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肿瘤预防体检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治疗肿瘤的最佳手段,其特点是主动预防和控制疾病,而不是发病后被动治疗,这样才能有效地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 "三早 "理念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潜在价值也引起了我国卫生部门的重视,从2006年开始,卫生部将 "常见恶性肿瘤预防、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研究 "列为 "十一五 "期间的重点项目。
上海由市抗癌协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近日推出的2019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与防治建议》涉及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瘤、食管癌、皮肤癌、胰腺癌、胆囊癌、脑瘤等14种肿瘤,每种肿瘤都有科普内容。信息包括:高危人群、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
大肠癌--高危人群
1. 40 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
2.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 曾接受过结直肠腺瘤治疗的人;
4.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
5. 大肠癌术后患者;
6.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家族史的 20 岁以上直系亲属;
7. 45 岁以上无症状者。
注:两周肛门直肠症状是指出现以下任何症状超过两周: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形状改变;粪便性质改变;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大肠癌--筛查建议
1. 40岁以上有症状的高危人群,经对症治疗两周后症状仍未缓解,应及时进行肛门直肠指诊和粪便潜血试验(FOBT),若其中任何一项指标阳性,应进行结肠镜检查,若FOBT阳性者经结肠镜检查仍无异常,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 2. 40 岁以上无症状的高危人群应每年接受一次 FOBT 检查,如果隐血试验呈阳性,应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隐血试验连续 3 次均为阴性,筛查间隔可适当延长,但不应超过 3 年。
3. 建议 20 岁以上的 FAP 和 HNPCC 家族成员在家族中先前病例的基因突变明确后进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应每 1-2 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果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阴性,则与 40 岁以上的人一样进行筛查。
4. 4. 45-75 岁的无症状筛查对象应每年接受一次 FOBT,每 10 年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
5. 粪便或血液的多目标基因检测可能对筛查有用,粪便标本的证据更充分,但由于价格更昂贵,其使用受到限制。
大肠癌--预防建议 1.
1.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 健康饮食,增加粗纤维和新鲜水果的摄入,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3.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有效预防肠癌,老年人可尝试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 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症刺激。
以上就是关于大肠癌的预防和早诊早治的权威科普知识,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健康,了解真正的肿瘤预防体检,科学合理地做好早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