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自【健康时报网
每年的3月是国际骨髓瘤关爱月,作为血液系统的第二大肿瘤,人们对它的描述总是离不开症状多样、易误诊、谨防复发这些标签,而今年新皇冠体育网肺炎的爆发,更是给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带来了难度:局限于诊治的患者应该如何诊治?
"多发性骨髓瘤虽然症状多样,但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如无突发急症,适当延长周期是可以的。如果肾功能出现异常,如透析患者要定期到医院,透析时间不能随意延长;再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复发,突发骨痛也要及时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认为,在流行期间可根据轻重缓急进行不同的应急处理。目前,除湖北外,全国大部分医院基本都能看门诊,就诊过程中注意做好防护。
在药物使用方面,北京人民大学医院血液病研究所主任医师卢进教授表示,因为疫情开药的周期延长了,目前的问题是在门诊输液、门诊化疗都需要预约,有些患者预约不到或者担心发生交叉感染就到医院不规范用药,这对疗效会有影响。
确诊:患者就诊分散在不同科室,点名花哨
"我们需要的是提高确诊率,而不仅仅是早期诊断"。黄晓军教授指出,多发性骨髓瘤最大的特点就是表现多样但不典型,有的患者腰痛,有的是反复蛋白尿,还有的是贫血、头晕,患者就诊分散在不同科室,只有提高确诊率才能降低误诊率。
卢进教授介绍,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时可伴有多种症状,临床上称为 "CRAB": C是高钙血症;R是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蛋白尿、肌酐增高;A是贫血、低血细胞比容,患者面色苍白、疲乏无力;B是骨痛、轻微骨折,除了在血液科诊断外,其他科室的诊断也非常重要。
卢教授指出,在2020版骨髓瘤诊疗指南中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的命名比较花哨,如卡勒氏病、骨髓癌、骨髓瘤、骨髓肉瘤等,60%的患者首诊在骨科,20%的患者首诊在肾内科。如果只有血液科医生能识别这种疾病,意义并不大,更重要的是骨科医生和肾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也能一眼识别这种疾病。
其实,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一直都很明确,从诊断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再到实验室检查,还要做骨髓、血液、影像学检查,只要医生护士重视这个病,诊断并不难。
治疗:药物种类多,综合治疗将是趋势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新药不断获批上市,不仅有伊沙佐米、来那度胺、硼替佐米等支柱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CAR-T疗法等也在探索中,患者可选择的药物种类和治疗方式增多。
其中,来那度胺曾在国内获批与地塞米松联用,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的成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来那度胺还被批准与地塞米松联用,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此同时,来那度胺、硼替佐米作为首批药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药物可及性较之前大幅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存期也从过去的4年左右延长到7-8年,在国外,数据甚至到了10年左右。
此外,虽然多发性骨髓瘤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但随着药物研发的快速进展,黄晓军教授表示,约有10%~20%的患者甚至可以在20年内不再复发。在他看来,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CAR-T、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原则一定是采取综合手段、综合治疗。
复发:多数患者会反复发作,症状与初发相似
大多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治疗后最终都会复发,只是时间有快有慢,其中高危患者可能很快复发,低危患者可能十几年后才复发。卢进教授指出,复发的症状与发病初期相同,包括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贫血、骨痛等。此外,发病前要注意生化指标中免疫球蛋白升高、骨髓浆细胞异常等。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以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