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都是最高的,所以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一位患者提到他的父亲和姑姑都患有肺癌,这是否意味着他患肺癌的几率很高?肺癌会遗传吗?
今天,小编
请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肺癌首席专家龙浩教授为您解读。
指导专家
龙浩
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所长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肺癌首席专家
肺癌具有遗传易感性
肺癌具有遗传易感性。这意味着,如果您的近亲中有人患过肺癌,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您患病的风险。这种遗传易感性在不吸烟的年轻女性中尤为明显。
小卡
说
遗传易感性是指不同人群和个体由于遗传结构的不同,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易患肿瘤等多基因疾病的倾向。当一个家庭的长辈具有易患肿瘤的基因结构时,他们的后代就有一定的概率遗传到这种基因,从而导致患癌症的风险增加。因此,一个家族中可能会有不止一个肿瘤患者。当然,环境因素和个人习惯也会影响肿瘤的发生。
所有改变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细胞凋亡和 DNA 损伤修复的环境因素都是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食物、天然和人工辐射、化学物质和病毒。家族中有肿瘤患者并不意味着其他人都会患肿瘤疾病。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遗传易感性
由于不同个体的遗传易感性不同,同样接触特定致癌物质,有些人会患肿瘤,而有些人则不会。这与个人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和修复 DNA 损伤的能力不同有关。
有阳性家族史的人患肿瘤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与有阴性家族史的人接触同样的致癌物质时,细胞内基因突变的概率更高,修复DNA损伤的能力更低,增殖失控的可能性更大,形成肿瘤的几率更高。但这种概率是无法客观衡量的,一般来说,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是与致癌因素的刺激有关。
同时,临床上出现的多发性原发性肺癌或多发性原发性肿瘤患者,也反映了这种遗传易感性。
哪些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1
50岁以上人群,现在也有年轻化的趋势,有些患者年龄在30岁左右,但主要发病人群还是50岁以上。
2
吸烟超过20年的人,包括戒烟不到5年的人。大量研究表明,吸烟与肺癌关系密切,长期吸烟者易患肺癌。
3
长期接触二手烟。接触二手烟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
4
有职业接触史。从事需要接触石棉、砷、镉、铬、镍、煤焦化过程、氡和电离辐射的职业的人需要小心。
5
有肿瘤家族史。与没有家族史的人相比,家族三代内有人患恶性肿瘤的人患肺癌的风险更高。
6
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的人。
有阳性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人应注意
恶性肿瘤阳性家族史是指直系第三代中有亲属患有恶性肿瘤。不过,这部分人群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概率高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癌症,同时也不能放任不管,需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 做好自我保健,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类食物,戒烟限酒,远离致癌物质;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
3.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4.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5. 定期体检,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等方法进行定期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高危人群如何预防肺癌?
1. 戒烟限酒。有明确证据证明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吸烟的肺癌患者预后较差。二手烟同样有害,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应尽早戒烟,同时注意不要在公共场所和室内吸烟。家人应给予监督和帮助,如有困难,也可向相关医疗机构求助。
2. 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有职业暴露危险的劳动者,应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劳动保护措施,避免或减少与致癌因素的接触。
3. 控制空气污染。有证据证明,空气污染与肺癌的发生有关。要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就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减少二氧化碳和烟尘的排放,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有效控制空气污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4. 对于符合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尽可能采取上述措施预防肺癌,但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发现的手段是筛查,目前低剂量螺旋 CT 是主要的筛查手段。
5. 5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应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因为在胸片上很难发现隐蔽部位或较小的病灶,只能发现较大的病灶,即使在胸片上发现,一般也是中晚期,所以低剂量螺旋CT是首选的筛查手段。
如果没有异常,应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必要的复查。肺部有结节并不代表就是肺癌,还需要病理检查才能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