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阿司匹林预防癌症靠谱吗?

2024-06-08 08:032480


去年写了一篇有关癌症预防的文章反响很大,批评也不少,尤其是服用阿斯匹林这条,因为这一年来有些负面的研究结果问世,明枪暗箭的某些人没怎么闲着。为了保险起见,我在书稿里把这条去了,有人要求转载也是这么吩咐的。私下经常有人询问,是否对阿斯匹林的看法有所改变,我一直没有公开答复。
因为我知道肯定会有正面的研究结果问世的。果然等到了。但这一次我没有洋洋得意我又一回诸葛亮,而是私下和一些专业人员探讨了一下,因为过去一段时间有一些关于阿斯匹林的临床研究问世,到了重新审视阿斯匹林的时候了。
阿斯匹林有个百年老名牌,拜耳牌阿斯匹林。拜耳是1863年成立的一家德国药厂,从制作水杨酸起家。1897年该公司的化学家在制作可待因的时候制出了海洛因。
最早制出海洛因的是英国人,1874年就做出来了,觉得没什么用,就扔一边去了。1897年已经意识到吗啡和可待因的成瘾性,拜耳公司认为海洛因可作为替代物以避免吗啡类药物的成瘾性.主意不错可是根本没有进行海洛因成瘾性研究,马上将之上市,作为非成瘾性吗啡药物、咳嗽药和治疗吗啡成瘾的药物上市。大人咳嗽吃,小孩咳嗽吃,一吃起来就停不住,因为海洛因的成瘾性比吗啡还严重。
这一下,拜耳公司成了毒品贩子了,公司后悔莫及,赶紧下市,成为拜耳历史上一大耻辱。
幸好,1898年拜耳公司制成了阿斯匹林。
早在古希腊的时候,就用柳树皮粉来缓解疼痛、发烧和头痛,19世纪中叶开始,化学家开始进行水杨酸研究。也是在1897年,拜耳公司的化学家合成出比水杨酸更难溶的乙酰水杨酸,将之命名为阿斯匹林,上市后获得巨大成功,成为拜耳公司最赚钱的药物,使得拜耳成为制药业的巨头。
在阿斯匹林的发现权上存在着争议,拜耳公司官方说是费利克斯·霍夫曼发明的,但另外一种说法是亚瑟·艾兴格林(ArthurEichengrun)发明的,因为他是犹太人受歧视,功劳被剥夺了。
一战之后,战胜国对德国化工与制药业大肆掠夺,很多资产和专利、商标都归别人了。美国一家公司低价收购了拜耳公司在美国所有的资产,包括著名的拜耳阿斯匹林品牌,直到今天,在美国,拜耳牌阿斯匹林不是德国拜耳公司出的,而是美国斯特林公司生产的。当然专利早过期了,阿斯匹林谁都能生产,其他牌子也比拜耳牌便宜。
阿斯匹林问世后,主要用于止痛,应用得很广泛,直到1956年对乙酰氨基酚问世,和1969年布洛芬问世,阿斯匹林才走下坡路。也是在这段期间,阿斯匹林的机理被确定,其抗血栓能力被发现,阿斯匹林又开始风光了。
1982年,哈佛医学院开始「医生健康研究」大型流行病学追踪,有22071名男性医生参加,观察阿斯匹林对心脏病和肿瘤的预防效果,其第一阶段本来计划1995年结束,但1988年便因为效果太显著而停止,发现长期服用阿斯匹林可将男性第一次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降低44%,FDA随即批准服用阿斯匹林以预防心脏病发作,建议有心脏病发作危险者每天服一粒阿斯匹林。
之后大规模长期跟踪结果表明,女性和男性都能受益,也证明低剂量阿斯匹林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
另外几项长期跟踪试验,更表明阿斯匹林可以防癌,长期服用阿斯匹林,5年后可将结直肠癌发病率降低37%,10年后降低74%,服用3年后可将息肉出现减少19%到35%,而且能够减少患癌的病人的死亡率达三分之一到半数,此外还对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听起来是一个魔药,但是阿斯匹林有副作用。可能会造成胃部和小肠溃疡,严重者会出血。很罕见的情况会导致颅内出血。高剂量阿斯匹林会增加耳聋和耳鸣的危险。还会增加儿童患瑞氏综合症的风险,所以患流感和水痘后不可给孩子服用阿斯匹林。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后期的孕妇不可服用阿斯匹林,因为可增加孕妇和胎儿出血的危险。
对于为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肿瘤而服用阿斯匹林的中老年人来说,溃疡出血和颅内出血是最值得担心的副作用。如果服用中等剂量阿斯匹林的话,出现这种副作用的比例小于1%。服用低剂量阿斯匹,这种副作用发生的比例有可能降低,但没有定论。得溃疡的比例可能高达10%,但绝大部分都没有症状,出血的主要见于70岁以上者,
既然低剂量和中度剂量阿斯匹林所达到的效果一样,所以建议服用低剂量阿斯匹林。同时在早餐后服用、服用时喝一大杯热水以减少溃疡的危险。
研究还发现是发现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的人得晚期老年黄斑变性比对照组多一倍,但在早期AMD上无差别。
还有一种很罕见的情况是对阿斯匹林过敏,这类人对非类固醇消炎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也过敏。
情况顺了一遍,可以发现一个不罕见的现象:药物有利也有弊,特别是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预防心脏病也好,预防肿瘤也罢,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的关键是权衡其预防效果与副作用。
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得心脏病或者肿瘤,阿斯匹林也不会预防所有的心脏病或肿瘤。阿斯匹林提供的预防效果和服用后出现严重副作用的可能之间的权衡是决定应不应该服用阿斯匹林的依据。
阿斯匹林预防心脏病已经被限制在高危人群和心脏病病人的范围内,最近讨论激烈的是能够靠阿斯匹林预防肿瘤。
这源于刚刚发表在《AnnalsofOncology》上的一篇论文,这项长期跟踪研究对健康人群服用阿斯匹林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利弊进行了量化。如果100名男子和100名女子从55岁开始,连续吃阿斯匹林10年,到75岁的时候,就会出现下面的结果。
从这个结果看,阿斯匹林预防健康人群心脏病的效果小于或等于其副作用,而预防肿瘤的效果则远远大于其副作用。男子比女子更为显著,如果男子从65岁开始服用的话,比上述数据还能多预防4例肿瘤死亡,但严重出血的病例在70岁以后显著增加。


