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不同部位的喉癌症状是什么?喉癌术后的3点注意事项

2025-06-07 11:40420

喉癌是喉部的肿瘤算是重症,常常会使人的脖子很不舒服,治疗喉癌很重要,但要根据病情而定,喉癌的位置不同,其症状是不一致的,以下就是具体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不同部位的喉癌症状是什么

1、声门上型:包括原发于声带以上部位的癌肿,如会厌、杓状会厌襞、室带和喉室等。此型癌肿分化较差,发展较快。由于该区淋巴管丰富,常易向颈深上组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淋巴结转移,早期症状又觉喉部有异物感,咽部不适。以后癌肿表面溃烂时,则有咽喉着,可反射至耳部,甚至影响吞咽。晚期癌肿侵蚀血管后,则痰中带血,常有臭痰路出;侵及声带时,则有声嘶、呼吸困难等。

2、声门型:局限于声带的癌肿,以前、中1/3处较多,分化较好,属Ⅰ、Ⅱ级。发展较慢,由于声带淋巴管较少,不易向颈淋巴结转移。主要症状为声嘶,逐渐加重。肿瘤增大时,阻塞声门,可出现喉喘和呼吸困难,晚期有血痰和喉阻塞症。

3、声门下型:即位于声带以下,环状软骨下缘以上部位的癌肿。因该区较为隐匿,不易在常规喉镜检查中发现。早期可无症状,以后则发生咳嗽、血痰。晚期,由于声门下区被癌肿堵塞,常有呼吸困难。亦有穿破环甲膜,侵入甲状腺、预前软组织,亦可沿食管前壁浸润。

4、声门旁型:指原发于喉室的癌肿,亦称贯声门癌。该区甚为隐蔽。早期可无症状,甚易向外侧声门旁间隙扩散。其临床特点是:声嘶为首先症状,常先有声带固定,而未窥及盅瘤。其后随癌肿向声门旁间隙扩展,浸润和破坏喉软骨时,可有咽喉痛。若侵及一侧甲状软骨翼板和环甲膜时,于该侧可摸到喉软骨支架隆起感,并有刺激性干咳,一般常发展至两个区时,才得到确诊。

喉癌术后的3点注意事项

1、外出注意

晚期喉癌或肿瘤侵犯较严重的患者,治疗以全喉切除术和喉部分切除术为主。其中约40%的患者因病变范围较大需行喉全切除术。由于术后患者用颈部气管造口呼吸,口腔没有气流不能正常说话。因此患者若单独外出最好随身携带安全身份卡片,并在卡片上写清楚姓名、年龄、地址、联系电话,特别注明已进行喉全切除术,当然有家人陪伴最好。

2、适当锻炼

喉癌术后患者适当运动可帮助体力恢复,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适应,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特别推荐颈肩部功能锻炼。这是因为部分患者喉全切除的同时需做颈淋巴结清扫术,会造成颈、肩部肌肉受损导致患者因疼痛不愿活动,进而出现肌肉萎缩,上肢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质量。

3、定时复查

喉癌的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治疗后的两年内。所以在此期间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复查时间一般是出院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以后每隔一年再复查一次。如果患者出现颈部肿块,脖子肿胀不减轻反而加重、呼吸困难、咳血、口臭等应随时去医院检查。复查内容包括颈部的触诊和胸部X片。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留心妇科肿瘤危险信号!
当子宫生长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绒毛膜癌时,可出现月经的异常,包括月经量过多,周期紊乱失去规律,月经持续时间延长,出血不止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均与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等常见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女性生殖器从外阴至输卵管和卵巢,最常见的有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子宫体癌、卵巢肿瘤、绒毛膜癌和外阴癌等。绝经后出血原因很多,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良性疾病引起,但绝不能忽视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大小便改变:卵巢癌的最初表现可能仅有消化道症状,当

0评论2025-08-013

肿瘤病人外出旅游时要注意的几点。
肿瘤病人完成治疗,处于康复时期时,可以适当地外出旅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从中吸取精神力量,激励自己自强不息,战胜疾病。不过在外出旅游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量力而行肿瘤病人旅游路线不宜过长,时间不宜过久,日程不宜过紧。尽兴而归肿瘤病人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身体的进一步康复,尤其是在精神上使自己能摆脱疾病的影响。导读:肿瘤病人外出旅游时要注意的几点。自知自重旅游前要对自己的健康现状有一个全面的正确估价,有的病人虽已康复,但还需长期服用一些药物,最好随身携带足量,因为有的药物在旅游途中未必能买

0评论2025-07-3111

研发日报丨罗氏肿瘤诊断试剂盒VENTANA PD-L1获FDA批准
FDA受理辉瑞抗炎药Xeljanz/XeljanzXR补充新药申请辉瑞近日宣布,FDA已受理其口服JAK抑制剂Xeljanz的一份sNDA,此次申请寻求批准Xeljanz5mgBID用于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成人患者的治疗。Structure:科学家或有望开发出抵御耐药细菌的新一代抗生素来自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原子细节上阐明了细菌的特殊激酶如何介导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其能用来进行青霉素过敏症患者的治疗,这项研究也首次阐明了细菌激酶识别并且化学性破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0评论2025-07-2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