃上皮内瘤变的分类。

在胃黏膜活检的实际病理诊断中,可采用以下三种分类方法:

非上皮内瘤变、未确定的上皮内瘤变、确定的上皮内瘤变。

1、非上皮内瘤变:包括炎症性改变、肠上皮增生、再生上皮、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胃黏膜糜烂、溃疡等。

2、无法判断是否为上皮内瘤变:这种分类法适用于无法区分病变是瘤变还是非瘤变的标本,尤其是存在炎性改变背景的小活检标本。这是一种实用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最终诊断,这类病变的最终诊断可通过标本的深部切口或重新进行胃镜活检来完成。

3. 明确的上皮内瘤变: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度上皮内瘤变,形态学表现为轻度结构紊乱,细胞轻中度不典型,核变长,保持原有极性,位于基底部,有丝分裂轻中度。如果病变呈息肉状,也称为低级别腺瘤。

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形态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多为立方体而非柱状,核质比升高,核小体明显嗜二色素,结构多而明显紊乱,有大量有丝分裂。重要的是,细胞核向管腔一侧隆起,极性消失。如果出现息肉样病变,也称为高级别腺瘤。

2 日本与欧美在胃上皮内瘤变诊断方面的差异

长期以来,日本、欧洲和美国的病理学家一直对胃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存在争议。西方病理学家认为,肿瘤细胞突破上皮基底膜并浸润到黏膜固有层是诊断恶性肿瘤的先决条件,而局限于上皮基底膜的异型增生即使是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也不能诊断为癌症。这一诊断标准的背景是什么?

粘膜内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小;可避免临床过度治疗;浸润是癌症的唯一客观证据;可避免复杂的组织学解释。

然而,这一标准也有缺点: 癌的诊断不取决于组织学变化,而取决于肿瘤的位置;从活检组织中诊断癌很困难;临床医生可能会低估上皮内瘤变的风险;这一原则妨碍了病理学家区分粘膜内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努力;最重要的是,这一原则往往导致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不一致。结果不一致。临床医生对胃上皮内瘤变风险的低估影响了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在数月至 3 年的随访中,60% 至 81% 的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患者会发展为胃癌。明确浸润是西方病理学家诊断胃癌的准则。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学家却很难根据这一准则对活检标本进行癌症诊断,因为他们往往无法确定病变部位是否存在浸润。

另一方面,日本病理学家诊断癌症的标准是基于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异质性程度,而不是肿瘤的位置或浸润深度。

非浸润性癌 "一词用于反映具有 "癌 "细胞形态和结构异质性的病变,而不论其是否浸润粘膜固有层。因此,被西方病理学家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往往被日本病理学家诊断为非浸润性粘膜癌。

更重要的是,日本病理学家根据这一标准做出的诊断与 ESD 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非常吻合,即日本病理学家在胃黏膜活检中诊断为癌的病例中,有一部分经手术或 ESD 标本证实为早期胃癌或进展期癌。

这可能是日本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其他国家的原因。来自日本、北美和欧洲的 8 位胃肠道病理学家对 35 份胃黏膜活检或内镜黏膜切除标本进行了诊断。

结果显示,在被西方病理学家诊断为低级别腺瘤性不典型增生的7例病例中,有4例被日本学者诊断为癌,1例被诊断为疑似癌,只有2例被诊断为腺瘤。

在西方病理学家诊断为高级别腺瘤性不典型增生的 12 例病例中,日本病理学家诊断为癌的有 11 例,疑似癌的有 1 例。

在大多数西方病理学家诊断为疑似癌的 6 例高级别腺瘤性不典型增生病例中,所有病例均被日本病理学家诊断为癌。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病理学家在活检时做出的诊断与手术切除后的病理诊断高度一致。手术切除后被日本和西方病理学家诊断为癌症的病例,在活检时已被日本病理学家诊断为癌症。

3 结构异常是诊断分化型胃癌的重要证据 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在胃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中,一些病理形态学改变有助于区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症。

腺体结构的异常在分化型胃癌的诊断中非常重要,如出现特殊的腺体形态,如腺体无限延长、腺管呈角状或中止状、腺管出现异常融合等。正常胃腺体呈规则排列,分支呈倒 "Y "形。