总的来说,对于50到65岁的男子,每天服用阿斯匹林10年之后,可将肿瘤、心脏病、脑卒中的死亡率降低9%,女子为7%。20年间的总死亡率下降4%。这是迄今为止支持服用阿斯匹林以预防癌症的最有力的证据。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正在对此进行评价,支持者认为会推荐老年人服用阿斯匹林预防肿瘤。

现有研究证实阿斯匹林的预防效果要吃3年才能出现,5年才能降低死亡率。正因为这个原因,其副作用尤其是出血更让人不可忽视。这也是反对者依然不看好阿斯匹林的原因。

对于这项研究的数据分析存在着质疑,而且这种长期研究,影响因素很多,是否真的因为阿斯匹林引起的,还没有100%的把握。除非效果更显著的话,才能下定论。

就像其他类似研究一样,还有一种可能,吃阿斯匹林的人是更注意健康的人,他们除了吃阿斯匹林之外,生活习惯也比不吃阿斯匹林者健康,也会定期检查身体,因此死于肿瘤的机会就小,并非阿斯匹林的功劳。甚至有人认为,是因为阿斯匹林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副作用使得一些人就医,结果阴差阳错地查出结肠癌。从理论上来说,阿斯匹林和非类固醇消炎药是有可能预防癌症的,但临床长期应用是否能够抵消副作用的影响,现有资料包括这篇最新研究还是无法下结论,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资料。

有一点非常重要,对于预防性措施的推荐,除非效果能达到疫苗那样的效果之外,应该尽可能慎重,因为有可能给民众一种假象,让他们认为服用阿斯匹林就能够不怕肿瘤了,忽视了在生活和饮食习惯上加以注意,后者在肿瘤预防上更为重要。即便阿斯匹林真的能够预防肿瘤,也只能预防很少一部分,只能作为预防肿瘤的手段之一。

是否应该服用阿斯匹林,权威机构的建议是听医生的,这样一来对于医生是个考验,由于副作用的风险很多,美国的大部分医生出于谨慎的角度对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持否定的态度,所以阿斯匹林用于癌症预防依旧会处于很小众的状态。


该文章由作者授权丁香园转载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肝癌的一级预防方案
肝癌的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病毒性肝炎(乙型和丙型)、黄曲霉毒素污染粮食及蓝绿藻污染饮水是原发性肝癌的最重要病因。1、预防肝炎的发生使用肝炎疫苗预防肝炎从而预防肝癌已成为预防肝癌极有希望的途径之一,有研究显示,全民性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可在10年后有效地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0%降低至1.3%。加强肝癌的预防和高危人群的定期监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肝癌预后的关键。加强肝癌的预防和高危人群的定期监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肝癌预后的关键。干扰素

0评论2025-10-102

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与预防
目前与小肝癌相混淆的肝脏良性病变如腺瘤样增生、肝硬化再生结节、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鉴别尚有一定困难,定期随访必要时作实时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助诊断。临床证明,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密切,因此,患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应及时正确治疗,防止转变为肝硬化,非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应注射乙型肝炎疫苗。肝硬化、肝炎原发性肝癌常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其他肝脏良性肿瘤或病变如血管瘤、肝囊肿、肝包虫病、胆吓癌、胆管癌、结肠肝曲癌、、及腹膜后肿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少数肝硬化、肝炎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为

