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华人科学家林文斌教授研究:纳米“特洛伊”狂撕肿瘤,免疫系统重振雄风

2024-08-21 08:072060


如今,寻找能刺激自身免疫系统去对抗肿瘤的药物可以说是癌症治疗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了。但是强大如癌症,它们会巧妙地利用“免疫检查点”来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让自己“逃过一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又开发出了可以阻断免疫检查点的抗体蛋白,并使免疫细胞可以靶向肿瘤。但即使如此,免疫治疗药物的成功率依然不高,仅有20-30%的患者能从中获益。为什么会这样呢?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免疫治疗专家JeddWolchok认为,要么是肿瘤周围被激活的T细胞太少,要么是肿瘤表面的“肿瘤抗原”不够多,在T细胞面前“暴露得不够”[1]。


JeddWolchok

循着这个思路,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化学家林文斌想出了一个办法,用辐射来解决这个问题!肿瘤学家们过去就已经在少数个例中发现过,接受了放疗的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似乎受到了“刺激”,更具有“攻击性”了,它不光消除了肿瘤,而且在没有接受放疗的身体其他部位也产生了免疫反应!由此,林教授就想出了这个利用辐射来“刺激”T细胞,杀灭肿瘤和转移的癌细胞的办法。

林文斌教授大家可能不够熟悉,他其实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华人化学家,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赴美深造,目前是芝加哥大学的化学教授,在2013年,以“千人计划”身份受聘于厦门大学。2011年,在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名人堂榜单中,林教授位列全球第54名,同时上榜的还有11位华人科学家。


林文斌教授

有了这个想法后,林教授想到了纳米材料,他希望用无毒的纳米粒子以前面我们提到的这种方式去让免疫系统变得更敏感,然后结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达到摧毁肿瘤的目的。他们的研究发表在了12月的《美国化学学会杂志》(《the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上[2]。林教授的团队设计制造了一种直径在20-40纳米之间的纳米粒子,这个大小足够“躲过”巨噬细胞,避免它们在靠近肿瘤前就被巨噬细胞吞噬掉。

这种纳米粒子的核心是化合物焦磷酸锌,外层是光敏剂(pyrolipid,整个粒子后文简称ZnP@pyro),研究人员还在ZnP@pyro的外层包被了聚乙二醇,有助于它们在血液循环中存活的时间更久。在光的照射下,光敏剂会产生活性氧簇来杀死癌细胞,这是光动力疗法,同时还会产生免疫反应,这样再结合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就可以更有效地消除原发肿瘤,同时也抑制转移的癌细胞。


ZnP@pyro结构示意图

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呢?研究人员会先将ZnP@pyro注射到血液中,ZnP@pyro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肿瘤的位置。由于肿瘤有复杂的脉管系统,且脉管系统具有易漏性,但又缺乏淋巴节引流,所以这复杂的“脉管迷宫”是易进不易出,纳米粒子一到这里,就会被“困住”,积聚在此,继而被肿瘤细胞“抓进体内”。

研究人员一旦观察到ZnP@pyro被吸收,就会用一种特殊波长的近红外光(nearinfraredlight,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照射肿瘤。光被吸收后会激发附近的氧分子,产生一种高活性的单线态氧,这就像铁扇公主吞下了孙悟空一样,孙悟空一生气,就会在铁扇公主体内“折腾”,肿瘤就是这样被ZnP@pyro从内部撕裂的。

那么它又是怎么引起免疫反应的呢?单线态氧撕裂肿瘤细胞时会使许多新的肿瘤抗原暴露在树突状细胞的“面前”,树突状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它能够摄取、呈递抗原,人体内的大部分DC处于非成熟状态,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此时的DC就像一位蛰伏已久的警察,他看到了自己等待多时的罪犯,就赶忙上前将他们一举抓获,然后呈递给法官,也就是T细胞进行“审判和制裁”。通过这样的过程,ZnP@pyro帮助免疫系统实现更强的抗肿瘤反应,也就是像前面Wolchok教授说的后者那样,虽然T细胞的数量并没有增加,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让肿瘤“更多地暴露在T细胞面前”。


树突状细胞

在2016年8月的时候,林教授就曾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文章,他们用自己设计的一种纳米粒子以这种方式结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结肠癌小鼠进行了治疗[3]。不过,他们使用的纳米粒子与这次的不同,其中包含了可以杀死癌细胞的化疗药物,所以这一次,他们希望能够排除化疗效果这个影响因素,将重点全部放在了免疫治疗上。

