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北大肿瘤医院吕有勇教授做客百迈客云直播 聊聊精准医疗那些事儿

2025-01-16 08:461230

精准医疗已成为时下耳熟能详的话题,中外企业雄心勃勃地开始收集基因组大数据,研究医疗解决方案,2017年或将是精准医疗繁荣发展的一年。

顺应精准医疗发展浪潮,百迈客云大家讲坛第二期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吕有勇教授,就基因组大数据智能分析与精准医疗的风险评估进行交流。吕有勇教授从事肿瘤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30余年,主要进行肿瘤相关基因的鉴定、克隆及生物学功能等研究。本次大家讲坛中,吕有勇教授对近年来精准医疗愈发热门这一现象,分享了个人独到的见解:


奥巴马已经成为美国前任总统,正在远离话题核心。但是,其倡导的“精准医学计划”无疑会带来全球医疗领域的巨大变化,甚至是革命性的。精准医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患者,正确的治疗”。同时,精准医学计划试图利用基因组作为辅助技术,来深刻、全面、创新地认知包括癌症在内的复杂疾病的发病机理,研发更安全的药物和更精准的诊疗方法。

吕有勇教授先从世界科学史讲起,从14、15世纪的确立实验方法论,到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和细胞的发现,再到20世纪初遗传学的创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解析,中心法则的确立,最后到测序技术的发展,推动基因组领域的飞速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人类对生命的关注与孜孜不倦的探索。尤其是到了19世纪中叶,由巴斯德、李斯特和科赫等人为代表创立了预防医学的概念,开启了现代医学的研究序幕。

应该说,现代医学发展至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运用的主流治疗方案,存在盲目治疗、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等缺点。比如,英夫利昔单抗只对1/4的患者有效,而埃索美拉唑则只对1/25的患者有效。化疗药物的总体有效率只有不到30%,但导致肝、肾、脑毒性危害巨大。针对这种状况,全球都在迫切呼唤精准诊疗的出现。目前进行了相关的尝试并初见成效。FDA公布了159个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的药物/靶点,并用于指导用药。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建立了具备临床实验室标准(clinicallaboratoryimprovementamendments,CLIA)认证的临床检测实验室,提供遗传和分子诊断服务。

吕有勇教授以代表目前世界医学领先水平的美国梅奥诊断中心为例,讲述了其运作模式。该中心拥有超过5万名员工,拥有70个标准化的诊所,在17个城市建有综合医院,养老院7个。共用医生4200名,从事信息学分析和IT的有7000名。其科研力量也堪称“巨无霸”,研究中心50个,实验室158个;专职科研人员超过3000人。再回到国内,看看我们的医疗模式,我们会清楚的发现,我们面临这资源、人才、技术、运行模式与监管的风险与挑战。精准医学绝非一日之功,很多人将遗传检测和分子诊断技术片面的理解为疾病的精准治疗,加以夸大和追捧,甚至加以运用,导致低水平的重复性分子诊断中心蜂拥而现,造成混乱的同时也带来巨大隐患。

精准医学的基石是大数据,这一点已经是共识。大数据是获得新认知和创造新价值的源泉。以肿瘤这种复杂度极高的疾病来说,目前关于肿瘤发病机理的基本假说有基因突变、染色体易位、表观遗传改变、干细胞起源、非可控性慢性炎症等,这些认知已经为大多数人接受,而且目前的诊疗策略也是基于这些假说。但是,随着认知的深入,一些新的假说出现,包括癌症是一种“全身代谢障碍的局部表现”,“进化过程中的遗产,甚至是一个新的物种”等。这些假说目前并不是主流,但是可能会给癌症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吕有勇教授接着以自己实验室进行的几个研究为例,详细阐述了生物医学大数据与潜在的精准诊疗关系。他说,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用的大数据最终会共享和汇总,让我们有机会摆脱“盲人摸象”带来的负面效应,能够较为全面的认知包括癌症在内的复杂疾病,从而推进精准医学的发展。

最后,吕有勇重点强调了基础研究和临床整合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性。坚持怀疑的科学精神,充分利用团队力量,提升创新能力,这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提出构建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分子诊断联合实验室的设想,并建议以百迈客云为代表致力于精准医疗发展的企业,与医学领域权威人士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精准医学和健康管理的发展。

讲坛嘉宾简介

吕有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二级教授,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优秀人才奖励计划和美国中华医学会杰出教授奖获得者,全国百名青年医学科技新星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担任北京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病理学杂志(Journalofpathology)编委,国家973健康科学领域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科技促进委员会委员。

