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治疗首页 治疗分类 切换频道

胃癌的隐蔽性:医生揭示早期筛查技巧

2024-04-25 08:052240

不久前,一位40多岁的男子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来做胃镜检查,结果被查出患有早期胃癌,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我能吃能喝,怎么会长癌?网上提到的报警信号我一个都没有啊?"

说实话,很多恶性肿瘤都是无声的杀手,犹如鬼子进村,悄无声息地生长,等到积累了足够的恶势力,才会突然出现一些列症状,而当我们感觉不对劲的时候,往往已经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胃癌作为我国第二大肿瘤,更是如此。

可以说,早期胃癌基本没有 "报警信号"。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80%以上的早期胃癌没有明显症状;

每年新增病例 68.9 万例,占全球病例的 42.7%;

每年死亡49.8万人,占全球47%;

90%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早期胃癌确诊率不足 10%;

5年综合生存率<30%!

很多朋友问我,既然没有症状,怎么预防?只能 "等 "吗?

预防胃癌,不能等信号灯。胃癌为什么来得悄无声息?

我们的胃分为四层,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和浆膜。

胃壁结构

胃癌首先起源于胃黏膜层。由于早期癌肿很浅,对黏膜损伤不大,不会出血,也很少影响消化功能,所以很少出现症状;

偶尔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很多患者会简单地认为是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

我们所说的早期胃癌,就是这种只局限于黏膜的早期胃癌。如果此时发现,90%-97%可以完全治愈,大部分不需要手术,在胃镜下就可以治疗。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癌细胞的不断增殖,癌灶会越来越大,逐渐侵入肌层,穿透浆膜层,引起血管浸润和远端转移,即进展期;

一旦发生器官转移,即为晚期,5 年生存率不足 10%。

此时,一系列比较典型的症状就会堆积起来。

例如,黑便、贫血、消瘦、腹痛、呕吐、腹部肿块、腹胀、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被一些自媒体称为 "早期信号",其实是一种误导!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医生,我想告诉你:

千万不要等这些信号出现了,才想起去检查!

因为,这其实是中晚期信号啊!

比如,肿瘤大了,可能会破裂出血,出现贫血、黑便、呕血等症状;

肿瘤长在贲门处,可能会引起呕吐;

肿瘤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会导致体重减轻;等等。

发现早期胃癌的 "金标准"--胃镜检查 我曾不止一次地呼吁,胃肠镜检查应该是常规体检的必备项目,因为早期胃肠癌是其他手段无法发现的;

例如,胃镜能发现1-2毫米的微小癌肿,而CT发现大于2厘米的几率是胃镜的10倍,这是生与死的距离!

因此,一般不采用CT发现和诊断胃癌。

此外,胃肠道钡餐造影对浸润性胃癌有独特的诊断价值,适用于不愿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

同样道理,超声、核磁共振和 PET-CT 也不能用于诊断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

只有胃镜才能诊断这类早期胃癌!

胃镜检查技术成熟,设备日新月异,具有放大、染色、超声等功能。对于早期癌症来说,它就是火眼金睛,毫米级的癌细胞都难逃它的法眼。

此外,它不仅能看,能诊断,还能在内镜下进行治疗。通过胃镜,不开刀、不化疗、不切除胃组织,剥离癌变粘膜,就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既省钱,又不会给病人带来痛苦。

是不是很简单?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做胃镜呢?1、无症状的普通健康人,无论男女都要在40岁以前;

2、还有一类无症状的高危人群,要更早,比如30岁左右;

这类人群包括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高发区人群、不良嗜好人群、胃溃疡未治疗、胃癌前疾病(息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术后等);

3、有症状?当然应首选胃镜检查;

比如长期消化不良、长期腹胀、胃痛、烧心、食欲不振等,需要做胃镜检查胃黏膜受损情况;

胃镜检查早已告别了 "生不如死 "的时代,现在有无痛胃镜、舒适胃镜、胶囊胃镜供您选择。

除了及时做胃镜检查,检查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也非常重要!

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议成年人一定要检查并根除幽门螺杆菌。

此外,注意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比如长期抽烟喝酒,喜欢吃油炸、熏制、腌制的食物,高油高盐、食物过烫、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这些都会伤害胃,长此以往很容易引发疾病。

为了保护你的胃,建议你

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多吃肉、鱼、豆制品和奶制品;

避免高盐饮食,少吃咸、熏、腌制食品,不吃霉变食物。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胃部不适的潜在因:胃硬与胃癌的关系及应对策略
症状胃痛或胃部不适便秘、腹泻或两者兼有胃胀疼痛和疼痛部位的改变排便次数和频率改变治疗方法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侧重于缓解症状。便秘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每周排便次数少于三次。如果患者对美沙拉嗪反应不佳,医生可能会使用皮质类固醇,这药物有助于减轻炎症。晚期胃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胃痛、黄疸、胃部积液和吞咽困难。有些便秘患者会感到腹胀,这可能是由于坚硬、结块的粪便影响了肠道蠕动并增加了细菌发酵。如果情况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全结肠切除术。

