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诊断最主要的依据主要有患者的症状、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局部分层穿刺结果等,通常需要进行综合诊断。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诊断标准
1、症状: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患者早期会表现出发热、红肿等症状,同时还伴有长骨干骺端疼痛。因此通常发现患者有以上症状表现时,就要考虑可能患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2、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检测出患者骨内的炎性病灶,观察出病灶的范围、炎性水肿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脓肿的情况等,对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3、局部分层穿刺结果:做完核磁共振检查后,可以对患者进行局部分层穿刺,如果抽出脓液,或者抽出带血的液体,并在液体中检测出脓细胞、细菌时,通常可以确诊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如果不能抽出脓液或带血液体,暂时就不能对患者进行确诊,还需继续深入检查,做骨髓穿刺,深入化验后再进行诊断。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头孢呋辛等。
1、克林霉素:克林霉素为抗生素类药,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首选治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皮疹等。对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有过敏史者禁用。
2、万古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杀死细菌。会出现皮疹、恶心、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对万古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3、头孢呋辛:头孢呋辛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抑制细胞分裂和生长,最后使细菌溶解和死亡。对头孢呋辛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禁用。
二、手术治疗
1、深脓肿切开引流术:通过对发生化脓性感染的患处进行切开,最大程度控制感染进一步扩散。
2、清创术:此程序是通过外科治疗,对存在有坏死、失活、严重污染的骨骼以及周围组织进行切除性治疗,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