吕有勇教授从事肿瘤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30余年,进行肿瘤相关基因的鉴定、克隆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先后参加和主持863计划,国家973肿瘤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二十余项研究课题。以胃肠肿瘤及癌前病变转归及分子调控机理为研究方向,针对胃癌的多基因变异和胃粘膜病变的演化,在DNA、RNA和蛋白水平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建立了进行肿瘤分子分型和预后判断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积累了以胃癌基因组和蛋白表达谱为基础的实验资料,确立了系统肿瘤生物学的观念并获得了一批有科学价值的研究结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CancerRes,Mol.CellBio,Carcinogenesis,Oncogene,ClinCancerRes,JProteomRes,JCO,Nature,PNAS,Gut,Gastroenterology,CellRes,ACSNano,ARS,Jpathology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肿瘤杂志等)发表论文和述评200余篇,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成果1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只隔20天,肿瘤标志物CA125怎么就差了1倍多?
专家释疑四类人群每年至少做次检查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市民可能会到其他医院再做检查,结果发现两次指标虽然都正常,但差别挺大,这与检测方法有关。陶志华主任指出,某些常见疾病比如炎症发生时,肿瘤标志物指标也会升高,像急性肠胃炎患者,糖链抗原199会升高。肿瘤标志物解读6个指标甲胎蛋白(AFP)医生怀疑患者得肝癌时,会建议做这项检查。专家释疑炎症是指标升高的原因之一回答白百灵几个问题前,先要弄清糖链抗原125等的肿瘤标志物到底是什么。“只是一次结果发现某项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排除炎症等影响因素后,可以半个月或一个

0评论2025-09-300

得了肿瘤能大量进补吗?
其实,肿瘤细胞是机体中疯狂的掠夺者,无论人体的营养状况如何,它们都会以其自身的生长特性强势攫取人体营养,如果营养不足,首先饿死的是正常组织,试图以减少营养来阻滞肿瘤生长的做法是错误的。武汉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王纯。另一种则是不吃或极少吃补品,他们担心进补后肿瘤细胞会摄取其中的大部分,反而生长更快。很多肿瘤病人最后死于脏腑功能的衰竭,都与失于营养密切相关。肿瘤患者服用补益品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无限度补益。

0评论2025-09-293

无痛的乳房肿块是肿瘤吗
虽然部分乳腺癌可伴有乳房疼痛,但其特点与生理性或其他良性乳腺疾病引起的乳腺痛不一样,常表现为轻度隐痛或钝痛,发作无明显规律性,仅为偶发或阵发,有些为持续性,因疼痛不明显而常被忽略。一旦在自查中发现有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楚、表面不光滑且活动度较差的无压痛感的乳腺肿块时,要尽快到正规医院相关科室就诊排查。河南读者王女士问:我今年52岁,多年前就发现左侧乳房有个不痛不痒的小肿块,没有任何不适,一直没有做检查与治疗。乳腺癌作为女性最担心发生的疾病之一,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的乳房肿块。女性常见的小叶增生往往有压痛

0评论2025-09-279

北大肿瘤外科专家罗成华:结直肠腺瘤切除后如何复查?
腺瘤治疗后进行随访极为重要:1、低危险组单个、有蒂伴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行腺瘤切除术,同时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有专家统计结肠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管状腺瘤1049例,治疗后复发率8%,认为下列情况较易复发:1、有息肉史者,复发率增高2~3倍。结直肠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术后有两种潜在危险,即复发和平共处、恶变。如某次检查发现腺瘤,再治疗后仍按首次治疗后随诊原则进行。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腹部肉瘤学组委员、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肛肠诊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美国结直肠外科

0评论2025-09-2419

得了子宫肌瘤会影响怀孕吗?
有时在怀孕期母亲会出现腹痛和发烧等疾病,所以这种很大的浆膜下肌瘤也建议手术。肌壁间肌瘤,如果肌瘤长在肌壁间,就像在墙里面安了一块很大的砖头一样,这个砖头会凸向房间里,那它就会侵占胎儿的空间,所以它会影响到胎儿着床。但是非常大的浆膜下肌瘤也建议在怀孕前做手术把它处理掉。但是,如果是4厘米以下直径的肌壁间肌瘤,对子宫腔,也就是小孩的着床部位,影响是不太大的。特别大的、4厘米以上的肌壁间的肌瘤,也是建议要治疗。大多数认为影响生育的是两种,即黏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

0评论2025-09-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