在分化型腺癌中,腺体可融合成 W、H、X 和正 Y 形。

根据结构异质性诊断癌症有以下优点:

在正常粘膜中从未发现结构异质性;

在低倍放大镜下即可观察到;

更客观;

高桥(Takahashi)和岩间(Iwama)发现,胃部高分化腺癌的腺管相互融合是腺癌早期浸润生长的一种模式。

此外,腺管中出现坏死碎屑可能是诊断胃癌的依据之一。

和田

abe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与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相比,腺腔内的坏死碎片更常出现在癌变的活检标本中。在活检标本中,存在腺腔内坏死碎片的非浸润性胃黏膜上皮内坏死瘤患者最终在手术切除后被证实为原位癌或浸润性癌。总之,结构异质性和腺腔内坏死碎片是诊断分化型胃癌的客观标准之一。

为了缩小日本和西方的差异,出现了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如 Vie

a分类法和帕多瓦分类法。然而,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4 中国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的现状与探讨

我国大多数病理医师一直沿用WHO或西方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标准,即只有看到浸润才能诊断为癌,而在实际诊断中往往很难观察到明确的浸润;

此外,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往往使得活检病理诊断过于保守,以至于活检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如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甚至是低分化上皮内瘤变,但手术切除病灶后确诊为早期癌或进展期癌。

在胃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中,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比分化型胃癌更容易诊断,而结构异型性是分化型胃癌的有力诊断线索。

然而,我国病理医师对结构异型性的认识普遍不足,判断不准确,这可能是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低、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

因此,应加强病理医生在胃黏膜活检和病理诊断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胃黏膜结构异质性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此外,我国病理医生与临床医生之间缺乏沟通,导致病理医生对患者信息掌握不够全面,临床医生对病理报告理解不足。同时,病理医生、内镜医生和外科医生应定期进行病例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共同提高诊治水平。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胃癌死亡率居高不下。与邻国日本、韩国相比,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仍有明显差距。

在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方面,仅依靠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很难提高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诊断标准已逐渐被西方所接受。

包括病理学家在内的多学科医生迫切需要就中国胃黏膜活检的诊断和分类达成某种共识。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胃癌的长期打嗝症状:打嗝的成因与病理机制探讨
04、打嗝+咳嗽,警惕肺炎、支气管哮喘呼吸道疾病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会增加腹压,从而刺激膈肌引起打嗝。当存在引起打嗝的易感因素时,膈肌会出现阵发性痉挛收缩,空气被迅速吸入肺部的同时,会厌闭合,声带变窄,使气流受阻,气流通过时就会发出 "嗝 "的声音。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肿瘤、中风等也会引起打嗝,此时除了打嗝,还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大便不畅等症状。03、打嗝+肢体麻木、语言发育迟缓,警惕中风中风前脑干缺血,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会使膈肌痉挛,很多患者因此出现顽固性打嗝,而

0评论2024-06-1688

日本五年胃癌生存率是中国四倍:揭秘日本胃癌筛查的先进方法
日本《胃癌筛查指南》提出了五种不同建议的方案,详见下表:注:推荐等级 B:推荐进行筛查和个体化检查,因为降低死亡率的效果高于弊端。新近更新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修改了风险评分,删除了钡餐检查,加强了内镜检查,更加符合当前的医疗水平和国情。在胃癌筛查中,我国已用内镜取代钡餐,作为高危人群的进一步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 "金标准",但由于其侵入性强、费用高、耗费人力资源多、人群接受度低等原因,在我国仍难以用于大规模的胃癌筛查。事实上,具体的筛查方法大同差异不大,中国和日本胃癌筛查指南主要包括以

0评论2024-06-1590

胃息肉是否有可能演变成胃癌?如何进行治疗和预防?
胃息肉会癌变吗。如果息肉表面光滑,癌变率低于 5%。表面光滑的息肉癌变率低于 5%。多发性息肉的恶变率高于单发息肉:增生性息肉又称炎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是胃腺体的长期增生,腺体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间隙较大,部分腺体中间有不成熟细胞,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仅为0.4%左右。直径 1-2 厘米的息肉,癌变率通常为 10%。直径大于 2 厘米的息肉,癌变率通常为 50%。

