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治疗首页 治疗分类 切换频道

葱蒜摄入与胃癌预防的关系研究

2024-04-18 08:042260

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是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由于饮食、感染等原因,我国是胃癌高发、高死亡率的大国,胃癌防控工作任重道远。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

哪些因素会导致胃癌的发生?

胃癌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目前确定的危险因素包括微生物感染和不良饮食习惯。

微生物感染。许多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属于一级致癌物。中国的感染率很高,城市居民感染率为 47%,农村居民感染率高达 66%。当然,并不是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患胃癌,但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及时根除感染,可以有效降低患胃癌的风险。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高盐饮食、熏烤、烧烤、油炸食品、加工肉类、食用霉变食物,以及饮酒、吸烟等,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如何降低胃癌风险?

因此,要降低患胃癌的风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检查幽门螺旋杆菌,发现感染及时根除;

健康饮食:不要吃得太咸,少吃加工肉类和霉变食物;

戒烟,少喝酒;

多吃水果和蔬菜。

除了这些,还有一种传言:多吃洋葱、大蒜等辛辣食物可以降低患胃癌的风险。这是真的吗?最近发表在《英国癌症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详细探讨了这个问题。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图 1. 洋葱食物摄入量与胃癌风险的元研究1

多吃洋葱和大蒜有什么好处?

来自意大利的研究人员从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伊朗、中国、日本、墨西哥、巴西和全球其他地区的 17 项相关研究中收集了数据。总共有 6,097 名胃癌患者和 13,017 名对照者。约 56% 的病例来自欧洲,30% 来自亚洲,14% 来自美洲。胃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分布相似。与对照组相比,胃癌患者中男性较多,吸烟和饮酒较多,吃水果和蔬菜较少,有胃癌家族史的较多。

这些人群的饮食习惯数据是通过食物频率问卷收集的,其中洋葱食品包括大葱、大蒜、韭菜和洋葱。患者的饮食数据是在确诊和入院前至少一年收集的。

研究人员发现,多吃洋葱食品与胃癌风险降低有关。

图 2:摄入洋葱类食品对胃癌风险的影响。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这可能会混淆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葱类食品的加工和消费模式。不过,总体而言,摄入较多的葱类食品与较低的胃癌风险有关,这一点在亚洲人群中更为明显。

图 3. 不同地区人群的洋葱类食物摄入量与胃癌风险

洋葱和大蒜中的哪些物质可以抗击胃癌?

洋葱食品的抗癌作用主要归功于各种有机硫化合物,主要是烯丙基衍生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机硫化合物对前胃癌有抑制作用。

洋葱食品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癌作用:

增强能够灭活致癌物质的代谢酶的活性;

抑制 DNA 加合物的形成;

通过细胞凋亡和改变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

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目前关于这一说法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一些研究发现补充大蒜素会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而另一些研究则没有发现这种关联,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或证伪这一假设。

虽然支持洋葱和大蒜食品能抗胃癌说法的证据大多是相关性的,因果关系有限,但如果你不是特别不喜欢这类食品,还是可以尝试多吃一些,也许洋葱和大蒜真的能抗癌。另外,加热通常会破坏有机硫化合物,如果你不排斥洋葱和大蒜的辛辣味,也可以尝试生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胃部不适的潜在因:胃硬与胃癌的关系及应对策略
症状胃痛或胃部不适便秘、腹泻或两者兼有胃胀疼痛和疼痛部位的改变排便次数和频率改变治疗方法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侧重于缓解症状。便秘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每周排便次数少于三次。如果患者对美沙拉嗪反应不佳,医生可能会使用皮质类固醇,这药物有助于减轻炎症。晚期胃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胃痛、黄疸、胃部积液和吞咽困难。有些便秘患者会感到腹胀,这可能是由于坚硬、结块的粪便影响了肠道蠕动并增加了细菌发酵。如果情况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全结肠切除术。

0评论2024-04-28298

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距离有多远?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镜诊疗中心团队表示,对于已经发生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定期复查胃镜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手段。有中重度萎缩和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应每年随访一次左右,无肠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根据情况进行内镜和病理随访。萎缩性胃炎患者复查除胃镜检查外,还需做多部位取样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查,必要时还需做内镜染色、超声内镜等特殊检查。胃癌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到慢性萎缩性胃炎,再到肠癌和上皮内瘤变,最后演变为胃癌。临床上,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多数患者可有上腹灼痛、胀痛、

0评论2024-04-27392

健康体检发现胃蛋白酶指标异常,可能暗示胃癌风险,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发生、胃黏膜受损时,PGI、PGII 会升高,同时根据胃内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应升高,其病理过程就是,当胃黏膜因各种原因受损时、 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减少,胃腔内酸碱度升高,使胃蛋白酶原不能被活化成为胃蛋白酶,积聚的胃蛋白酶原就会从破碎的细胞间隙中 "逃逸 "出来,进入血管,使血中浓度升高。然而,当胃黏膜萎缩,发生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本身分泌的胃蛋白酶原减少,"逃逸 "到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也相应减少,尤其是 因此,日本将胃癌筛查标准定为 PGI 图 2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和 PG 之间的关

