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治疗首页 治疗分类 切换频道

雌激素使用需谨慎,警惕子宫内膜癌风险,子宫内膜癌的80%与雌激素依赖关系密切。

2024-04-17 08:052060

2015年11月底,前央视主持人方静去世,享年44岁,其亲属治丧小组发布讣告:"我们的亲人方静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2015年11月18日上午10时26分去世。" 消息一经公布,许多她生前的好友和媒体同行、名人纷纷在网上表达哀思。癌症对女性健康的危害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癌症是女性的头号杀手,尤其是 40 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女性身体的两个部位最容易患癌,即乳房和生殖器。而关于女性生殖器癌症,子宫子宫内膜癌,是目前发病率排名第一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

本期,我们请来了重庆市肿瘤医院名医王冬,她将为我们详细讲述子宫子宫内膜癌的病因、预防、症状、诊断、治疗、护理、饮食等方面的知识。

子宫子宫内膜癌80%为雌激素依赖型

子宫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它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至30%。

近年来,子宫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病例接近20万。在我国,子宫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目前,医学界认为 子宫心肌内膜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雌激素依赖型,占 80-90% 的病例。这种类型的患者年龄相对较轻,在雌激素长期作用而无孕激素拮抗的情况下,可发生 子宫内膜增生(单纯或复杂,有或无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另一种是非雌激素依赖型,占 10%-20%,发病年龄相对较长,发病与雌激素无明显关系。

雌激素依赖型 子宫心肌内膜癌属于常见的 子宫心肌内膜癌类型,其发生与雌激素有关。临床上,常见于无排卵性疾病、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绝经后长期服用雌激素、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的妇女。

target=_bla

kclass=i

fotextkey 他莫昔芬的女性患者。患者年龄较轻,通常患有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不育症以及更年期延迟。

建议对三类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

临床研究发现,子宫心内膜癌的高危人群是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未生育的女性、年轻无排卵的女性,以及卵巢有分泌雌激素功能的肿瘤女性,还包括长期接触雌激素含量较高的食物或药物的女性,有这些因素的女性朋友,应密切关注对象!建议定期检查。

子宫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也没有办法预防其发生,所以重点应放在早发现、早治疗上。对绝经后出血、绝经期月经失调者,应注意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对月经失调无效的年轻妇女,应及时做超声波检查和子宫内膜的检查。注意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对已证实有子宫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者,根据病情宜行全子宫切除术,有生育要求者应及时给予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并观察病情变化。改变生活习惯,节制饮食,加强锻炼,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富贵病 "的发生,降低子宫心内膜癌的发病率。

子宫心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如下:

1. 无排卵:如伴有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或黄体功能不全、月经失调、无孕激素或孕激素不足、子宫内膜缺乏周期性变化、增生时间过长。

2. 不孕:尤其是卵巢无排卵引起的不孕,这类患者由于无排卵或少排卵,导致孕激素缺乏或不足,使子宫内皮受到雌激素的持续刺激,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3. 肥胖:尤其是绝经后,肥胖明显增加了子宫心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4. 4.绝经晚:据有关报道,绝经年龄超过52岁的人发生子宫心内膜癌的危险性是45岁以前绝经者的1.5-2.5倍。

5. 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卵泡持续时间长,使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导致内皮增生或增生障碍,可引起不典型增生,甚至子宫内皮癌。

6.卵巢肿瘤:产生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瘤、滤泡膜细胞瘤等,约25%的单纯滤泡膜细胞瘤并发子宫内皮癌。

7. 外源性雌激素: 许多研究指出,长期雌激素替代疗法可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

8. 其他因素的家族史:有 卵巢 癌、肠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比没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子宫内膜癌。有大肠癌家族史的女性可能患有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对患有林奇综合征的妇女来说,筛查 子宫子宫内膜癌至关重要。筛查方法包括经阴道超声波检查和子宫内膜活检(子宫endometrial biopsy),应从 30-35 岁开始每 1-2 年进行一次。

在此,与即将或已经进入更年期的女性交谈尤为重要。虽然适量服用雌激素对减轻更年期症状和骨质疏松有较好的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雌激素可以乱吃,女性在购买和使用时一定要慎重。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严格掌握激素替代疗法的适应症,合理使用。