0评论2025-10-093

预防胃“八必须”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发霉变质的食品,霉变是由污染霉菌所引起,霉菌中有些是产毒真菌,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同时某些食物在产毒真菌作用下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进入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胃又可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而致癌。吸烟与也有一定的关系,烟雾中含有苯并芘、多环芳香烃、二苯并卡唑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食管癌和胃癌的病因之一。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预防胃“八必须”-抗癌健康网-中国一流的癌症肿瘤交流平台的病因虽还未完全查

0评论2025-10-084

广州聚焦肿瘤防治:40%癌症可预防
专家学者广州聚焦肿瘤防治:40%癌症可预防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黄力,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郑庆顺,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周紫霄,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出席大会并致辞。本次大会邀请到国家卫健委、中国医院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等领导及十余位院士参会,共同探讨肿瘤防治、精准医疗、互联网+医疗等热点话题。由中国医院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主办,中国医院

0评论2025-10-0712

中国十大高发癌症预防都在这里
癌症2.jpg合并统计后,我国目前肿瘤发病居前10位的癌症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脑癌、白血病、淋巴癌。胰腺癌——少吃甜食胰腺肿瘤外科专家介绍,虽然目前胰腺癌高发的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它属于生活方式病,高脂肪饮食摄入过量,食物纤维摄入不足,以及体育运动减少都与该病有关。我国女性发病前10位的癌症依次分别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宫颈癌、脑癌、卵巢癌。我国男性发病前10位的癌症依次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癌、胰腺癌、脑癌、淋

0评论2025-10-0613

预防癌症效果最好的食物是什么
经常食用可以降低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有关研究还表明,人体内西红柿红素含量过低与子宫癌、、及动脉硬化等慢性病的发生有关,所以每天应该保证吃1到2个西红柿。另外,大蒜中含有能杀灭细菌的大蒜素,对许多人体消化道细菌有抑制作用,进而阻断人体内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合成。需要说明的是,大蒜生吃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防癌效果最好。第二个“口”是“傻喝”,饮酒过量。第三个“口”是“瞎抽”,即烟不离口。人类所患30多种癌症由此而来。

0评论2025-10-0520

癌症日趋年轻化,怎样才能更好预防癌症的发生?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湖南省胸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庞菁提醒,除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癌症的发生还与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社会压力有非常大的关系。而据我国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从2000年到2013年,20岁—39岁的年轻人中,肿瘤发病率增长了近80%,癌症的日趋年轻化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成为不可辩驳的趋势。又加上工作、生活中压力大,烦忧多,使得精神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甚至失眠、抑郁,这些综合因素都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给癌症的发生创造“可乘之机”。体检中的防癌检查能够及早发现癌

0评论2025-10-0419

强化癌症预防 多方协同推进早筛
顾晋表示,当前医务工作者对诊断治疗关注比较多,对早期筛查重视度不够,需要向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普及早筛的概念,提高医务工作者对筛查的关注。由人民网主办的《人民会客厅》2021年两会特别节目——《两会时刻》在京举行,在主题为“关注肿瘤早筛增进群众健康福祉”访谈中,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表示,癌症是可预防的,需要多方协同推进癌症早筛工作开展,从源头预防控制结直肠癌。要加强对早期肿瘤筛查地宣传,提高大众对癌症筛查的接受度,通过媒体多种手段强化大众对于癌症早筛意义的认识,普及健康知识。“肿瘤的早预防、

0评论2025-10-0322

鼻子痒或是癌症先兆 预防癌症要怎么吃?
它可能是肿瘤细胞产生组织胺、蛋白内分解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所引起的一种表现症状,是癌症的一个先兆。而合理饮食,多吃抗癌食物能起到不错的预防癌症的效果。食物对于预防癌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研究人员暗示蔬菜水果食物能够有效减少多种癌症患病几率,尤其是对结肠癌。多吃真菌食品中含有多糖物质和干扰素诱导剂,能抑制肿瘤。10、日常多吃一些预防癌症的食物。肿瘤治疗专科医生指出,皮肤症状有时会是内脏恶性肿瘤的一个标记,搞清病因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

0评论2025-10-0222

肝癌预防知识普及
胃里的胃粘膜对人体有保护的作用,酒精能把胃粘膜消化掉,胃的细胞受伤,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就容易被胃吸收,这就容易引起酒精性肝炎,降低肝脏的免疫功能及全身的免疫功能,损害肝脏的解毒功能。2.的发病原因之一是由病毒引起的,要预防肝癌得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着手。肝癌的发病原因之一是由病毒引起的,要预防肝癌得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着手。这就是为什么喝酒发的人解毒功能差,易引起酒精化肝硬化的原因,一部分肝硬化会转变为肝癌。针对低硒人群采用富硒酵母、硒多糖、富硒盐补充硒元素,提高血硒水平。1.要预防肝炎,使用肝炎疫苗预防肝

0评论2025-1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