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骨髓炎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医生会根据病情建议患者选择合适的骨髓炎的治疗方法。那常见的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详解常见的慢性骨髓炎治疗方法
1、急性骨髓炎的治疗
如有急性复发,宜先按急性骨髓炎处理,加强支持疗法与抗菌药物的应用,必要时切开引流,使急性炎症得以控制。
2、慢性骨髓炎的治疗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药物的综合疗法,即改善全身情况,控制感染与手术处理。由于重病长期卧床,尤其在血病变部位漫肿时痛,皮肤不红不热,骨酸疼痛,全身乍寒乍热,朝轻暮重,脓肿中心透戏,有波动感,有明显乏力、消瘦、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若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可出现高热、寒战等症。源性急性发作后,极需改善全身情况。药物应用宜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3、无明显死骨偶然发作骨髓炎的治疗
无明显死骨,症状只偶然发作,而局部无脓肿或窦道者,宜用药物治疗及热敷理疗,全身休息,一般一、二周后症状可消失,无需手术。
慢性骨髓炎诊断依据
患者出现局限性骨痛,发热和不适则提示骨髓炎可能。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可见骨破坏,软组织肿胀,软骨下骨板侵蚀,椎间盘间隙变窄和骨质破坏伴椎骨变短。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骨折和肿瘤。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窦道取到的标本培养结果对诊断骨髓炎是不可靠的。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并无时间限定,在小儿,大都由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演变而来,在成人,其多为创伤后继发感染而形成。有的病例因细菌毒力低,一开始便呈慢性骨髓炎表现。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依其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一般不难诊断。
有关专家称骨髓炎早期是无法通过X线诊断的,等到X线有症状显示的时候已经发展的晚期,并且这时候骨髓炎的临床症状都具备了,X光片已经失去了意义,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早期诊断主要是以临床症状为主,因为这个时候在X光片上并没有显示。