0评论2024-04-28298

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距离有多远?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镜诊疗中心团队表示,对于已经发生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定期复查胃镜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手段。有中重度萎缩和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应每年随访一次左右,无肠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根据情况进行内镜和病理随访。萎缩性胃炎患者复查除胃镜检查外,还需做多部位取样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查,必要时还需做内镜染色、超声内镜等特殊检查。胃癌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到慢性萎缩性胃炎,再到肠癌和上皮内瘤变,最后演变为胃癌。临床上,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多数患者可有上腹灼痛、胀痛、

0评论2024-04-27392

健康体检发现胃蛋白酶指标异常,可能暗示胃癌风险,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发生、胃黏膜受损时,PGI、PGII 会升高,同时根据胃内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应升高,其病理过程就是,当胃黏膜因各种原因受损时、 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减少,胃腔内酸碱度升高,使胃蛋白酶原不能被活化成为胃蛋白酶,积聚的胃蛋白酶原就会从破碎的细胞间隙中 "逃逸 "出来,进入血管,使血中浓度升高。然而,当胃黏膜萎缩,发生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本身分泌的胃蛋白酶原减少,"逃逸 "到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也相应减少,尤其是 因此,日本将胃癌筛查标准定为 PGI 图 2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和 PG 之间的关

0评论2024-04-26232

胃溃疡与胃癌的早期区别及诊断方法探讨
2. 一般情况下,胃溃疡患者状态好,食欲好,对药物治疗反应好,很少出现贫血,全身无淋巴结肿大。2、胃癌的胃镜表现:隆起型:主要表现为菜花样肿块向胃腔内突出,表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覆盖浅表糜烂、充血、溃疡或污苔,组织质脆易出血。年龄和病程 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90%的患者有上腹痛,且呈周期性,每次疼痛可持续数天、数周甚至数月,缓解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作,往往持续多年。因此,重视胃癌的早期表现,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防患于未然。因此,关注胃癌的早期表现,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3. 疼痛的规律性 胃溃疡疼痛大

0评论2024-04-24250

肠上皮化生与胃癌风险的关系探究
肠上皮增生分布慢性萎缩性常伴有肠化,肠化是胃黏膜损伤的指标,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上皮改变。小肠化生,上皮分化好,是一种常见的黏膜病变,广泛见于各种良性胃病(57.8%),特别是慢性胃炎,随着炎症的发展化生也加重,故认为小肠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性质。肠上皮化生的分型根据粘液的组织化学染色将肠上皮增生分为两类:小肠型化生(即完全的肠上皮化)和结肠型化生(即不完全的肠上皮化)。肠上皮化生常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干细胞异常分化,分化为肠上皮细胞。肠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黏膜上皮所代

0评论2024-04-23251

杨秉辉教授:胃癌的威胁依然存在
在这一二十年的时间里,胃部的疾病还只是处于不同阶段的慢性胃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包括清除幽门螺杆菌、改善饮食和生活行为等,来预防慢性胃炎的发展和胃癌的发生。但如果置之不理,不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行为的改善,就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分泌消化液的腺体萎缩,影响消化功能、 如果积极治疗,大部分病例都会好转,但也有少部分病例会继续发展,受损的胃黏膜细胞会被肠上皮细胞取代,这在病理学上被称为 "肠上皮增生",简称 "肠病"。既然没有特殊症状,我们到哪里去找早期胃癌患者做胃镜诊断呢。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有

0评论2024-04-22227

深入解析:TNM分期系统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与重要性
M1 淋巴结外有远处转移TNM 分期表TNM 分期T 期N 期M期0期TisN0M0IA 阶段T1N0M0IB 期T2T1N0N1M0M0IIA 阶段T3T2T1N0N1N2M0M0M0IIB 期T4aT3T2T1N0N1N2N3M0M0M0M0IIIA 期T4aT3T2N1N2N3M0M0M0IIIB 期T4bT4bT4aT3N0N1N2N3M0M0M0M0IIIC 期T4bT4bT4aN2N3N3M0M0M0IV 期任何 T任何 NM1虽然病理学家对手术标本进行检测后得出的术后分期非常准确,被称为病理

0评论2024-04-21245

肠上皮化生是否可以确定胃癌的癌变
很多做过胃镜检查的中老年患者有时会发现,胃镜报告上写着 "肠上皮增生",这其实是一种癌前病变。如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仅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还能预防或阻止肠上皮化生的进展。目前,胃癌的主要模式是:正常胃黏膜→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肠化生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病变。中重度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大肠上皮化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复查,建议每6~12个月做一次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要防止病情发展为肠上皮化生,已经出现肠上皮化生的患者要防止肠上皮化生继续发展。

0评论2024-04-20245

牙龈疾病与胃癌风险增加52%有关:揭示二者之间的关联
发表在《肠道杂志》(Journal of Gut)上的研究结果认为,牙龈疾病引起的炎症是导致癌症风险增加的一个因素。在对结果进行分析时,总体而言,与从未患过牙周病的人相比,有牙周病史的人患喉癌的风险增加了59%,无论他们的牙齿是否脱落。与从未掉过牙的人相比,掉过两颗或两颗以上牙齿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增加了 33%,患喉癌的风险增加了 42%。具体来说,有牙龈疾病史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增加了52%,患喉癌的风险增加了43%。林燕青编译日报肠https:cosumer.healthday.comde口腔口服格式tal

0评论2024-04-1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