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
1 地域环境和饮食因素
胃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的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为什么胃癌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呢?
研究发现,我国胃癌的高发区是从西北开始,沿河西走廊、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再向东到辽宁,然后沿海岸线向下到山东半岛、安徽、浙江、福建。
西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居民以肉食为主,喜欢吃烟熏、烧烤甚至腌制的猪肉和羊肉。而这些饮食习惯恰恰是导致胃癌的因素。这些食物中亚硝酸盐、霉菌毒素、多环芳香烃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较高,导致胃癌发病率逐渐升高。案例 1 中的黄某就是这种情况。
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达60%以上,幽门螺杆菌可促进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和亚硝胺,亚硝胺可致癌。HP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导致畸变和癌变。
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和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患者抗CagA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病例 2 中的张某某和病例 3 中的王某某均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提示幽门螺杆菌为高危因素。
3 癌前病变
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肠上皮增生或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这些病变都有可能转化为癌。
胃癌并不是正常细胞到癌细胞的 "飞跃",而是一个多阶梯的癌变过程,即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这期间出现的病变称为癌前病变。
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为2.5%~11%,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为4%~35%,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为10%~83%。王某某病例三,15年前在我院门诊胃镜检查提示胃息肉,活检提示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具有癌变潜能,是常见的癌前病变。
4 遗传和基因
胃癌涉及致癌基因、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和转移相关基因的改变,基因改变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胃癌患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研究发现,胃癌患者一级亲属患胃癌的风险平均是普通人群的三倍。病例 2 中,张某的爷爷死于胃癌,父亲 5 年前被诊断为胃癌,提示遗传是高危因素。
5 长期吸烟和酗酒
据调查,长期吸烟者患胃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50%。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胃炎、胃溃疡的形成,并延缓其愈合,进一步导致恶变。饮酒会使胃反复遭受乙醇的恶性刺激,容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症,进而使胃黏膜增生,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病例 1 中的黄某和病例 4 中的孙某也有类似情况,提示吸烟、酗酒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6 精神抑郁
据调查,抑郁、忧伤、思念、孤独、压抑、憎恨、厌恶、自卑、自责、内疚、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生闷气等都会明显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而性格开朗、乐观、活泼的人患胃癌的风险最低。病例 4 中的孙某也属于类似情况,说明精神抑郁是一种高危因素。
7 其他因素
胃癌的病因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的发展过程。除上述六大因素外,还可能与职业有关,如长期接触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从事金属行业的工人,患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高。长期接触放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特殊人群,患胃癌的风险也较高。
胃部不适的潜在因:胃硬与胃癌的关系及应对策略
症状胃痛或胃部不适便秘、腹泻或两者兼有胃胀疼痛和疼痛部位的改变排便次数和频率改变治疗方法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侧重于缓解症状。便秘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每周排便次数少于三次。如果患者对美沙拉嗪反应不佳,医生可能会使用皮质类固醇,这药物有助于减轻炎症。晚期胃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胃痛、黄疸、胃部积液和吞咽困难。有些便秘患者会感到腹胀,这可能是由于坚硬、结块的粪便影响了肠道蠕动并增加了细菌发酵。如果情况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全结肠切除术。
0评论2024-04-28298
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距离有多远?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镜诊疗中心团队表示,对于已经发生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定期复查胃镜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手段。有中重度萎缩和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应每年随访一次左右,无肠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根据情况进行内镜和病理随访。萎缩性胃炎患者复查除胃镜检查外,还需做多部位取样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查,必要时还需做内镜染色、超声内镜等特殊检查。胃癌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到慢性萎缩性胃炎,再到肠癌和上皮内瘤变,最后演变为胃癌。临床上,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多数患者可有上腹灼痛、胀痛、
0评论2024-04-27392