于是他们同样在小鼠体内做了实验,不过这次选用的是患乳腺癌的小鼠,乳腺癌对免疫治疗的敏感度不算高,因此,林教授的团队向这个“有难度”的癌症发起了挑战。他们把ZnP@pyro注射给小鼠,24小时后进行照射,然后注射PD-L1抑制剂,每隔24小时进行一轮这样的治疗,如此三轮后,观察结果。实验效果没有辜负研究人员的苦心!这些乳腺癌小鼠们的原发肿瘤被消灭了,而且肺部的转移也基本上被清除了!这让研究人员们感到非常开心,林教授说,“我们惊讶的发现,没有化疗药物,我们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


A:不同疗法下,原发肿瘤的生长曲线,图例中PBS为对照组,磷酸缓冲液

D:不同疗法下,小鼠肺部转移的治疗情况,黑色虚线圈内为转移瘤

并没有参与研究的Wolchok教授认为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治疗方法,而且实验结果也让人感到惊喜,他认为这值得尽快推进到人类实验中。林文斌教授已经成立了一家名为CoordinationPharmaceuticals的公司,目前正在寻求种子轮的融资,以便在今年下半年将这个研究带入临床中,奇点糕也希望林教授的研究能早日获得成功,造福更多的癌症患者。

参考资料:

[1]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1/nanoparticles-awaken-immune-cells-fight-cancer

[2]DuanX,ChanC,GuoN,etal.PhotodynamicTherapyMediatedbyNontoxicCore-ShellNanoparticlesSynergizewithImmuneCheckpointBlockadetoElicitAntitumorImmunityandAntimetastaticEffectonBreastCancer[J].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2016.

[3]HeC,DuanX,GuoN,etal.Core-shellnanoscalecoordinationpolymerscombinechemotherapyandphotodynamictherapytopotentiatecheckpointblockadecancerimmunotherapy[J].NatureCommunications,2016,7.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拓展伴随诊断,辉瑞加速精准肿瘤疗法的开发
▲FoundationMedicine医学首席业务官兼生物制药业务负责人MelanieNallicheri女士(图片来源:FoundationMedicine官网)“我们改变癌症护理的使命包括与生物医药公司合作,加快为患者开发个性化治疗方案。目前FoundationOneCDx被FDA批准为所有实体瘤的CGP检测方法,以及广泛的伴随诊断方法,可用于某些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结肠直肠癌、卵巢癌或乳腺癌患者,以确定患者可能获益于17种标签靶向疗法中的某一种。FoundationMedicine的Fou

0评论2025-10-150

辉瑞肿瘤学负责人 Liz Barrett 跳槽至诺华
据辉瑞公司发言人称,“AndySchmeltz将接替Barrett掌管辉瑞的全球抗癌药物部门。诺华公司成功找到了即将离职的肿瘤学主管BrunoStrigini的继任者,辉瑞公司当前的全球肿瘤学总裁LizBarrett已经被派往诺华接替这个职位。对于新上任的肿瘤负责人,即将成为诺华首席执行官的Narasimha表示,“通过与研发的紧密合作,推动创新,并利用业务发展机遇,Barrett在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过去的三年里,她一直担任辉瑞全球肿瘤学总裁,在职期间这家制药巨头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

0评论2025-10-141

辉瑞克唑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NSCLC临床III期OS未达标
美国制药巨头辉瑞近日公布了靶向抗癌药Xalkori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PROFILE1014的最终总生存期数据。这是来自ALK阳性NSCLC患者群体随机III期研究长期生存预后的首批前瞻性数据,这些数据为深入了解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该研究中,最初随机分配至化疗组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病情进展后转向了Xalkori治疗,而这可能影响了最终的OS结果。此前,辉瑞已公布了主要终点PFS的结果,数据显示,与化疗组相比,Xalkori治疗组在PFS方面实现统计学显著改善,相关研究

0评论2025-10-0726

白血病患儿化疗间期能回老家吗?
如果准备带孩子回家乡,吴大夫对家长们有以下几点温馨提示:一、咨询主管医生化疗的哪一阶段适合返乡有些强化疗结束后,定期监测患儿的血常规会发现,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在逐渐降低,我们俗称为“掉血象”,这是因为大部分化疗药物都有轻重不等的骨髓抑制反应。家长们在打算带孩子回家乡前,应该找主管医生咨询一下,在化疗的哪一个阶段回去最安全,多听听专家们的意见。二、确保在血常规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回去孩子们在血常规基本正常的时候,发生感染、出血的风险性相对较低,这个时候带孩子回家乡是相对安全的。四、一旦发生发热等意外情况时

0评论2025-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