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人与大蒜的渊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宋代罗望的《尔雅翼》中就有 "胡人以蒜涂身,爱其香,又能御寒 "的说法,而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则总结了大蒜的功效 "通五脏,达窍门,去寒湿,辟邪气,消肿痛,消积食"。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游伟成团队开展了一项为期22年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估幽门螺杆菌治疗、维生素补充剂和大蒜补充剂对胃癌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持续7年摄入大蒜补充剂与胃癌死亡风险降低有关,与幽门螺杆菌治疗两周、摄入维生素补充剂7年的效果相似,但与胃癌发病率降低有关。这项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MedicalJour
上发表。
https:www.bmj.comco
te
t366bmj.l5016
研究背景
流行病学研究的确凿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发生有关,并表明富含维生素和大蒜的饮食可以预防维生素摄入不足的高危人群患胃癌。尽管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幽门螺杆菌治疗、维生素补充剂和大蒜补充剂在预防胃癌方面的作用尚不清楚。
研究过程
山东临朐县是世界上胃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之一,1980-1982年间,有5.51万男性和1.91万女性死于胃癌。
1995年,北京肿瘤大学医院研究小组在临朐县招募志愿者,经过纳入标准的筛选,最终共有3365名来自胃癌高发地区的志愿者作为试验对象被纳入RCT。其中,1107 名幽门螺杆菌抗体阴性的居民被随机分配到维生素补充剂组、大蒜补充剂组或安慰剂组。2258 名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的居民被随机分配到幽门螺杆菌治疗组、维生素补充剂组、大蒜补充剂组或安慰剂组。
经过 22 年的随访,共发现 151 例胃癌病例和 94 例死于胃癌的病例。补充维生素能显著降低发病率,而补充大蒜则不能。所有三种干预措施都能显著降低胃癌死亡率,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完全调整风险比为 0.62,维生素补充剂为 0.48,大蒜补充剂为 0.66。
研究意义
总之,本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治疗 2 周和持续摄入维生素补充剂 7 年可显著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且保护效果持久。补充大蒜并不能明显降低患胃癌的风险,但能明显降低死于胃癌的风险。
此外,尤伟成教授团队随后在《JAMANetworkOp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大蒜对胃癌有保护作用。
JAMANetworkOpe 》上发表的研究对受试者生活方式后的胃癌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在从不饮酒的人群中,摄入大蒜补充剂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胃癌死亡风险降低了67%!
参考文献
https:www.bmj.comco
te
t366bmj.l5016
胃部不适的潜在因:胃硬与胃癌的关系及应对策略
症状胃痛或胃部不适便秘、腹泻或两者兼有胃胀疼痛和疼痛部位的改变排便次数和频率改变治疗方法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侧重于缓解症状。便秘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每周排便次数少于三次。如果患者对美沙拉嗪反应不佳,医生可能会使用皮质类固醇,这药物有助于减轻炎症。晚期胃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胃痛、黄疸、胃部积液和吞咽困难。有些便秘患者会感到腹胀,这可能是由于坚硬、结块的粪便影响了肠道蠕动并增加了细菌发酵。如果情况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全结肠切除术。
0评论2024-04-28298
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距离有多远?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镜诊疗中心团队表示,对于已经发生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定期复查胃镜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手段。有中重度萎缩和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应每年随访一次左右,无肠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根据情况进行内镜和病理随访。萎缩性胃炎患者复查除胃镜检查外,还需做多部位取样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查,必要时还需做内镜染色、超声内镜等特殊检查。胃癌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到慢性萎缩性胃炎,再到肠癌和上皮内瘤变,最后演变为胃癌。临床上,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多数患者可有上腹灼痛、胀痛、
0评论2024-04-27392
健康体检发现胃蛋白酶指标异常,可能暗示胃癌风险,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发生、胃黏膜受损时,PGI、PGII 会升高,同时根据胃内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应升高,其病理过程就是,当胃黏膜因各种原因受损时、 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减少,胃腔内酸碱度升高,使胃蛋白酶原不能被活化成为胃蛋白酶,积聚的胃蛋白酶原就会从破碎的细胞间隙中 "逃逸 "出来,进入血管,使血中浓度升高。然而,当胃黏膜萎缩,发生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本身分泌的胃蛋白酶原减少,"逃逸 "到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也相应减少,尤其是 因此,日本将胃癌筛查标准定为 PGI 图 2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和 PG 之间的关