来源:重庆市肿瘤医院, 重庆晨报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子宫内膜癌的逆转及生育能力研究进展
由于子宫子宫内膜癌患者普遍存在卵巢排卵功能障碍、子宫子宫内膜病变治疗造成的心内膜损伤,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妊娠率在50%左右,活产率会更低、 而在没有医生帮助的情况下,自然受孕的几率很低很低,因此,对子宫心内膜病变进行 "一站式 "管理、多学科管理、多专业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成功怀孕。该团队尤其擅长治疗和研究早期子宫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并保留生育能力。不仅在增生期的子宫内皮病变可以通过药物逆转,即使在子宫内皮癌阶段,经过严格筛查、精心治疗和辅助生殖措施,患者也有机会保住子宫,甚至生下健康可爱的宝宝。擅长子宫子

0评论2024-04-18184

Cancer Research揭示:超过25万份研究数据证实,口服避孕药可有效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按随访年龄分列的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卵巢癌和 子宫子宫内膜癌风险的比率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将随访年龄限制在 55 岁,会增加口服避孕药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但只是在短时间内略有增加,而且这种风险在停止使用后的几年内都不存在。因此,口服避孕药可显著降低妇女罹患 卵巢癌和 子宫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但对终生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影响有限。时间的口服避孕药的时间效应口服避孕药对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保护作用持续数十年。结果发现,与从未使用过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相比,曾经使用过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患 卵巢癌和 子宫子宫内膜癌的

0评论2024-04-16249

这个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年轻女性患有子宫内膜癌时,是否还能够拥有生育能力。
子宫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对于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来说,这可能吗。北京人民医院大学副校长、妇产科主任王建六提醒您--子宫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能否保留生育功能。相比之下,子宫子宫内膜癌患者尽管分期早、分化程度高、近期内分泌治疗效果好,但受孕率仍较低,尤其是足月妊娠率低。因此,对于严重的 NTD 患者,可以考虑保留生育能力,而对于子宫 子宫内膜癌患者则必须谨慎。子宫子宫内膜癌年轻女性还能生育吗。国内外研究报道,子宫子宫内膜异位症重度不典型性患者受孕率高,可以治愈。

0评论2024-04-15160

子宫内膜癌的生存率如何?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如 1 期和 2 期患者的生存率可达 80%-90%,甚至更高。对于 3 期或 4 期宫颈癌患者来说,预后仍然很差,即使进行了手术,生存率也不到 50%。例如,即使进行了 "漂亮 "的手术和出色的标准化疗,约 70% 的 3 期卵巢癌患者仍容易在 1-2 年内复发。对于卵巢癌症患者来说,是否接受理想的手术、标准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的维持治疗都会影响预后。众所周知,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非常好,生存率高达90%。作为常见的妇科肿瘤,子宫子宫内膜癌的生存率如何。

0评论2024-04-14577

子宫内膜癌放化疗的临床进展及疗效评估
早期高危组主要包括IB G3期、II期及特殊类型的子宫宫颈内膜癌,如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一般建议手术治疗后进行阴道内照射或体外照射,并酌情给予化疗。然而,Holma等人通过对260例III-IV期子宫浆细胞癌的回顾性分析发现,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缩短,但与接受手术后化疗或放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新辅助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最低(分别为29.6%对69.9%和86.7%),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组与接受手术后化疗或放疗组的复发率相当。特殊类型的子宫 心

0评论2024-04-13217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及其典型症状
瑞典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体重每增加一个单位,患子宫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就会增加9%,而体重指数超过34的女性,患癌风险会增加到5倍。如果有一方被 "打破",细胞增殖无法控制,患 子宫 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就会增加。无排卵、不孕、绝经晚等会导致女性体内雌激素升高,子宫内皮长期暴露于雌激素刺激下,患癌风险也会增加。与其他肿瘤类似,子宫内膜癌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只是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癌灶及其引起的出血或感染会刺激 子宫 收缩,导致下腹疼痛。绝经后的妇女会表现出持续性或间歇性阴道出血,容易被误认为是 "返老还童"。

0评论2024-04-1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