0评论2024-04-26232

胃癌的隐蔽性:医生揭示早期筛查技巧
不久前,一位40多岁的男子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来做胃镜检查,结果被查出患有早期胃癌,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我能吃能喝,怎么会长癌。只有胃镜才能诊断这类早期胃癌。我们来看一组数据:80%以上的早期胃癌没有明显症状。发现早期胃癌的 "金标准"--胃镜检查 我曾不止一次地呼吁,胃肠镜检查应该是常规体检的必备项目,因为早期胃肠癌是其他手段无法发现的。此外,胃肠道钡餐造影对浸润性胃癌有独特的诊断价值,适用于不愿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这类人群包括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高发区人群、不良嗜好人群、胃溃疡未治疗、胃癌前疾病(息

0评论2024-04-25224

胃溃疡与胃癌的早期区别及诊断方法探讨
2. 一般情况下,胃溃疡患者状态好,食欲好,对药物治疗反应好,很少出现贫血,全身无淋巴结肿大。2、胃癌的胃镜表现:隆起型:主要表现为菜花样肿块向胃腔内突出,表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覆盖浅表糜烂、充血、溃疡或污苔,组织质脆易出血。年龄和病程 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90%的患者有上腹痛,且呈周期性,每次疼痛可持续数天、数周甚至数月,缓解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作,往往持续多年。因此,重视胃癌的早期表现,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防患于未然。因此,关注胃癌的早期表现,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3. 疼痛的规律性 胃溃疡疼痛大

0评论2024-04-24250

肠上皮化生与胃癌风险的关系探究
肠上皮增生分布慢性萎缩性常伴有肠化,肠化是胃黏膜损伤的指标,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上皮改变。小肠化生,上皮分化好,是一种常见的黏膜病变,广泛见于各种良性胃病(57.8%),特别是慢性胃炎,随着炎症的发展化生也加重,故认为小肠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性质。肠上皮化生的分型根据粘液的组织化学染色将肠上皮增生分为两类:小肠型化生(即完全的肠上皮化)和结肠型化生(即不完全的肠上皮化)。肠上皮化生常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干细胞异常分化,分化为肠上皮细胞。肠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黏膜上皮所代

0评论2024-04-23251

杨秉辉教授:胃癌的威胁依然存在
在这一二十年的时间里,胃部的疾病还只是处于不同阶段的慢性胃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包括清除幽门螺杆菌、改善饮食和生活行为等,来预防慢性胃炎的发展和胃癌的发生。但如果置之不理,不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行为的改善,就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分泌消化液的腺体萎缩,影响消化功能、 如果积极治疗,大部分病例都会好转,但也有少部分病例会继续发展,受损的胃黏膜细胞会被肠上皮细胞取代,这在病理学上被称为 "肠上皮增生",简称 "肠病"。既然没有特殊症状,我们到哪里去找早期胃癌患者做胃镜诊断呢。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有

0评论2024-04-22227

深入解析:TNM分期系统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与重要性
M1 淋巴结外有远处转移TNM 分期表TNM 分期T 期N 期M期0期TisN0M0IA 阶段T1N0M0IB 期T2T1N0N1M0M0IIA 阶段T3T2T1N0N1N2M0M0M0IIB 期T4aT3T2T1N0N1N2N3M0M0M0M0IIIA 期T4aT3T2N1N2N3M0M0M0IIIB 期T4bT4bT4aT3N0N1N2N3M0M0M0M0IIIC 期T4bT4bT4aN2N3N3M0M0M0IV 期任何 T任何 NM1虽然病理学家对手术标本进行检测后得出的术后分期非常准确,被称为病理

0评论2024-04-21245

肠上皮化生是否可以确定胃癌的癌变
很多做过胃镜检查的中老年患者有时会发现,胃镜报告上写着 "肠上皮增生",这其实是一种癌前病变。如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仅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还能预防或阻止肠上皮化生的进展。目前,胃癌的主要模式是:正常胃黏膜→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肠化生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病变。中重度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大肠上皮化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复查,建议每6~12个月做一次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要防止病情发展为肠上皮化生,已经出现肠上皮化生的患者要防止肠上皮化生继续发展。

0评论2024-04-20245

牙龈疾病与胃癌风险增加52%有关:揭示二者之间的关联
发表在《肠道杂志》(Journal of Gut)上的研究结果认为,牙龈疾病引起的炎症是导致癌症风险增加的一个因素。在对结果进行分析时,总体而言,与从未患过牙周病的人相比,有牙周病史的人患喉癌的风险增加了59%,无论他们的牙齿是否脱落。与从未掉过牙的人相比,掉过两颗或两颗以上牙齿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增加了 33%,患喉癌的风险增加了 42%。具体来说,有牙龈疾病史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增加了52%,患喉癌的风险增加了43%。林燕青编译日报肠https:cosumer.healthday.comde口腔口服格式tal

0评论2024-04-1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