0评论2024-06-1492

如何选择 X 线钡餐和 CT 检查以诊断胃癌?
中山三甲医院试管要排多久的队费用大概多少钱中山三甲医院试管要排多久的队费用大概多少钱只要对医院的实力有信心,那么当朋友们有手术的需求时,当然就会选择到医院来进行手术,这是更多人都有的想法,而自身出现了不孕不育的问题,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医院才能有更好的效果。1、很多人都在等待手术时间说起国内知名度比较高的试管 医院,其实很多人都有足够的了解,都会说起中山三甲医院,从这里我们就知道这家医院的实力到底有多好,所以才会被频繁提起,而中山三甲医院试管要排多久的队呢。1、很多人都在等待手术时间我们都知道这是非常热门的医

0评论2024-06-1369

胃肠道肿瘤的早期病变:胃窦隆起性糜烂与疣状胃炎的深入解读
胃窦隆起糜烂--疣状胃炎发病机制和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疣状胃炎有癌变倾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是癌前病变。胃窦部隆起糜烂,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改变的特殊类型胃炎,是指胃黏膜表面有大量结节状、痘疹样突起的一种慢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内镜下,病变为特征性的疣状隆起,可呈不规则形或细长形,颜色与周围黏膜相似,多分布于胃窦部,也可分布于胃体和胃底,常沿皱襞嵴呈链状排列,直径约0. 5-1.5厘米,高0.2-0.5厘米,隆起顶部呈脐凹状水泡状糜烂,隆起顶部附有淡红色或淡黄色薄苔藓

0评论2024-06-12444

《柳叶刀》深入剖析:我国病例增长迅速,全球胃癌大数据全景呈现
虽然现在的技术已经发展的比较先进了,但是影响的因素也比较多,所以还是不能保证手术一定会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做好比较全面的准备,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在介绍做深圳之前需要试管婴儿需要多少钱,然后也要告诉朋友们,在排卵期的时候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做好准备,并且也要让身体保持健康。研究表明,除了普遍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健康和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之外,还需要制定具体的地方战略,以进一步减少胃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2、这些医院都是非常专业的只要稍加了解,我们就会知道深圳做试管婴儿需要多少钱,相信原来很担心的朋友

0评论2024-05-2949

晚期HER2阳性胃癌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做试管婴儿如果想让宝宝快速报到,想让自己顺利怀上宝宝,前提是要了解个人的身体状况,通过专业的医院 试管婴儿进行针对性的试管婴儿,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就能缩短试管婴儿周期,也能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建议广大夫妻也了解一下西安哪家医院试管成功率高等问题,让自己在做试管婴儿的过程中更加轻松顺利。一、选择专业医院标准的具体要求如果你想要确保做 试管婴儿,呈现出更高的成功率,建议你需要了解不同 医院的整体水平,选择具备专业资质的医院,这样可以让你做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试管婴儿进行针对性的试管婴儿,提高试

0评论2024-05-2891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必要性及癌变风险分析
目前,只要接受胃镜检查,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会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一旦通过胃镜确诊为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就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无论你应用各种胃黏膜保护剂、促动力剂、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抗幽门螺旋杆菌剂等,部分患者症状缓解,但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时好时坏,多次检查胃镜仍是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几乎任何治疗方法终身无法改变。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显微镜下病理活检,以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然而,几乎所有的胃镜检查报告都没有 "全胃粘膜及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甚至轻者没有任

0评论2024-05-27194

胃粘膜下隆起:胃癌的潜在风险与鉴别诊断
白光下可见胃体大弯处半球形粘膜下隆起,超声内镜下可见边界不清的部分高回声病变,起源于粘膜下-固有肌层,类似固有肌层增厚看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不难看出,胃黏膜下隆起单纯胃镜甚至结合超声胃镜和CT检查,都不能完全确定病变的性质,只有术后病理检查,才能确诊。一些黏膜下比较大的隆起性病变,有时也需要结合CT检查,以进一步确定病变的性质、大小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虽然大多数胃黏膜下隆起都是良性病变,但具体情况还需要病理结果来确定。那么,胃黏膜下隆起一定需要手术吗。随着过去几年胃镜微创治疗的

0评论2024-05-2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