健康体检发现胃蛋白酶指标异常,可能暗示胃癌风险,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发生、胃黏膜受损时,PGI、PGII 会升高,同时根据胃内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应升高,其病理过程就是,当胃黏膜因各种原因受损时、 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减少,胃腔内酸碱度升高,使胃蛋白酶原不能被活化成为胃蛋白酶,积聚的胃蛋白酶原就会从破碎的细胞间隙中 "逃逸 "出来,进入血管,使血中浓度升高。然而,当胃黏膜萎缩,发生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本身分泌的胃蛋白酶原减少,"逃逸 "到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也相应减少,尤其是 因此,日本将胃癌筛查标准定为 PGI 图 2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和 PG 之间的关
0评论2024-04-26232
胃癌的隐蔽性:医生揭示早期筛查技巧
不久前,一位40多岁的男子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来做胃镜检查,结果被查出患有早期胃癌,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我能吃能喝,怎么会长癌。只有胃镜才能诊断这类早期胃癌。我们来看一组数据:80%以上的早期胃癌没有明显症状。发现早期胃癌的 "金标准"--胃镜检查 我曾不止一次地呼吁,胃肠镜检查应该是常规体检的必备项目,因为早期胃肠癌是其他手段无法发现的。此外,胃肠道钡餐造影对浸润性胃癌有独特的诊断价值,适用于不愿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这类人群包括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高发区人群、不良嗜好人群、胃溃疡未治疗、胃癌前疾病(息
0评论2024-04-25224
胃溃疡与胃癌的早期区别及诊断方法探讨
2. 一般情况下,胃溃疡患者状态好,食欲好,对药物治疗反应好,很少出现贫血,全身无淋巴结肿大。2、胃癌的胃镜表现:隆起型:主要表现为菜花样肿块向胃腔内突出,表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覆盖浅表糜烂、充血、溃疡或污苔,组织质脆易出血。年龄和病程 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90%的患者有上腹痛,且呈周期性,每次疼痛可持续数天、数周甚至数月,缓解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作,往往持续多年。因此,重视胃癌的早期表现,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防患于未然。因此,关注胃癌的早期表现,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3. 疼痛的规律性 胃溃疡疼痛大
0评论2024-04-24250
肠上皮化生与胃癌风险的关系探究
肠上皮增生分布慢性萎缩性常伴有肠化,肠化是胃黏膜损伤的指标,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上皮改变。小肠化生,上皮分化好,是一种常见的黏膜病变,广泛见于各种良性胃病(57.8%),特别是慢性胃炎,随着炎症的发展化生也加重,故认为小肠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性质。肠上皮化生的分型根据粘液的组织化学染色将肠上皮增生分为两类:小肠型化生(即完全的肠上皮化)和结肠型化生(即不完全的肠上皮化)。肠上皮化生常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干细胞异常分化,分化为肠上皮细胞。肠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黏膜上皮所代
0评论2024-04-23251
杨秉辉教授:胃癌的威胁依然存在
在这一二十年的时间里,胃部的疾病还只是处于不同阶段的慢性胃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包括清除幽门螺杆菌、改善饮食和生活行为等,来预防慢性胃炎的发展和胃癌的发生。但如果置之不理,不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行为的改善,就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分泌消化液的腺体萎缩,影响消化功能、 如果积极治疗,大部分病例都会好转,但也有少部分病例会继续发展,受损的胃黏膜细胞会被肠上皮细胞取代,这在病理学上被称为 "肠上皮增生",简称 "肠病"。既然没有特殊症状,我们到哪里去找早期胃癌患者做胃镜诊断呢。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有
0评论2024-04-22227
深入解析:TNM分期系统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与重要性
M1 淋巴结外有远处转移TNM 分期表TNM 分期T 期N 期M期0期TisN0M0IA 阶段T1N0M0IB 期T2T1N0N1M0M0IIA 阶段T3T2T1N0N1N2M0M0M0IIB 期T4aT3T2T1N0N1N2N3M0M0M0M0IIIA 期T4aT3T2N1N2N3M0M0M0IIIB 期T4bT4bT4aT3N0N1N2N3M0M0M0M0IIIC 期T4bT4bT4aN2N3N3M0M0M0IV 期任何 T任何 NM1虽然病理学家对手术标本进行检测后得出的术后分期非常准确,被称为病理
0评论2024-04-21245
肠上皮化生是否可以确定胃癌的癌变
很多做过胃镜检查的中老年患者有时会发现,胃镜报告上写着 "肠上皮增生",这其实是一种癌前病变。如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仅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还能预防或阻止肠上皮化生的进展。目前,胃癌的主要模式是:正常胃黏膜→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肠化生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病变。中重度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大肠上皮化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复查,建议每6~12个月做一次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要防止病情发展为肠上皮化生,已经出现肠上皮化生的患者要防止肠上皮化生继续发展。
0评论2024-04-20245
牙龈疾病与胃癌风险增加52%有关:揭示二者之间的关联
发表在《肠道杂志》(Journal of Gut)上的研究结果认为,牙龈疾病引起的炎症是导致癌症风险增加的一个因素。在对结果进行分析时,总体而言,与从未患过牙周病的人相比,有牙周病史的人患喉癌的风险增加了59%,无论他们的牙齿是否脱落。与从未掉过牙的人相比,掉过两颗或两颗以上牙齿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增加了 33%,患喉癌的风险增加了 42%。具体来说,有牙龈疾病史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增加了52%,患喉癌的风险增加了43%。林燕青编译日报肠https:cosumer.healthday.comde口腔口服格式tal
0评论2024-04-1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