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刚出生的宝宝,新晋妈咪黄女士和家人在病房里喜极而泣。这位小宝宝来得真不容易:因为妈妈是一名术后肿瘤复发的复杂性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在娘胎里,他就和肿瘤共处了足足十个月!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获悉,该院妇产科妇科肿瘤专科与生殖中心紧密合作,在肿瘤患者的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截至目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已完成了几十例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助孕治疗。
切除卵巢肿瘤后
不到30已如“更年期女性”
两年前,年仅26岁的黄女士因意外发现“盆腔包块”,被诊断为双侧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IIIC期,进行了双侧卵巢肿瘤剔除术。
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主任、妇科肿瘤专科主任林仲秋教授介绍,卵巢交界性肿瘤是一类低度恶性的妇科肿瘤,常见的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等。
以黄女士为例,肿瘤对她的卵巢组织造成了严重破坏,仅左侧残存少许卵巢组织。手术后,她的卵巢功能急剧下降,导致其卵巢贮备功能低下,相当于绝经前更年期妇女的水平。根据这一疾病的特征,黄女士咨询过多家医院,医生们均建议再次进行根治术,切除全部卵巢和子宫,同时,这也意味着黄女士将彻底丧失生育功能。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对于年轻未生育的患者来说,只有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才能保留生育机会与希望。只有26岁的黄女士不甘心就这么失去当妈妈的权利。
多次辗转求医后,黄女士找到了林仲秋教授。林仲秋接诊后,建议黄女士先密切观察,积极备孕,生育后或肿瘤复发时再手术。
肿瘤复发
她带瘤生下“试管婴”
然而,好事多磨。2016年,黄女士复查时发现其右侧卵巢病灶复发,林仲秋为其进行右侧附件切除及肿瘤减灭术。术后半年黄女士再次复查,左侧卵巢肿瘤也复发了。
要不要再次切除卵巢肿瘤?林仲秋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人胆识,经过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对黄女士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与黄女士夫妇充分沟通后,建议带瘤生存,并尽早做试管婴儿助孕,等到怀孕后12周胎儿发育稳定或剖宫产分娩时,再切除左侧卵巢肿瘤。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张清学教授的帮助下,黄女士决定冒险一搏――带瘤怀孕。
生殖中心团队为她制定了个体化方案进行IVF-ET(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又称“试管婴儿”)助孕,取卵、胚胎培养,最终移植一枚胚胎,成功妊娠。
在林仲秋教授及产科专家全程保驾护航下,最终黄女士顺利足月剖宫产下一个健康宝宝,体重3.8公斤。在做剖宫产的同时,林仲秋也为黄女士实施了左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手术顺利,母子平安。
年轻女性频中招
得了肿瘤仍有生育机会
林仲秋指出,目前,卵巢肿瘤是第三大妇科肿瘤,但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位置隐蔽,因而当出现病灶及症状时,疾病常常已进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因此,卵巢恶性肿瘤是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尤其是近年来,卵巢肿瘤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平均年龄为30~35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完成生育。
林仲秋表示,卵巢肿瘤要早诊断、早治疗,保留生育功能包括胚胎冷冻、卵子冷冻和卵巢组织冷冻等,争取时间完成生育。通过这些努力,肿瘤患者仍有机会一圆“母亲梦”。(全媒体记者任珊珊通讯员刘文琴、林海燕)
经常体检为啥仍有肿瘤漏诊
如果体检套餐内没有CT、内镜和肿瘤标志物检查,早期肿瘤是很容易被漏诊的。长期从事体检保健工作的周雅芳女士指出,体检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多数普通体检掌握的是人体的一般状况,能早期发现一些常见疾病,但是普通体检较难发现早期肿瘤。肿瘤早期发现的途径还包括肿瘤普查、对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随访以及对肿瘤早期症状的警觉等。经常有老百姓会问:为啥经常体检仍有肿瘤漏诊呢。血液检查指标、B超、X线摄片、直肠指诊、乳腺钼靶摄片、子宫内膜癌筛查等都是常用的肿瘤筛查方法。
0评论2025-09-146
北大外科专家罗成华:如何应对腹膜后肿瘤手术大出血?
当巨大有腹膜后肿瘤经过长时间艰难的手术被切下后,由于手术过程大量的出血和输血,丢失很多凝血物质,病人的凝血机能很差,肿瘤床出血有时很难控制,可见出血的血管结扎或缝扎后,创面仍不停渗血,尽管局部使用各种凝血海绵或纱布,也无法控制渗血,而病人的血脉搏很不稳定,应尽快结束手术。在判明是腹膜后肿瘤周围的供瘤血管出血时,可用止血钳夹止血,给以缝扎或结扎。腹膜后肿瘤术中大出血的可能情况有以下几种:一是腹膜后大血管误伤破裂出血,如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血管、肠系膜血管,以及腹膜后器官供应血管。手术医师此时应保持镇静,在
0评论2025-09-1314
日本开发多发性骨髓瘤新型免疫疗法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2015年报告过一种基于改造患者自身免疫细胞的免疫疗法,可追踪、杀死癌变B细胞,从而对多发性骨髓瘤起到治疗效果。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这种方法有望成为治疗骨髓瘤的新型免疫疗法,他们将于2019年开始进行临床试验确认疗效和安全性。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血液癌症,日本大阪大学最新开发出治疗这种疾病的新型免疫疗法。将其移植到实验鼠体内后,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免疫细胞不会伤害正常细胞,只会专门杀死骨髓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抗癌效果。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就将其
0评论2025-09-1213
神经母细胞瘤治疗有新靶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朱孝峰教授团队从细胞自噬机制角度,揭示了从CaMKII激活到Id蛋白的自噬性降解进而调控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为临床上神经母细胞瘤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标。Id蛋白的降解促进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该团队研究发现,钙调蛋白激酶CaMKII可以直接磷酸化Beclin1的丝氨酸90位点,并促进后者发生K63型泛素化进而激活自噬,同时,CaMKII也可以磷酸化分化抑制蛋白Id1和Id2,磷酸化的Id蛋白进而与泛素连接酶TRAF6结合,促进Id蛋白的K63型泛素化,泛素化的
0评论2025-09-1022
免疫疗法对一类常见白血病显疗效
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人员在新一期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对24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开展了临床试验。在接受CAR-T疗法治疗4周后,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患者的淋巴结大小,发现其中有17人肿瘤缩小或消失。报告说,接受CAR-T疗法治疗期间,这些患者中有20人出现了副作用,绝大部分人的副作用都得到缓解,但有两人送入重症病房抢救,其中一人死亡。美国研究人员17日公布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基于患者自身免疫细胞的免疫疗法对成年人最常见的一类白血病有明
0评论2025-0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