0评论2024-04-26232
胃癌的隐蔽性:医生揭示早期筛查技巧
不久前,一位40多岁的男子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来做胃镜检查,结果被查出患有早期胃癌,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我能吃能喝,怎么会长癌。只有胃镜才能诊断这类早期胃癌。我们来看一组数据:80%以上的早期胃癌没有明显症状。发现早期胃癌的 "金标准"--胃镜检查 我曾不止一次地呼吁,胃肠镜检查应该是常规体检的必备项目,因为早期胃肠癌是其他手段无法发现的。此外,胃肠道钡餐造影对浸润性胃癌有独特的诊断价值,适用于不愿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这类人群包括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高发区人群、不良嗜好人群、胃溃疡未治疗、胃癌前疾病(息
0评论2024-04-25224
胃溃疡与胃癌的早期区别及诊断方法探讨
2. 一般情况下,胃溃疡患者状态好,食欲好,对药物治疗反应好,很少出现贫血,全身无淋巴结肿大。2、胃癌的胃镜表现:隆起型:主要表现为菜花样肿块向胃腔内突出,表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覆盖浅表糜烂、充血、溃疡或污苔,组织质脆易出血。年龄和病程 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90%的患者有上腹痛,且呈周期性,每次疼痛可持续数天、数周甚至数月,缓解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作,往往持续多年。因此,重视胃癌的早期表现,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防患于未然。因此,关注胃癌的早期表现,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3. 疼痛的规律性 胃溃疡疼痛大
0评论2024-04-24250
肠上皮化生与胃癌风险的关系探究
肠上皮增生分布慢性萎缩性常伴有肠化,肠化是胃黏膜损伤的指标,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上皮改变。小肠化生,上皮分化好,是一种常见的黏膜病变,广泛见于各种良性胃病(57.8%),特别是慢性胃炎,随着炎症的发展化生也加重,故认为小肠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性质。肠上皮化生的分型根据粘液的组织化学染色将肠上皮增生分为两类:小肠型化生(即完全的肠上皮化)和结肠型化生(即不完全的肠上皮化)。肠上皮化生常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干细胞异常分化,分化为肠上皮细胞。肠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黏膜上皮所代
0评论2024-04-23251
杨秉辉教授:胃癌的威胁依然存在
在这一二十年的时间里,胃部的疾病还只是处于不同阶段的慢性胃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包括清除幽门螺杆菌、改善饮食和生活行为等,来预防慢性胃炎的发展和胃癌的发生。但如果置之不理,不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行为的改善,就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分泌消化液的腺体萎缩,影响消化功能、 如果积极治疗,大部分病例都会好转,但也有少部分病例会继续发展,受损的胃黏膜细胞会被肠上皮细胞取代,这在病理学上被称为 "肠上皮增生",简称 "肠病"。既然没有特殊症状,我们到哪里去找早期胃癌患者做胃镜诊断呢。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有
0评论2024-04-22227
深入解析:TNM分期系统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与重要性
M1 淋巴结外有远处转移TNM 分期表TNM 分期T 期N 期M期0期TisN0M0IA 阶段T1N0M0IB 期T2T1N0N1M0M0IIA 阶段T3T2T1N0N1N2M0M0M0IIB 期T4aT3T2T1N0N1N2N3M0M0M0M0IIIA 期T4aT3T2N1N2N3M0M0M0IIIB 期T4bT4bT4aT3N0N1N2N3M0M0M0M0IIIC 期T4bT4bT4aN2N3N3M0M0M0IV 期任何 T任何 NM1虽然病理学家对手术标本进行检测后得出的术后分期非常准确,被称为病理
0评论2024-04-21245
肠上皮化生是否可以确定胃癌的癌变
很多做过胃镜检查的中老年患者有时会发现,胃镜报告上写着 "肠上皮增生",这其实是一种癌前病变。如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仅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还能预防或阻止肠上皮化生的进展。目前,胃癌的主要模式是:正常胃黏膜→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肠化生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病变。中重度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大肠上皮化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复查,建议每6~12个月做一次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要防止病情发展为肠上皮化生,已经出现肠上皮化生的患者要防止肠上皮化生继续发展。
0评论2024-04-20245
牙龈疾病与胃癌风险增加52%有关:揭示二者之间的关联
发表在《肠道杂志》(Journal of Gut)上的研究结果认为,牙龈疾病引起的炎症是导致癌症风险增加的一个因素。在对结果进行分析时,总体而言,与从未患过牙周病的人相比,有牙周病史的人患喉癌的风险增加了59%,无论他们的牙齿是否脱落。与从未掉过牙的人相比,掉过两颗或两颗以上牙齿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增加了 33%,患喉癌的风险增加了 42%。具体来说,有牙龈疾病史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增加了52%,患喉癌的风险增加了43%。林燕青编译日报肠https:cosumer.healthday.comde口腔口服格式tal
0评论2024-04-1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